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鳳,齊玉梅,王承明
我國自推廣計劃生育以來誕生了大量的4-2-1家庭,這些家庭的第一代已經開始陸續步入老年隊伍,但目前更多的還處于中年階段,他們將成為未來數十年里老年人口的主力軍。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1]。分別按傳統保守的中死亡率方案以及低死亡率方案進行預測,到205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37~4.00)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3.9%~26.9%;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達(1.14~1.50)億,占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為33.8%~37.5%[2]。家庭及社會養老負擔越來越重,同時因為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養老服務壓力持續加重。本研究以湖北西部地區40~59歲即將步入老年的“準老年人”為調查對象,了解其養老意愿及老年護理需求,希望為未來培養專業老年護理人才、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參考。
1.1 調查對象 首先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湖北西部荊門、宜昌、恩施、十堰地區,然后以城鄉、性別為特征,采用分層抽樣方法抽取40周歲及以上至未滿60周歲年齡段的準老年人進行問卷式調查。發放問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問卷771份,有效回收率為96.4%。771人中,男421人(占54.6%),女350人(占45.4%);城市414人(占53.7%),農村357人(占46.3%);文盲39人(占5.1%),小學206人(占26.7%),中學401人(占52.0%),大學及以上125人(占16.2%)。
1.2 調查方法 在查閱大量文獻和咨詢相關專家后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2)養老意愿:打算如何養老、希望由誰照顧及原因等;(3)護理需求:對專業護理人員素質的要求、是否需要學歷教育、對老年護理專業的看法等。選擇護理專業教師及學生經培訓合格后于2013年1—3月實施面對面走訪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雙輸入法錄入Epidata 3.1數據庫,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 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 771人中,有617人(占80.0%)打算家庭養老;如果家庭養老,希望自己/老伴照顧的有404人(占52.5%),希望子女照顧的有250人(占32.4%);如經濟條件允許,希望年老后子女照顧的有298人(占38.7%),老伴照顧的有264人(占34.2%),見表1。
如經濟條件允許希望誰照顧的原因設置為開放式問題,僅有246人書面回答,經總結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選擇子女照顧者,74人原因為親情需要且是子女應盡責任,占回答人數的30.1%;(2)49人原因為家人照顧方便、放心,占回答人數的19.9%;(3)38人原因為老伴熟悉習慣,能相互照應,占回答人數的15.4%;(4)38人原因為護理人員更專業,照顧全面,占回答人數的15.4%;(5)33人原因為子女忙,減輕子女負擔,占回答人數的13.4%;(6)14人表示到時再說,占回答人數的5.8%。
2.2 準老年人對專業老年護理人員的需求 771人中,有443人(57.5%)認為專業老年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需要加強;有368人(占47.7%)認為職業道德是其最重要的素質;有540人(占70.0%)認為老年護理人員需要學歷教育,其中有219人(占40.6%)認為專科學歷合適,見表2。
其中是否贊成子女報考老年護理專業的原因設置為開放式問題,有624人給予了書面回答,經總結歸納主要有以下原因:贊成或不反對的主要原因有:(1)209人尊重子女意愿,占贊成及不反對人數的32.3%;(2)112人認為是老齡化社會需要,有義務照顧老年人,占17.3%;(3)91人認為專業好,好就業,有前途,占14.1%;(4)77人認為照顧老年人是美德,學這個專業會更孝順,且能更好地照顧家人,占11.9%。反對的主要原因有:(1)75人認為老年護理工作辛苦,待遇差,地位低,占反對人數的60.5%;(2)16人認為沒有前途,大材小用,占12.9%;(3)還有少數人認為年輕女孩子照顧老年人不方便、老年人固執難伺候、孩子本身自理能力差照顧不了老年人等原因。
表1 湖北西部地區771名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
Table1 Senior-citizens-to-be′s tendencies to ways of caring for the aged

人數構成比(%)打算如何養老 家庭養老61780.0 社區養老729.4 機構養老212.7 沒考慮過577.4 都行40.5家庭養老誰照顧 自己/老伴40452.5 子女25032.4 家政保姆314.0 專業護理人員314.0 到時再說557.1如經濟條件允許,希望年老后誰照顧 子女29838.7 老伴26434.2 專業護理人員13117.0 家庭保姆425.4 其他(包括到時再說)364.7

表2 準老年人對專業老年護理人員的需求
注:*為多選題
3.1 湖北西部地區準老年人文化水平較低,傳統養老思想根深蒂固 本次調查顯示,湖北西部地區40~59歲準老年人中文盲占5.1%,小學文化程度者占26.7%,中學及中專文化程度者占52.0%,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僅占16.2%,人群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吳翠萍[3]研究發現,文化程度低者較文化程度高者更趨于選擇家庭養老方式。目前家庭養老是湖北西部地區的主要養老方式,少數老年人機構養老,真正意義的社區養老還沒有試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準老年人中有80.0%打算以后家庭養老,絕大多數希望由子女或老伴照顧,居第一位的理由是“親情需要且子女應盡的責任”,反映出傳統“養兒防老”“幾代同堂”等養老思想在湖北西部準老年人中還是根深蒂固的。
3.2 多數準老年人對老齡化形勢有充分認識,但對老年護理人員缺乏信任 本次調查中多數準老年人能認識到目前國內的老齡化形勢并表示人人都會老,照顧老年人是社會需要也是美德,不會反對子女報考老年護理專業。但僅少數(占17.0%)準老年人希望年老后由專業護理人員照顧自己,理由是家人照顧自己放心(占19.9%),雖然護理人員更專業(占15.4%)。同時57.5%的人認為目前老年護理人員應加強職業道德水平;47.7%的人認為職業道德是老年護理人員最重要的素質,居第一位,反映出人們對目前的老年護理人員職業素養缺乏信任。
3.3 多數準老年人認為老年護理人員需要正規學歷教育,但部分對老年護理工作缺乏正確認知 本次調查顯示,70.0%的準老年人認為老年護理人員有必要進行學歷教育,目前的老年護理隊伍首先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其次是專業技術能力、溝通能力等。同時有16.1%的準老年人反對子女報考老年護理專業,主要原因是辛苦、待遇低,也有部分人由于對老年護理缺乏正確認知而反對子女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如沒有前途、大材小用等。在回答老年護理人員是否需要學歷教育時,20.4%的人認為不需要,9.6%的人表示不清楚。目前,從事社區老年護理、養老院護理的護士大都學歷較低,沒有或很少接受過老年護理相關知識培訓和系統教育,這使得很多人包括一些護士對老年護理工作缺乏正確認知,認為老年護理就是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因此認為不需要高學歷教育。
4.1 發展健全并推廣社區-居家養老制度與模式,加大宣傳力度 全國老齡辦2014年公布的《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顯示,空巢老人所占比例為51.1%,其中38.1%的為夫婦戶,13.0%的為獨居戶;80歲以上獨居戶比例為29.1%,接近三分之一[4]。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湖北荊門地區老年人口已達4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數的13%,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5]。4-2-1的家庭結構決定了現在的準老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將會成為空巢老人。結合我國國情及居民養老意愿,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理應成為未來主要養老形式。本次調查中經調查員講解后,有9.4%的人選擇社區養老,但因缺乏深入的感性認識,多數還是抱懷疑或否定態度,不予選擇。因此在建立健全并推廣社區-居家養老制度與模式的同時,應利用媒體、社區宣傳欄等途徑加大養老模式、養老政策等宣傳力度,引導居民形成正確養老觀,以便根據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特別是即將進入老年的準老年人,是未來養老機制健全后的直接受益者,更應增加了解。
4.2 更新大眾傳統老年護理觀念,促進“健康老齡化” 早在1990 年WHO就提出了“健康老齡化”戰略,健康老齡化不僅體現為壽命跨度的延長,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1991 年第46屆聯合國大會也提出老年人的“獨立、照顧、自我實現、尊嚴”四大原則。這些觀念的引入促使老年護理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轉變,也促使老年護理人員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護理內容從一般生活照顧擴展到全體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預防保健等諸多方面。因此,要想實現“健康老齡化”,同時提高老年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作為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必須清楚地知道老年護理的內涵、崗位職責和具體內容,進而付諸于護理實踐;同時作為老年人,也有必要知道怎樣才是高質量的老年生活,進而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努力。
4.3 提高老年護理人員待遇,培養高素質專業老年護理人員 隨著老齡化進程,不斷增多的老年人成為我國社區護理服務的主要對象,而護理人力資源短缺一直是公認的事實,醫院和社區中護理人員配備不足,每千人口護士比例(1.4)和醫護比例(1∶0.8)都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據調查,截止到2010年湖北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護比為1∶0.6,護士中經過崗位培訓獲得合格證書的社區護士占53.6%,護士職稱則以初級職稱(56.8%)為主[7]。同時由于老年護理工作累、待遇較差、社會地位較低等原因導致老年護理基層人員隊伍的發展動力不足,人員相對缺乏[8]。要達到健康老齡化目標,首先應解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問題,培養并向社會輸送社區護理及專業老年護理人才。因此一方面各高校應積極探索實踐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內容及模式,提高老年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采取措施提高老年護理人員待遇,維護老年護理人員權益,穩定并壯大老年護理隊伍。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EB/OL].(2011-04-28).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lcrkpc/dcrkpcyw/201104/t20110428_69407.htm.
2 王德文.我國老年人口健康照護的困境與出路[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87(4):90-98.
3 吳翠萍.影響城市居民未來養老意愿的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2):2296-2297.
4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新聞發布稿[EB/OL].(2014-02-27).http://www.cncaprc.gov.cn/jianghua/43280.jhtml.
5 荊門民政局.充分調動各界力量大力發展養老產業[EB/OL].(2011-07-29).http://jmmzj.jingmen.gov.cn/llyj/2012-06-28/1295.html.
6 劉宇,郭桂芳.我國老年護理需求狀況及對老年護理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4):5-9.
7 姚云,侯萬里,盧祖洵.湖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現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0,23(5):31-36.
8 吳敏,李士雪,Ning Jackie Zhang,等.濟南市機構養老服務的定性研究:老年護理人員現狀[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6(11):72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