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破碎與疏離∶從熱點事件傳播看“公民記者”對新聞倫理的影響

2014-02-05 09:25:54張壘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 張壘

破碎與疏離∶從熱點事件傳播看“公民記者”對新聞倫理的影響

■ 張壘

本研究探討當“公民記者”或“自媒體”所具有的樸素倫理標準進入新聞傳播流程時,對傳統新聞倫理可能帶來的影響。研究追溯了新近發生的若干熱點事件產生、演化的傳播鏈條,分析了“公民記者”、傳統主流媒體、市場化媒體以及資本化網站在其中的角色及相互作用。研究發現,傳統主流媒體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回避和忽視、都市類媒體和網站片面市場化取向,都使新聞倫理面臨解體的窘境,“公民記者”的加入事實上加劇了這種解體的趨向,并使之變得更加破碎和混亂。

新聞倫理;熱點事件;新聞從業者;公民記者;自媒體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數字化時代,由于“公民記者”的出現,在整個新聞傳播鏈條上,普通公眾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某些類型的新聞中(如突發事件報道)公民記者已經取代了新聞從業者原有的角色。新媒體技術動搖了新聞從業者一直以來對新聞采集和傳播的壟斷地位,由此,圍繞什么是“公正”和“正確”的新聞,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復雜而多元的理解。

就當下中國大陸來說,與“公民記者”的出現相伴隨的,是前所未有的復雜媒介環境——主流黨群媒體、市場化都市類媒體,以及資本化的商業網站。在其影響下,中國新聞職業群體至少可分為三個“亞群體”:事業身份的“體制內”記者、追逐“工分”的市場化新聞從業者、企業員工。

與西方傳統媒體具有悠久歷史的新聞倫理不同,當代中國大陸在事實上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職業倫理,新聞從業者要么按照“黨性”和“人民性”的原則聚集在“宣傳思想工作”的旗幟下,要么將西方的“新聞專業主義”作為一種“成名的想象”①。而且,還存在名義上的道德規范與操作中的具體實踐這種“名”“實”間的分裂。那么,“公民記者”的出現究竟是加劇了這種倫理困境還是在某種程度上起到彌合的作用?

本研究試圖探討“公民記者”或“自媒體”對中國大陸媒體現存的倫理困境來說意味著什么,即當“公民記者”或“自媒體”所具有的樸素倫理標準進入到新聞傳播流程中時,對已有的倫理觀念所可能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二、文獻綜述

現有關于公民記者所帶來倫理問題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公民記者及新的傳播方式所帶來的一般性倫理問題;公民記者給傳統的新聞職業倫理帶來的挑戰和沖擊;以及這種沖擊間接導致的對原有新聞職業倫理的偏離。

首先,在公民記者帶來的一般性倫理問題上,批判性的焦點集中于規范的缺失。如范東升認為:“在應對恐怖主義的媒體報道、電子化信息渠道的核實、網絡謠言的散播等諸多問題上,傳統的媒體倫理難以進行有效規范,亟需制定新的互聯網媒體倫理守則?!爆F有某些倫理規范仍處于原則和禁忌粗淺的層面,如維基新聞網以“真誠公正、最低傷害和承擔責任”三項原則為核心的“博客道德規范”,公民網MyMissouria所設定的四種禁忌:“禁止裸體,禁止褻瀆,禁止個人攻擊,禁止攻擊種族、宗教信仰和國家來源”等。②

其次,公民記者給傳統新聞職業倫理帶來的挑戰增加了不少研究者和從業者的焦慮感。如對擴大公民參與可能破壞公正、客觀等原則的擔心。有研究者關注BBC的G710項目,認為公開討論包含政治性內容的節目很容易被極端意識形態的宣揚者和破壞者所綁架,因此,節目“或許可以向所有人開放”,但最終的新聞產品則“不能是無所不包的”③。還有研究者借助對美國83家報紙社論對維基解密的有關評論,觀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沖突。作者注意到美國傳統新聞業對維基解密的態度顯示了“新”“舊”媒體對“什么是新聞”的分歧不斷擴大。④隨著媒體邊界的模糊化,“該由誰來決定公眾應該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成為爭執的焦點,在其背后,則是傳統媒體所秉持的職業倫理與公民記者奉為“圣經”的網絡文化間的沖突。

再次,對“公民記者”的應對和“利用”事實上形成了一種“結構上”的偏向與失衡,從而對傳統媒體原有的新聞倫理形成了更深入的沖擊。如新聞的進一步“軟化”和“泛化”:“因為人人擁有采集發布動態新聞的設備、渠道和能力,很多原來不成其為新聞的‘故事’、街頭巷尾的瑣事也在包裝后以‘新聞故事’‘民生新聞’的面貌出現”。⑤同時,“在傳統媒體所極力倡導的民生新聞、公共新聞的實踐中就已經暴露出來的農民話語權缺失問題,不但在公民新聞的進程中沒有得到改善,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雹?/p>

現有研究有助于我們理解“公民記者”所帶來的多樣化的倫理問題,但就筆者的問題而言,這些研究存在兩個主要缺陷或盲點:一是缺乏對中國復雜媒介環境的分析和說明。必須充分認識到當下中國大陸媒介環境的復雜性,以及新聞倫理在事實上的差別和分裂。二是相關研究很少以一種動態的眼光,將其還原到“過程—事件”本身,從具體的事件中分析“公民記者”和傳統媒體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并從中追溯其在事實上所采用或參照的倫理準則,以及這一事件背后的倫理內涵。而這兩點,正是本文所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研究過程

基于中國大陸特殊的媒體管理制度,商業網站和“公民記者”等很難參與到所謂重大的時政、經濟等“硬新聞”的傳播。而一些可歸于社會新聞的熱點事件,則由于其本身偏于“軟性”的特征,而給了這些媒體相當大的參與可能。另一方面,由于這些事件本身往往含糊不定,也給不同類型的媒體予以了不同解釋和描述的空間。更由于這些事件經常關涉道德問題,是一個階段社會的熱點話題,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公民記者”的參與熱情。

通過對這些熱點事件傳播途徑的追溯,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方面,一個事件究竟是由誰首先報道的?這一報道在傳播過程中又是通過何種途徑、如何傳播擴散的?事件在這種傳播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形和扭曲?報道實踐往往是報道者所采用的倫理標準的最好說明。

第一個案例來自2011年底發生的“小悅悅”事件。

“小悅悅”事件發生后,不少人都將矛頭指向媒體。有網友直言:“小悅悅的死與那18個見死不救的人有關,但那18個人為什么不救她呢,原因是怕賠錢,但他們為什么怕呢,那就是因為媒體在營造一種社會氣氛救人必賠錢?!雹?/p>

網友之語不無道理,從南京“彭宇攙扶摔倒老人被判賠償案”,到天津市“許云鶴馬路攙扶摔倒老人被告上法庭案”;再到江蘇省南通市“公交車司機殷紅彬攙扶老人被誣肇事案”。相當一部分媒體在并未搞清全部事實的情況下,匆忙報道、立即評論,并且將新出現的事件“貼上標簽”,人為將其與之前發生的事件建立關聯,諸如《南京“彭宇案”讓社會道德退步了幾十年》《扶人卻被判撞人賠錢,南京小伙好心沒好報》《翻版“彭宇案”,看似小惡、但遺患無窮》等標題充斥報端。由此,“媒體不但引發了誤導性的社會關注,更帶來‘救人反被訛’的負面刻板印象”。⑧

事實上,李普曼在“擬態環境”的概念中就充分論述了媒體報道與公眾對社會氛圍的感知間的關系。在李普曼看來,媒體所造成的“對世界的想像方式,決定著人們在任何特定時刻將要做出的行為”⑨。現有的理論和研究都表明,媒體報道所帶來的信息環境,以及這種信息環境的變化趨向,會進一步影響人們的感知和行為。因此,在探究到底是不是媒體的報道造成公眾冷漠,并最終導致小悅悅事件發生之外,更重要的問題是——究竟是誰在塑造熱點問題的“擬態環境”?誰在進行著議程設置?與此有關的輿論是如何產生,并一步步發展演化的?

在“小悅悅事件”發生前,當年發生的另外兩起事件一直是輿論熱議的焦點,同時也被認為與“小悅悅事件”關系最密切。這兩起事件分別是:“許云鶴馬路攙扶摔倒老人被告上法庭”和“公交車司機殷紅彬攙扶老人被誣肇事”。

“許云鶴”一案大致經過如下:2011年8月16日,網民“diyy”在愛卡汽車論壇發布網帖《助人為樂反被訛十萬法院亂判葫蘆案何處伸冤?》,自稱兩年前攙扶違章爬馬路護欄摔倒的王老太,反被對方認定是自己撞了她,并將其告上法庭。網帖被該論壇置頂后引起媒體關注,并迅速引發公眾熱議。

查閱媒體圍繞“許云鶴事件”的報道,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傳播鏈條:

8月16日,網民“diyy”(許云鶴本人)在愛卡汽車網發布題為《助人為樂反被訛10萬法院亂判葫蘆案何處伸冤?》的網帖求助,并被該網高亮置頂。⑩

8月17日,網友將帖文發至微博,一天被轉發近6萬,近2萬網友參與討論。

8月18日,華聲在線刊發署名記者羅浩的相關報道《天津車主攙扶摔倒老人被判賠償10萬元》,報道同時附加“網友觀點”:《比“彭宇案”更可恥?》。(11)

8月19日,《三湘都市報》在A19(華聲網事)版刊發題為《扶老太賠10萬,“彭宇案”現天津?》的報道;同日,《長江日報》在第17版(國內新聞版)刊發標明引自“華聲在線”的報道《車主攙扶摔倒老太被判賠10萬法院稱其行車致老太驚慌》。

8月19日上午,新浪網在“社會萬象”頻道轉載,標題為《車主攙扶摔倒老人被判賠10萬元引爭議》。(12)當日下午,寧夏、宜昌、昆明、南海等地手機報以《車主攙扶摔倒(受傷)老人被判賠10萬(賠償)》為題陸續報道(13)。

8月20日,東方衛視、《廣州日報》(標題為:《車主攙扶摔倒老太判賠10萬引爭議》)進一步介入報道。

通過分析這一傳播鏈條,我們可以發現,就“許云鶴事件”來說,網絡和微博等“自媒體”在事件產生和初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而華聲在線相關報道則成為事件進一步擴大的轉折點。華聲在線這一報道不僅第一次將“許云鶴事件”與之前的“彭宇案”建立關聯,并且,其所擬定的標題《車主攙扶摔倒老人被判賠償10萬元》,成為隨后幾乎所有媒體報道的標題范本。換句話說,華聲在線的報道框架被其他媒體普遍接受并得到廣泛傳播。

回首這一事件的傳播,很難說媒體的報道是客觀中立的。

首先,它源于新聞當事人新聞寫作中“申冤”式的一面之辭。這使報道從開始就違反了最基本的客觀和平衡原則。其次,華聲在線記者并未采訪當事人雙方,甚至并未聯系上案件審判人員。除當事人在網上提供的材料外,組成報道的主要材料來自距事件發生地千里之外的湖南某律師事務所律師的點評,以及對部分網友觀點的集納。再次,所謂“車主攙扶摔倒老人”并非是一個確鑿無誤的事實,而是一種需要“存疑”的單方面敘述。但在媒體不斷放大和強化的報道中,這一單方面的敘述反而成了最重要的新聞事實。

可以說,這個本不具備“新聞”條件的事件之所以成為新聞,并且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就在于它和之前發生的“彭宇案”表面上的相似性,正是人們對于類似事件的關切,才使其成為“新聞”,而這一“新聞”也必將再一次印證和強化人們的關切。

再來看發生在同一年份的“殷紅彬事件”。

2011年8月26日中午,江蘇南通公交司機殷紅彬駕駛班車行駛中發現前方路面上有一名倒地不起的老人,殷紅彬于是靠邊停車,和售票員一起下車攙扶老人。老人誤認為殷紅彬就是撞倒她的肇事者,最后老人意識到誤會了好人,家屬向殷紅彬送錦旗表示感謝。其傳播鏈條如下:

8月27日,南通電視臺“城市日歷”欄目首先報道(標題為《如皋石莊老人摔倒司機下車攙扶被疑是“肇事者”》)(14)。

8月28日下午,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新聞分為兩部分,先后的標題分別為《老人受傷司機扶,助人還是肇事》《監控錄相顯真相,原是司機做好事》)等借用南通電視臺的素材相繼報道。

8月29日,《成都晚報》轉載央視報道,標題為《又摔一個老太太又說司機撞的監控錄像說真相:司機是好心扶她》。當日中午,新浪網轉載《成都晚報》報道,標題為《司機扶起摔倒老人被誣肇事者監控錄像還原真相》(15)。

可以說,“殷紅彬事件”也是由媒體都市類欄目首先報道,事件引起中央電視臺注意后被迅速放大。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在傳播中,各個媒體的報道角度(在這里,標題就是角度的某種體現)并不一致。如央視在報道中有意淡化“好人不得好報”的定性,相對客觀中立,而《成都晚報》則連用兩個“又”字,體現出強烈的傾向和感情色彩,新浪網轉載也將“扶助老人,反被誣肇事”作為事件核心。

無論是“許云鶴事件”還是“殷紅彬事件”,這些熱點事件的傳播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即網絡媒體或都市類媒體(欄目)首先報道,并成為報道框架的設定者;傳統的黨群媒體往往扮演跟隨者、澄清者的角色;在事件傳播過程中,以微博、論壇為代表的“自媒體”與網絡媒體、都市媒體之間互動頻繁。圖1是一個基于這兩個案例的熱點事件傳播流程:

圖1 熱點事件傳播流程

四、研究發現

盡管這一從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傳播中所做的初步歸納仍然有待不斷驗證,但它依然清晰顯示出了中國熱點事件傳播所具備的獨特之處:

首先,以網絡論壇、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在熱點事件傳播初期作用巨大,甚至是部分熱點事件的策源地。

其次,都市類媒體與地方新聞網站(在很大程度上與地方都市類媒體相互重疊或一體化)在熱點事件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不僅是一些熱點事件的第一報道者,同時它們在報道中所確定的報道框架、解釋角度往往被廣泛接受和傳播。

再次,傳統主流媒體在傳播鏈條中的作用更多的是使事件本身的認知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傳播效果得到進一步放大。

按照傳統的議程設置理論,尤其是媒介間議程設置理論,是諸如《紐約時報》等精英媒介為其他媒介設置議程的慣例,“媒介之間的議程設置的影響力一般是從《紐約時報》流向其他媒介”(16)。但在當下中國大陸的熱點事件傳播中,首先報道事件,并為事件提供報道框架和“第一解釋”的往往是都市類媒體和地方新聞網站。傳統黨群媒體則起著二次傳播的作用。審視以上兩個熱點事件的傳播案例,可以發現,中央電視臺、《廣州日報》等主流黨群媒體的報道較為中性、客觀,較少渲染歪曲,但這種相對平和、中性的報道風格在進一步的傳播中并沒有被承繼。相反,在事件通過主流媒體關注而引發新一輪傳播的過程中,新的傳播者(如:都市類媒體和網站)依然按照事件最初報道時給定的敘事方式進行,或者說,新的傳播者按照與最初報道者所秉持的相同或類似的報道邏輯開展報道。

理解中國大陸熱點事件傳播中的這種“特殊性”,必須還原到中國大陸媒體的現實語境中。與國外傳媒生態相比,大陸媒體的最大特征是黨報(新聞綜合頻道)與都市報(都市類頻道、欄目)的雙重結構,雙方各自被賦予了不同的任務和定位。

在實際運行中,這一任務和定位的區分在同一報業(媒體)集團下逐漸被簡化為“大報(黨報)管導向,小報(都市報)走市場”。黨報重在滿足地方黨委的各種宣傳部署,突出的是其政治角色;都市類報紙(頻道、欄目)旨在滿足消費者的各類需求,強調的是其賺取利潤的經濟身份。當網絡作為新興媒體出現后,也被迅速歸入已有兩分化傾向的媒體結構(如由各主流媒體、地方黨委宣傳部主辦的網站,與隸屬于都市報、更為市場化的網站)(17)。這種媒體事實上“政治”和“經濟”功能的分離,導致不同類型的媒體在關注話題、報道類型、報道角度上產生巨大分歧。

比如,就有關社會道德問題的報道而言,黨報黨臺關注的是作為“道德模范”的典型人物、典型報道;而都市類媒體及網站關注的是則作為“社會萬象”、某種程度上“反常”的道德事件。

也就是說,在媒體實際運作中,一方面,作為“社會新聞”的熱點事件被傳統黨報黨臺制度性“忽略”,只能在網絡和都市類媒體報道后被動“求證”和“引導”;另一方面,網絡和都市類媒體在報道此類熱點事件時,又幾乎完全依據最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眼球原則”,導致對各類事件報道的“泛化”“煽情”。

于是,部分嚴肅媒體客觀持中的報道視角被迅速淹沒在其他媒體對“眼球”的瘋狂追逐中,其所報道的事件被一遍遍炒作、擴大,而其試圖把握的報道框架則被更能吸引眼球的新框架所取代、歪曲。而所有這些最終塑造著受眾對各類熱點事件的感知,影響著關于各類熱點事件的輿論。

而以微博、論壇為代表的“自媒體”和“公民記者”的出現又使情況變得更復雜。

作為大眾傳播的受眾,人們在接觸媒體報道的各種各樣“反常規”的事件時,常常面臨一種自我的“道德拷問”。而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服務偏見”,人們傾向于“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尋常的,以滿足自己的自我形象”(18)。為了更好地證明自己“超乎尋?!钡牡赖潞筒胖牵藗冇謺M一步采取各種行動。

在傳播學中,這一類似情況被稱為“第三人效果”,即人們傾向于夸大大眾媒介消息對其他人態度和行為的影響。第三人效果涉及兩個主要假設:感知假設和行為假設。感知假設認為,人們會覺得某條大眾傳播的消息對其他人比對自己有更大的效果。行為假設認為,由于這種感知,人們會采取各種行動。(19)

根據這一理論,當受眾接觸到有關社會熱點事件的負面信息時,為“滿足自己的自我形象”,人們首先會將自己置于“道德高地”的位置上,其次,基于這種認知,人們會采取具體行動,一方面對信息所體現的“道德淪喪”進行大力批判,表達自己的“良心”;另一方面積極追逐各種類似事件,以支持整個社會盡快動員起來改變這種現狀。

在傳統的媒介環境下,受眾的這種反應大多通過人際傳播渠道來表達,影響范圍有限。但以微博、論壇為代表的“自媒體”和“公民記者”的出現,改變了受眾在大眾傳播中完全被動的地位。受眾同時作為“傳播者”而存在,這使其可以積極加入到新一輪傳播中。在成千上萬的“受眾傳播者”的加入過程中,受眾追逐“自我形象”所導致的極化態度、受眾本身具有的“刻板印象”帶來的斷章取義和誤讀,以及受眾對類似事件的積極找尋甚至主動“生產”,都源源不斷產生出新的“意見環境”,反過來影響媒體對相關問題的報道和判斷?;趯κ鼙姂B度的迎合,在媒體新一輪報道中,事實將可能受到進一步歪曲和變形。最終,有關社會熱點事件的傳播將可能演變成一個不斷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媒體上展現的種種社會問題也將趨向不斷惡化(見圖2)。

圖2 部分社會熱點問題報道的生成過程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前文提到的“許云鶴事件”,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被媒體和作為信息生產者的受眾共同“生產”出來的。

總之,經過上述討論,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公民記者”與網絡媒體、都市報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人們感知社會熱點事件所依據的“擬態環境”。“公民記者”所具有的某種“道德義憤”事實上參與了新的熱點事件的生成和傳播,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扭曲了事實。

傳統主流媒體對社會熱點問題的主動回避和忽視、都市類媒體和網站片面市場化取向,都使傳統的“客觀、平衡、公正、準確”等具有普遍性的新聞倫理不斷面臨著解體的窘境,“公民記者”的加入事實上加劇了這種解體的趨向,并使當下中國的新聞倫理更加破碎和混亂,在一片真假難辨中,“公民記者”所追求的并不是“真相”,而是自己的“成見”,以及對于事實真相的“想像”和“重構”。(清華大學李彬教授為此文付出大量心血,特此致謝。)

注釋:

① 陸曄、潘忠黨:《成名的想象: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新聞從業者的專業主義》,臺灣《新聞學研究》,2002年總第71期。

② 范東升:《公民新聞的興起和啟示》,《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1期。

③ Marie G.BBC Arabic,Social Media and Citizen Production:An Experiment in Digital Democracy before the Arab Spring.Theory,Culture&Society,30(4),pp.92-130.

④ Elizabeth B.H.,Ryan J.T.When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The Case of WikiLeaks.New Media&Society,2013.6,pp.1-18.

⑤ 劉丹凌:《困境中的重構: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專業主義的轉向》,《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⑥ 張羽、趙俊峰:《我國公民新聞的發展現狀與問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3期。

⑦ 匿名網友,材料來源:http://tieba.baidu.com/f?kz=1254978553,2012年1月5日下載。

⑧ 張艷秋、丁穎:《社會道德負面新聞謹防造成刻板印象》,《中國記者》,2011年第11期。

⑨ [美]李普曼:《公眾輿論》,閻克文、江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頁。

⑩ 材料來源: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5290322,2011年12月30日下載。

(11) 材料來源:http://bbs.voc.com.cn/topic-3625153-1-1.html,2012年1月5日下載。

(12) 材料來源:http://news.sina.com.cn/s/p/2011-08-19/105423018165.shtml,2011年12月30日下載。

(13) 材料來源:http://news.sxxw.net/html/20118/20/289418.shtml;http://sjb.kunming.cn/index/content/2011-08/19/content_2634038.htm;http://www.nanhaitoday.com/show.php?contentid-22035.html,2011年12月30日下載。

(14) “城市日歷”是南通電視臺的一檔民生新聞欄目,其口號是:“以平民眼光,做百姓新聞”。2011年8月27日南通電視臺“城市日歷”相關報道,見http://tv.ntjoy.com/xwsph/nttv1/csrl/2011/08/2011-08-2749594.html,2012年1月5日下載。

(15) 材料來源:http://news.sina.com.cn/s/2011-08-29/120923068758.shtml,2012年1月5日下載。

(16) [美]賽佛林、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郭鎮之、徐培喜等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頁。

(17) 網絡媒體出現后當然使原有兩分化的媒體架構更為復雜,但由于網絡對于點擊率的追求,顯然,其向市場化的傾斜更為明顯。限于篇幅,這里不再詳述。

(18) [美]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侯玉波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19) [美]賽佛林、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郭鎮之、徐培喜等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頁。

(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國記者》值班主編)

【責任編輯∶劉 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资源站| 丁香婷婷激情网| 99久久性生片|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中文字幕 91|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特一级毛片|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激情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五月婷婷丁香色|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a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高清|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福利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xxx|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a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熟妇丰满人妻| 毛片久久久| 婷婷色狠狠干|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色成人亚洲|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激情在线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一线天|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久久视精品| 青草精品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色婷婷色丁香|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67194亚洲无码| www.亚洲色图.com| 全裸无码专区|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一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