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趙 濱,沙 莎,劉 捷
低分子肝素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抗凝藥物,與普通肝素比較,其生物利用度高、t1/2長、血小板計數減少等并發癥發生率低,是臨床上防治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療藥物[1]。但該藥在皮下注射時易形成皮下出血,同時伴有注射部位局部疼痛,而皮下出血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是患者用藥依從性降低的首要原因[2]。有文獻報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時皮下出血發生率為20.6%~88.9%[3-4]。皮下注射持續時間是皮下出血和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的重要影響因素。傳統皮下注射要求緩慢推藥,并未對推藥時間進行明確規定。本研究通過查找國內外文獻,將循證護理用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以探討其最佳注射持續時間,并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10月在本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的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商品名萬脈舒,4 100 U/支)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患者年齡在18~75周歲;血小板計數、凝血酶時間在參考值內;無血液系統及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腹部皮膚未見大的淤斑、硬結及皮膚病;每日同時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氯吡格雷75 mg,未使用溶栓藥物;意識清楚,語言表達能力、聽力均正常;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明顯消瘦者(BMI<18.5 kg/m2)。先選取20例患者進行預實驗,根據兩樣本率比較樣本含量計算公式算得N=64例,考慮到失訪等因素,將樣本量擴大20%,共納入77例患者。試驗過程中有6例患者退出(2例轉科,4例術后停藥),最終入組71例患者。其中男39例(54.9%),女32例(45.1%);平均年齡(59.2±9.4)歲;診斷為冠心病62例(87.3%),心房纖顫9例(12.7%);有心血管病家族史2例(2.8%);首次注射低分子肝素62例(87.3%);合并高血壓36例(50.7%),高血脂21例(29.6%),糖尿病13例(18.3%);吸煙31例(43.7%);血小板計數為(204.4±49.7)×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為32.7(6.1)s。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自身配對設計,每位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循證組,且平均分布在腹部左右兩側。具體分組方法為:每位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分別編號為1~10,在隨機數字表上按順序選擇10個隨機數字,出現重復數字時順延選擇下一個數字,按照隨機數字的大小將10次皮下注射平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循證組。
1.2.2 循證組最佳注射持續時間的確定
1.2.2.1 采用PICO原則提出問題,即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最佳注射持續時間是多長?問題轉化P(patient):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I(intervention):最佳注射時間;C(comparison):對照注射時間;O(outcome):皮下出血直徑、皮下出血嚴重程度、皮下出血發生率、患者注射時疼痛程度等。
1.2.2.2 證據檢索 計算機檢索PubMed、Highwire、ScienceDirect、中國Cochrane圖書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和Google學術搜索。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13年8月,檢索范圍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時間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隨機對照試驗(包括設計良好的自身對照試驗)。檢索內容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最佳注射持續時間。
檢索主題詞:injection duration、subcutaneous、heparin low molecular weight、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注射持續時間、皮下出血、疼痛。
檢索策略:制定檢索式,以PubMed和CNKI為例。PubMed:(injection,duration)and(heparin or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free text words “injection duration”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heparin”。CNKI:(關鍵詞=低分子肝素或者關鍵詞=肝素)and(關鍵詞=皮下注射持續時間)and(關鍵詞 =皮下出血或者關鍵詞=并發癥)(模糊匹配);時間排序;跨庫檢索(高級檢索)。
檢索結果:經過初篩查到中文文獻3篇,英文文獻17篇,由2名研究者分別閱讀所有文獻,剔除重復和設計不嚴謹的文獻,遇不同意見時咨詢統計學專家,最終篩選出隨機對照試驗5篇(均為設計良好的自身對照試驗),其中中文文獻1篇[5],英文文獻4篇[3-4,6-7]。
1.2.2.3 證據評價 Palese等[6]對1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進行注射持續時間的研究,結果顯示注射30 s可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RR=1.50,95%CI(1.21,1.86),P=0.00〕。雖然采用自身對照,但設計方案嚴謹,注射次序隨機,整個試驗均采用盲法,基線資料完整并報道了失訪和退出的情況,為Ⅰ級證據,推薦強度為A級。
Zaybak等[7]對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進行研究,探討注射持續時間對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注射30 s可減少皮下出血(P<0.05)和疼痛持續時間(P<0.001)。此研究為自身對照,注射次序隨機,采用盲法,但未報道失訪和退出情況;另外,樣本量較少,為Ⅱ級證據,推薦強度為B級。
Chan[3]和Akpinar等[4]也進行了相關研究,設計方案嚴謹,均采用盲法,但樣本量較少,為Ⅱ級證據,推薦強度為B級。鄧倩曦等[5]對52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進行不同注射時間的干預,同樣認為注射30 s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此研究采用自身對照,基線資料完整,但未報道是否隨機及盲法,為Ⅱ級證據,推薦強度為B級。
1.2.2.4 證據應用 干預方法:患者仰臥,雙腿彎曲,使腹部充分放松。在臍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圍內輪換注射部位(避開臍周5 cm),每次相距至少2 cm,注射前不排氣,局部皮膚常規消毒,用無菌干棉簽擦干針頭上的藥液,注射時左手拇指和示指以捏起注射部位皮膚5~6 cm范圍成一皺褶,右手以握筆式持針,在皺褶頂部垂直進針,進針深度視皺褶厚度而異[8]。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固定注射器,拇指和示指回抽針栓,無回血后拇指推動針栓,將藥液緩慢注入。對照組注射時間為10 s,循證組注射時間為30 s,注射完畢停留5 s,然后放松皺褶,垂直拔針。用無菌干棉簽輕壓于注射部位5 min,按壓力度以皮膚下陷1 cm為宜。本研究中所有注射由同一名護理人員完成。
1.2.3 評價指標 注射完即刻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評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0分代表無疼痛,從0到10分疼痛程度依次增強。每次注射后,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直線上進行標注,研究者丈量出從0到患者標注的距離,用以代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由兩名護理人員(對之前注射次序不知情)共同對出血情況進行評估,用透明毫米軟尺測量其最大出血直徑并記錄到注射單[9]。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檢驗。VAS及出血直徑為非正態分布,以〔M(QR)〕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兩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及出血直徑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及出血直徑比較 〔M(QR),n=71〕
Table1 Comparison of pain intensity and bruising diameter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LMWH

組別VAS(分)出血直徑(mm)對照組116(094)42(28)循證組108(084)30(28)Z值-3935-5923P值<001<001
注:VAS=視覺模擬評分
循證護理是以臨床實踐中的護理問題為基礎,系統查找文獻,尋找相關證據,并對證據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實用性等進行評價分析,最后挑選出最佳證據,制定護理措施,其核心是使護理實踐由傳統的經驗化向科學化轉變[10]。國內將循證護理廣泛地應用于護理實踐的各個領域,但有關循證實踐的研究存在以下問題:循證問題過大、過泛;簡單化報道文獻檢索過程;缺乏對文獻質量篩選與評價過程的報道[11]。
低分子肝素被廣泛地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臨床護理最常見的操作之一,其引起的注射局部疼痛和皮下出血造成患者心里緊張,影響治療效果及對護理人員的信任[9]。有研究指出:注射部位、針號、進針時深呼吸、注射劑量以及注射時間等均可影響皮下出血的發生[12]。為此,國內外護理人員進行了許多研究。Pourghaznein等[9]探討了注射部位和注射持續時間對皮下出血的影響,推薦注射部位為腹部,注射持續時間為15 s,停留5 s拔針。狄紅月等[13]納入17篇隨機對照試驗,共1 721例患者,進行了Meta分析,證實垂直進針注射法可減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時不良反應的發生。國外最新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流程也推薦注射部位為腹部,注射時捏起皮膚皺褶垂直進針[8]。關于注射持續時間,國外研究較多,但研究結果并不統一,而國內只檢索到3篇相關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10 s比較,持續30 s可進一步降低患者注射局部的疼痛程度,減輕皮下出血的發生。這與現有文獻研究結果一致:Chan[3]最早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時間進行研究,探討10 s和30 s注射時間對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響,研究結果認為注射持續30 s可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Z=-4.542,P=0.000),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Z=-4.000,P=0.000);Babaie等[14]、Neshat等[15]均發現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續30 s可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國內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16-17],但也有研究認為延長注射時間對皮下出血無影響。Chenicek[18]納入34例患者進行研究,認為注射持續30 s與注射持續10 s在對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響無差異。
綜上所述,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時,注射時間延長至30 s可降低患者注射部位局部的疼痛程度,減輕皮下出血的發生。本研究將循證護理用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通過循證過程確定最佳注射持續時間并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嚴格遵循循證實踐步驟,同時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循證實踐研究存在的問題,為規范化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提供了科學有效的證據。同時必須指出,本研究檢索到的最高級別證據僅為設計良好的類試驗性研究,尚需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對證據進一步補充。另外,本研究為自身對照研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混雜因素的干擾,但仍需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試驗對研究結果進行完善。需要強調的是,護理人員在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時,要客觀合理地運用證據,同時結合臨床工作經驗和患者意愿,最大限度地減少皮下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1 Barras MA,Kirkpatrick Carl MJ,Green B.Current dosing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does not reflect licensed product labels:an international survey[J].Br J Clin Pharmacol,2010,69(5):520-528.
2 Mengiardi S,Tsakiris DA,Lampert ML.Drug use problems with self-injected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in primary care[J].Eur J Clin Pharmacol,2011,67(2):109-120.
3 Chan H.Effects of injection duration on site-pain intensity and bruising associated with subcutaneous heparin[J].J Adv Nurs,2001,35(6):882-892.
4 Akpinar RB,Celebioglu A.Effect of injection duration on bruising associated with subcutaneous heparin:a quasi-experimental within-subject design[J].Int J Nurs Stud,2008,45(6):812-817.
5 鄧倩曦,李蓉瓊,李霞.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時間對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響[J].華西醫學,2009,24(2):300-302.
6 Palese A,Aidone E,Dante A,et al.Occurrence and extent of bruising according to du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of subcutaneous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a quasi-experimental case-crossover study[J].J Cardiovasc Nurs,2013,28(5):473-482.
7 Zaybak A,Khorshid L.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duration of subcutaneous heparin injection on bruising and pain[J].J Clin Nurs,2008,17(3):378-385.
8 Ethicals MN,Book B.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administration procedure[J/OL].2013-08[2013-10-12].http://www.cdhb.govt.nz/Hospitals-Services/Health-Professionals/CDHB-Policies/Fluid-Medication-Manual/Documents/_title.pdf.
9 Pourghaznein T,Azimi AV,Jafarabadi MA.The effect of injection duration and injection site on pain and bruising of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heparin[J].J Clin Nurs,Epub 2013 Jul 12.
10 Tracey B.Evidence-based car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J].Br J Nurs,2009,18(13):776-783.
11 胡雁.循證護理應用中常見問題及誤區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41-742.
13 狄紅月,王志偉.低分子肝素不同皮下注射方式不良反應的Meta分析[J].天津護理,2010,18(5):249-252.
14 Babaie Asl F,Kheradmand M,Jafarian R.Effects of duration of subcutaneous heparin injection on its subsequent pain[J].Feyz Journal of Kas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2008,12(2):34-38.
15 Neshat BT,Fooroozi MA,Mohammadalizadeh S.Effects of duration of heparin injection on site-pain intensity[J].Scientific Journal of Hamad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2005,11(4):55-59.
16 薛花,劉海榮.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時間對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12):71-72.
17 許曉娜,藍梅研.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時間與皮下出血關系的研究[J].中外醫療,2011(29):13-15.
18 Chenicek TE.Effects of injection duration on site-pain intensity and bruising associated with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lovenox(enoxaparin sodium)[D].Tallahassee: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