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曉鳴
近年來,高校規模持續擴張,與此同時,就業形勢卻日趨嚴峻。如何提高辦學質量,解決大學生就業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要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學校必須面向社會,培養符合崗位需要、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人才。因此,本課題小組啟動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跟蹤調查。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夠發現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有效地將企業的用人需求傳遞給學校,建立學生培養的市場導向機制,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提升辦學質量。
本次調查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由《2013屆畢業生跟蹤調查表》和《2013屆用人單位跟蹤表》兩部分組成,分別向2013屆的畢業生和其用人單位發放。兩類問卷各發出57份,回收57份,其中有效問卷57份,回收率均為10 0%。第二部分組織畢業生代表座談。了解學生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知識運用情況、學校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不足等問題。第三部分走訪用人單位。了解企業用工滿意度、能力需求、對人才培養的建議等。
1.總體就業情況。調查發現,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較好,崗位分布合理。調查中的57名學生全部實現了就業,就業率為10 0%。高于學校平均就業率,在各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能夠保持如此良好的就業勢頭首先得益于宏觀就業環境較好。人力資源管理被稱為朝陽行業,近年來,市場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升溫。
2.就業質量。調查顯示,66%的同學工作單位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90%的工作崗位是文員和管理人員,但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比例不高。由于工作時間尚短,幾乎所有同學都還在基層一線崗位,只有個別情況特殊的同學,職位有升遷。84%的同學崗位薪酬處于2000元到28 00元之間。
3.畢業生對專業建設的評價。調查中,課題組從課程開設情況、課程安排、實踐環節滿意度等角度,了解了畢業生對專業建設的評價。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理論教學滿意度高。認為課程開設合理,知識掌握扎實,只是在課程安排上需要調整。但在實踐教學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提高。
1.總體滿意度高。從表4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我專業畢業生總體滿意度高,達90%以上。這說明本專業學生表現良好,完全能勝任本職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尤其是在基本素質、敬業精神、團隊精神等方面,我們的學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

表1

表2

表3

表4
2.對人才培養的建議。用人單位中肯的建議對于促進我們人才培養方向的調整,辦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對用人單位的建議進行了認真的整理。整理結果顯示,用人單位認為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建議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強化學生辦公室軟件訓練,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建議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心理適應能力,以盡快適應快速多變的社會環境。
通過對本次調查的數據和文字資料的深入分析,我們了解了學生的就業狀況,對學校教學的認可程度,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和建議。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原有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今后的調整方向。在接下來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辦學質量。
由于筆者所在的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08年才開設,創辦時間不長,經驗不足,認識不深,因此一直以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存在目標不明確,市場定位比較寬泛,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結合本次調查的結果,接下來我們應該把定位放在為企事業單位,尤其是珠三角的中小企業服務上。核心是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知識和技能、能夠開展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同時結合我院的學生特點,充分發揮女性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勢。
秉著“學以致用”、“學以夠用”兩大基本原則,將課程分為三大教學模塊。模塊一,專業基礎知識模塊:例如管理學基礎、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組織行為學等;模塊二,專業技能知識模塊:例如人員招聘與配置、員工培訓、員工關系管理等;模塊三,專業拓展知識模塊:例如辦公自動化、檔案管理、人際溝通等。
同時結合學生的主要從業崗位,對一些課程上進行合并調整。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可以分為人員招募與配置、員工培訓、績效考評等六大模塊。過往的人才培養方案,都將每一模塊單獨開設為一門必修課。但調查中我們卻發現,學生在實際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對于各模塊知識的應用程度有所不同。絕大部分學生的工作集中在招聘、培訓、勞動關系管理、社保業務辦理等,績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主要從事一些事務性工作,例如對員工考勤和工資發放,人力資源規劃則鮮有涉及。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擬新開設一些實務性課程,如《社會保障實務》,將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進行合并或者調整到專業選修課模塊。
實踐教學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因為該專業知識具有理論性、實踐性雙重特點。一方面,缺乏理論指導,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就失去了科學依據;另一方面,缺乏實踐工作經驗,理論知識的講解又容易陷入空洞的說教。調查表明,我們的學生專業知識掌握較好,但是實踐能力弱、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較差比較突出。這個問題其實在各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都普遍存在。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很多,例如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專業建設缺乏實訓經費、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等。
事實證明,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實踐教學也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實際,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調整心態,縮短學生畢業后與社會的適應期。但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校外開拓大量專業實習崗位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今后我們擬從三方面著手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上,進一步落實教師定期下企業鍛煉制度,增強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鼓勵教師開發工學結合課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模擬實訓,讓學生技能過手。專業實習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就業態度和職業道德。同時繼續積極為學生開拓實習崗位,讓學生在實習中了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接觸社會,培養就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寒暑假期間,結合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自行謀求實習機會。
[1]盧鳳華,陳建武.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以莆田學院問卷調查為中心[J].莆田學院學報,2013,20(1):99-10 3
[2]王貴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操作技能培養初探[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1):53-56
[3]周文浩.湖南省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辦學現狀調研報告[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2):10-12
[4]李琦.實踐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的辦學模式[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9(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