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彥

●游入上游,對民企來說不僅意味著打通了全產業鏈,而且意味著高風險和高收入。 攝影/李俊穎
近期有消息稱,國家能源局最快有望于6月向多家企業頒發石油勘探開發資質牌照,發放數目或達5個。這意味著國內具有資質企業數量將在現有4個的基礎上翻番,油氣改革也從中下游延伸至上游。另外有消息稱,新疆廣匯能源申請的原油進口經營權及配額已獲得國務院批準,正在等待正式批文下放到公司。
石油勘探開采以及原油進口均屬石油行業上游。上述兩條消息表明,民企有望涉足石油上游領域,國家油氣改革正繼續提速。
目前我國石油市場上游的勘探和開采,主要掌握在“三桶油”手中。多年來國內具備石油勘探開采資質的就是上述4家企業,并無增加跡象。所以上述消息,無疑具備“破冰”的意義。
再來看原油進口方面,2013年,我國原油進口量2.82億噸,對外依存度約為58%,且仍呈繼續增長態勢。但由于進口權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手中,因此“三桶油”旗下的主營煉廠更容易優先獲得資源,而擁有原油進口配額的地方煉廠數量不多,且均具有央企背景。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民營石油企業難以進入上游領域,業務多集中于煉油化工和終端銷售。下游的流通領域是對民營石油行業開放程度較高的環節,不過油源緊缺、競爭主體單一等問題陸續凸顯。這反映出我國石油流通體制有待完善。民企無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供求關系也因市場化程度不高而失衡,競爭的減弱使得市場活力下降。
國家開放勘探有助于民企完善產業鏈,提高核心競爭力。新疆廣匯公司表示,一旦拿到資質許可,將積極參與國家在新疆和四川油氣區塊的招投標。另外相關的采掘設備和管道等公司也將因此獲益,尤其是具備多年開采經驗的企業,未來其業務有望拓展到民企圈,有助于擴展客戶范圍。
三大油企對此表態謹慎。新疆獨山子石化集團市場部經理姚卉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在上游勘探開采的實力和經驗積累都具有明顯優勢。民企即便獲得勘探資質,短時內也難對其形成有力挑戰。因而民企進入上游勘探領域,短期內對中石油、中石化的影響或較為有限。

具備石油勘探開發資質的企業統計
對于原油進口經營權放開,廣匯能源LNG銷售經理顧凱表示,公司在海外已具備原油生產能力,但距離實現銷售尚需時日,不過公司已獲得原油進口經營權和配額,一體化進程有望加速。
原油進口開放后,山東地煉作為煉油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煉廠有望獲得進口原油。濱州京博石化原料部經理郭榮民表示:“我們公司正在申請原油進口配額,但進展速度略顯緩慢,預計最快也要等到四季度才有批復?!彼麚牡氖?,即便獲得進口配額,關鍵的消費稅等問題仍需解決,國家對此尚無細則出臺。因此原油進口放開對心態層面的利好存在,但實質性操作還需等待進一步的政策引導。
民企參與到勘探開采領域,對開啟“破冰之旅”具有重要意義。不過短期內這一消息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為即便企業獲得資質牌照,也不代表就能迅速融入,諸多方面困難仍存,改革任重而道遠。
首先,原油關系到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因此政府勢必會加強引導與管理。企業即使成功申請到勘探開采權,也需要在政府的框架下運作,才不會造成國有資源的流失。獲得了牌照不等于就能直接賺錢,后續還需面臨資源稅可能提高等問題。
其次,民營企業在勘探開采領域或難有較大收獲,因為勘探價值較高區域的探礦權大部分已經被國有石油企業申請。能夠對民營企業開放的地區或許只有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的部分新區,但新區的勘探無疑具備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
最后,勘探開采業務具有較高的技術與資金門檻,此類牌照更可能發放給內地具有多年油氣上游業務經營經驗的企業,而不會像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那樣,對民營企業的參與表現出積極熱情的態度。
目前,中國對原油、成品油進口實行國有貿易管理,并對原油進口實施配額制。具有原油進口資質的企業,主要是三大油企及其關聯公司,以及中化工集團和珠海振戎。
廣匯能源曾有內部人士表示,希望申請的進口配額與自家原油產量基本匹配,而不會一味追求較高配額。2012年,廣匯能源已經在哈薩克斯坦獲得了10萬噸左右的原油出口配額,因此今年廣匯能源申請的首批原油進口配額或在10萬噸附近。隨著海外油田產量的增長,今后廣匯能源的進口配額或逐年提升。不過無論進口配額的大小,此舉對民營企業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首先,原油進口經營資質落實后,若再拿下國內石油勘探資質牌照,將加快產業鏈一體化進程。同時,廣匯能源具有海外油氣資產,此舉也將促進其對海外石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其次,廣匯能源將樹立業內標桿,對民營油企具有示范作用,代表著民企開始涉足上游領域,市場競爭可以趨于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中下游領域。
最后,對于擁有海外資產的民企具備指導意義,可促使更多有實力的民企到海外尋油,對國家能源安全也具有積極意義。
政策利好已經發出,但是自上而下的傳導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利益糾葛與阻礙。同時,石油行業耗資巨大、設備復雜,高回報就要相應地面對高風險與高投入,對民企的資金實力和技術是個考驗。短期內能通過篩選、獲得收益的民企可能還為數不多,但政府推進油氣改革的決心堅定不移,畢竟石油產業鏈上游的堅冰已開始被打破,未來的機會仍將不斷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