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宏,韓瑞,梅海清,曾慶久
武漢市第一醫院 放射科,湖北 武漢430022
隨著臨床需求的不斷增加,全脊柱攝影技術在日常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論是計算機攝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還是數字化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基本都是采用分段攝影后拼接的攝影技術,此類報道也比較多[1-2],而使用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進行全脊柱攝影的技術鮮有報道。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10月的21例疑似脊柱病變患者的全脊柱攝影圖像,探討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在全脊柱攝影中的價值。
選取2013年5月~10月于我院檢查的21例懷疑有脊柱病變的患者。年齡24~72歲,平均36.1歲,15例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做校正畸形術前檢查,4例患者臨床表現為腰痛,2例患者進行胸腰椎骨折術后療效評價。
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AXIOM Luminos dRF及配套圖像處理工作站,分別采用標準的脊柱前后位及側位攝片,其方法如下:① 脊柱前后位:患者直立于攝影床的腳踏板上,背部緊靠床面,軀干伸直,雙手扶穩兩側扶手,雙腳稍為分開,腳尖向前,用肩托固定雙側肩部,用安全帶對患者的雙側股骨上端進行固定,保持正常解剖學體位,焦片距150 cm;② 脊柱側位:患者側立于攝影床的腳踏板上,右側緊貼床面,軀干伸直,雙手前伸,一上一下,扶穩右側扶手,盡量避免與脊柱重疊,股骨上端用安全帶進行固定,焦片距150 cm;③ 體位擺好后,工作人員用床邊控制按鈕將球管降至最低,將床面慢慢升高,球管中心線正位定位于恥骨聯合中點,側位定位于左側股骨大轉子;然后用脈沖速率為3的脈沖模式進行透視,以最短的時間判斷尾椎是否位于視野中,然后松開踏板,如位置稍有差異,用床面控制按鈕進行微調;最后按下曝光按鈕,球管自動從下至上開始攝影,當顯示屏上出現頸椎環樞關節影像時,松開按鈕停止曝光,完成檢查;④ 將采集的圖像傳輸至配套圖像處理工作站,對圖像進行自動拼接及相關的后處理。
21例全脊柱攝影全部一次成功,圖像清晰、自然、無運動偽影、基本無拼接痕跡、質量優良,均可滿足診斷要求,見圖1~3。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將數字化的透視與X片完美的結合一起,在全脊柱攝影中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簡便、快捷的優勢。

圖1 女,28歲,臨床懷疑脊柱側彎,使用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進行全脊柱掃描,圖像拼接真實,且清晰自然,無運動偽影,質量優良,未發現脊柱側彎畸形。

圖2 女,24歲,全脊柱成像正位(右圖),負片(左圖),圖像拼接真實,可見中胸段脊柱畸形,便于臨床術前評估。

圖3 男,72歲,胸腰段脊柱畸形,并TH11椎體術后改變,全脊柱攝影顯示胸腰段脊柱像凸向左側,側位片顯示脊柱生理曲度尚可,為胸腰段側凸畸形。
眾所周知,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畸形,表現為脊柱向側方彎曲和旋轉變形,好發于青少年,原因不明,呈進行性發展,直至脊柱發育完成為止[3]。以往只能使用分段攝影來觀察每段脊柱的形態及側彎程度,但這種分段攝影不夠直觀,而且不能對畸形矯正后的整體效果進行很好的評價,臨床上迫切需求站立位的全脊柱正側位片[3-4],即采用全脊柱攝影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技術成為現實,它不僅可以清晰地顯示整個脊柱的曲度、序列以及椎體的骨質病變,同時還能對治療后的效果進行整體評價,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以往由于受到暗盒和膠片長度的限制,無法對全脊柱進行攝影。因此許多CR廠家都開發了長骨拼接軟件,配合特制的長IP盒和濾線裝置,采用一次攝影加拼接的方法得到全脊柱片。但圖像質量欠佳,特別反映在側位片上,同時由于曝光要包含人體整個軀干,就要求焦-肢距>1.8 m,這就增加了X射線機的負荷。
雖然DR的應用使得全脊柱攝影有了一定的改善[5],而且許多DR廠家為之提供了相應的硬件和軟件支持系統[6],但大都是采用分段、分次曝光攝影技術。這種技術對患者的制動要求較高,雖然機器本身的硬件能夠抑制人體較大的運動,但無法抑制輕微的運動,而這種輕微的運動也會對圖像的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曝光條件要根據不同的部位加減,還要放置好測量尺標記以便拼接,這無疑增加了檢查時間。在圖像拼接上,無論采用點拼接法還是區域配準法,對拼接技術都要求較高,還可能出現拼接移位現象[7]。而且DR在成像后會自動將照片變成相同尺寸,因此在攝影過程中,可能會誤將頸椎段的照射野縮小,導致頸椎明顯比胸、腰椎大,拼接圖像嚴重不成比例[8]。
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把透視和X線攝影合二為一,檢查床和球管可以任意角度投射。在全脊柱掃描中,患者背部緊靠床面,雙手扶住兩邊把手,保持固定姿勢,不易晃動。攝影時球管與平板同步運動,床面保持不動,保持了患者和床面的相對穩定,大大減少了偽影,保證了圖像質量。而且掃描的照射野相對固定,不會造成頸、胸、腰的比例失調,掃描后自動拼接不會產生移位現象。平板探測器采集數據靈敏度高,而且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采用了多種降低輻射劑量、提高圖像質量的功能,如最小脈沖速率為3 p/s的脈沖透視功能、自動透視濾波器、自動格式準直系統、自動劑量率控制功能等,可使輻射劑量<15~30 nGy/p。在實際操作中應先擺好體位,再在極短的時間內透視,確定曝光參數,從而保證患者所受的輻射劑量在安全范圍以內。
動態平板透視攝影系統操作方便、快捷,對患者的制動要求較低,操作及拼接技術容易掌握,拼接圖像真實,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成功率高,圖像質量優良,可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1]侯黎升,王亦舟,阮狄克,等.數字影像拼接技術拼接脊柱全長片[J].頸腰痛雜志,2009,30(2):117-121.
[2]張新華,邱勇,張冰,等.X線超長規格全脊柱攝影裝置的研制與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1):82-84.
[3]張鵬,陳東,劉國輝,等.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病因學研究進展[J].臨床骨科雜志,2008,11(1):85-87.
[4]孔剛,戴道清,鄒魯民.多尺度X射線透視人體自動融合拼接[J].中國醫療設備,2008,23(7):12-15.
[5]付貝,王敏杰,汪軍,等.DR全脊柱成像技術應用探討[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08,29(1):32-33.
[6]陳華平,蔣書情,杜云,等.FotoCanvas軟件在全脊柱攝影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9,24(9):1044-1046.
[7]楊廣奇,楊旭峰,吳騰芳,等.Philips DR全脊柱立位攝影技術的探討[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9,18(6):316-318.
[8]張任華,鄧波紅,陳華平,等.數字化X線攝影在全脊柱攝影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8,19(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