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學文
(北京市豐臺區時光小學,北京,100075)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正是這種綜合活動型課程為低年級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如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感受,內化感悟,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調發展,使課堂變得更精彩、更有效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各種情境的活動創設,使學生真正地“活”起來、“動”起來,讓其在活動中盡情地施展自己。
小學階段是充滿童趣的,教師要用一顆“童心”設計能吸引學生們的教學活動,從而緊緊抓住學生興趣點開展教學,使其置身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例如在教學《動腦拼七巧板》這課時,考慮到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筆者采用了動畫導入,七個不同形狀可愛的圖板在音樂的伴奏下搖搖晃晃地走了出來,那可愛的表情與動作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教師隨即提問,“今天來到我們課堂的是哪位好朋友呀?”“七巧板!”學生們一下子就說出了它的名字,從學生們的表情中就能看到他們被這精彩的動畫導入吸引,完全進入到七巧板的情境中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小小七巧板還有魔法,快看它給我們帶來的魔術大變身。”茶壺、兔子、房子、松樹等,小小七巧板千變萬化,拼出了多姿多彩的圖案,學生們看得入神了,他們完全置身于其中,感受著七巧板的神奇與美妙。

正是充滿情趣、符合學生特點的七巧板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們對本課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課堂的深入研究做好了有利的鋪墊。
學生們的世界是充滿童話色彩的,教師要讓自己擁有學生的童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天性得到充分發揮。
在《動腦拼七巧板》一課中,如果單純地講解拼擺方法,學生們會覺得枯燥而乏味,沒有什么意思。為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筆者把課堂設計成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
師:同學們快看,老師用七巧板拼擺出了什么?
生:小魚。
師:你看,這條小魚多孤單呀,那你能利用手中的七巧板給小魚找個朋友嗎?
筆者緊緊抓住低年級學生富有愛心、愿意幫助他人的特點讓學生們動手拼擺,幫小魚找朋友。五顏六色的小魚、搖頭擺尾的水蛇、憨態可掬的小烏龜,它們都趕來了。見到這些朋友后小魚不再感到孤單了,又是搖尾巴又是點頭。

小魚的朋友
師:小魚和它的朋友們滿懷喜悅地和朋友們游玩海底??墒钱斔麄兊搅撕5祝瑓s被眼前的景色一下子驚呆了:光禿禿的巖石、黑黝黝的泥沙,沒有一絲色彩。他們該怎么辦呢?有誰愿意幫他們把荒涼的海底變美麗?
學生的潛能是最容易得到激發的,他們大膽的創意在故事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歡快優美的樂曲聲中他們拼擺著手中的七巧板,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一副精美的海底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閃閃發光的貝殼、碧綠的海草、美麗的珊瑚、在水下作業的潛水艇,它們使原本漆黑空曠的海底變得充滿生機。小魚和它的朋友們在這美麗的海底中游來游去,開心地玩著。

在《動腦拼七巧板》一課中,筆者緊緊抓住學校活動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發揮想象,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來裝飾我們的生活。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今七巧板已經悄悄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形態各異的七巧書架、精美的七巧裝飾、富有個性的七巧會徽,小小的七塊板在人們的創造中,美化著我們的生活,使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讓我們也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組內所有的七巧板進行創意大比拼,用我們所創作的七巧圖來裝飾我們的教室吧。
學生們在柔美的音樂中激發出了創意的火花,他們在童話般的世界中盡情創造:林中翠綠的松樹像巨人般站立,飛舞的蝴蝶帶來大自然的生機。幸福的一家三口到美麗的大自然中游玩,他們在傾聽什么?哦,原來是烏龜和小兔又在上演龜兔賽跑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是圣誕樹下那精美的禮物,一份份禮物是學生們的美好的憧憬與愿望。他們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實現登上太空的夢想。一幅幅充滿創意的作品在學生們的手中誕生,他們置身于七巧板的世界中,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努力創造,體會快樂。

正是這樣的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熟悉了七巧板的知識,而且能夠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使教學內容得到極大的拓展與發揮。
“品德與生活”課要培養的是熱愛生活的學生,學生把活動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方法,去實踐、去體驗,才能真正強化鞏固所學知識。所以教師要將課堂活動進行延伸,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里感悟、享受,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情境設計極大地改善了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友愛、理解信任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知識、感受新知。在多彩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盡情地釋放,在享受這種快樂的課堂氛圍時實現學生、教師認知與能力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性。
[1]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佐斌.師生互動論:課堂情境中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黃榮懷,曾蘭芳,余冠仕.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簡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