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華
高新區已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但是,目前浙江高新區還處在創新競爭力的培育階段,尚未真正成為激發原發性創造、引領帶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創新平臺。核心技術在相當程度上仍然是外源性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60%左右,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偏低。多數高新區中的企業仍以產業鏈中低端的加工型企業為主體。
由于高新區是地方政府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振興地方經濟也就成為了各地爭相建設高新區背后的主要動機,創新驅動的龍頭帶動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并未顯現。全省19家省級以上高新區占全省工業總產值不到1/10;高新技術企業數占園區企業總數的比重不到1/10。雖然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但是解決科技與經濟結合的制度改革依舊是浙江高新區轉型發展的根本訴求之一。
同時,浙江高新區產業集群基礎相對薄弱。高新區基本上是在政府的倡導下,以土地和稅收的政策性優惠來吸引資金而形成企業和產業的聚集。隨著地區間政策上的差異縮小,或土地成本、勞動力價格等區位優勢及政策優惠發生變化,這種空間集聚就表現出更多的脆弱性。尤其是高新區內大學、研究機構、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構成主體間合作網絡和技術溢出效應缺乏,不僅難以形成智能密集效果,也難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規模化發展能力。
這意味著浙江高新區自身創新體系建設還存在結構性問題,政策設計和政策執行層面依然存在不足,迫切需要調整功能定位,通過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在創新驅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浙江高新區轉型發展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優化整合科技資源、集聚創新要素和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上。而這一調整改革,可以充分利用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優勢。一方面,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層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等電商優勢和網上技術市場優勢,可以為網上技術市場和高新區這兩個原來平行發展的領域相互融合、互動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必要基礎。另一方面,浙江網上技術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網站歷年訪問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上網企業數接近10萬家,聚集了大量的省內外科技資源,包括技術賣方和買方的技術成果和技術需求信息。這些資源將成為高新區突出創新驅動的內生力量,成為技術轉移的新途徑。
通過網上技術市場,并借助網上網下互動,加快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通過網上技術市場,高新區可以有效拓寬大學、研究機構、企業間的橫向聯系和交流渠道,突破企業面臨的技術、產品供求信息的不對稱、創新資源不足等制約,同時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轉移培訓,提供技術評估、知識產權法律咨詢、市場預測等個性化、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技術轉移解決方案,促使高新區成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突破口。
通過網上技術市場,實現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形成區域創新網絡。網上技術市場有助于在高新區集聚科技成果、高端人才、科技型企業、金融資本、科技中介等資源,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網絡,不僅調動高新區內企業對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熱情和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已經做大做強的企業借助網上技術市場這一技術交易平臺尋找新的發展項目。國外高新區的成功經驗也表明,不論是政府、大學、研究機構還是企業,參與到創新網絡后,都會為高新區和高新區所在地區帶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機會。
通過網上技術市場,高新區搭建技術、人才、資本的對接平臺,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和資金鏈的緊密結合。正是因為高新區網上技術市場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高新區才有可能成為促進技術與人才、資本相結合的試點區,為企業提供除了科技成果、產品、裝備以外的人才和資金路徑,同時還能提供與創投機構、金融機構、投融資服務機構,以及和政府對接的通道。高新區網上技術市場通過加強和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可以幫助企業落實技術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人才、稅收等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幫助企業提升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的能力,進而增加科技成果轉化的經濟效益,最終實現科技與經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