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瑩,殷建忠, 李曉梅, 黃巧云, 許傳志, 李偉明, 姜潤生
(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省衛生政策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0)
衛生人力資源是指受過不同衛生職業培訓,能夠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衛生服務,為衛生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的人員的總稱[1]。衛生人力資源是衛生資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決定性資源[2]。本研究從衛生服務均等化、居民實際衛生服務需求及資源配置的科學合理性等方面著眼,采用多種方法對曲靖市醫療衛生人員配置標準進行綜合分析,為曲靖市政府制定相關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1.1.1 供方資料
由云南省衛生廳、曲靖市各級衛生局、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和統計局等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曲靖市2000-2009年有關轄區總人口數、社會經濟狀況、各類醫療衛生人員總量和結構分布等相關指標的數據。
1.1.2 需方資料
由昆明醫科大學公衛學院師生組成的調查組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到現場進行居民入戶調查得到。該調查將曲靖市9個縣(區)按經濟狀況分為好、中、差三層,每層抽取1個縣,每個縣再按經濟狀況較好和較差分層各抽取一個鄉鎮,在抽取的鄉鎮中選取約有200人的自然村居民進行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的整群調查。
1.1.3 其他資料
選取云南省衛生廳和曲靖市衛生局的相關機構人員、專家就曲靖市醫療床位資源現狀及合理的配置標準等問題進行專題調查。
1.2.1 衛生服務需求法[3]
應用Epidata 3.2軟件包對“曲靖市居民衛生服務需求與利用調查”數據進行雙錄入核查,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分析得到相關核心指標根據公式1~4進行配置標準測算。其中,標準床位利用率按85% 計算。
其中:(1)門診醫生數包括約45%的鄉村醫生和55%的執業醫師,本方法中只考慮執業醫師數。(2)26 為將一年按每兩周換算后的系數。(3)年有效工作日為254d。(4)每全時門診醫生日服務量取 13;每全時住院醫生日服務床日取10。(5)床位使用率,考慮到服務提供效率,通常采用較高的床位使用率。此處取85%。(6)K為醫生從事醫療工作的時間占總工時的百分比,非醫療工作時間未計算在內,同時兼顧曲靖市可能的特殊情況,此處K取80%。(7)7/8為衛生部規定住院醫生與主治、副主任、主任醫師之比為8∶4∶2∶1。

1.2.2 人口比值法[4]
根據內插法原則,考慮全國各省份地域分布特點和經濟狀況等方面因素選取具有代表的省份作為標桿進行標準制定。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均GDP等相關指標由查閱衛生統計年鑒獲得資料,利用公式5即可計算出曲靖市醫療機構執業(助理)醫師數。

其中:X1代表上限省份的人均GDP;X2代表下限省份的人均GDP;X代表曲靖市的人均GDP;Y1代表上限省份的縣級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Y2代表下限省份的縣級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Y代表曲靖市的縣級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1.2.3 專家咨詢法[5]
選取云南省衛生廳和曲靖市衛生局的相關機構人員、專家共計29位進行專題訪談。根據專家結合理論知識、現場經驗和當前形勢對合理的曲靖市醫療衛生人員配置標準給出建議并進行綜合分析,統計結果按ˉx±s進行描述。
2005-2010年曲靖市每千人口衛生人員數從1.53人上升到2.10人,平均發展速度為1.07。其中千人口執業醫師數從0.54人上升到0.99人,平均發展速度為1.13;千人口注冊護士從0.40人上升到0.77人,平均發展速度為 1.14。其發展速度均快于全國及云南省的平均速度,但總量仍低于與全國、云南省的平均水平,見表1。

表1 2005-2009年全國、云南與曲靖市每千人口各類衛生人員分布情況
分別選取曲靖市麒麟區、陸良縣和馬龍縣三個區縣作為樣本縣,利用“曲靖市居民衛生服務需求與利用調查問卷”進行入戶調查。現場調查共發放問卷4320份,收回4320份,其中有效問卷4220份,合格率為97.7%。根據分析結果,曲靖市衛生服務需求與利用的核心指標為:兩周患病率為16.73%,兩周就診率為22.50%,年住院率為6.99%,平均住院天數為12.70 d。將上述結果代入公式1~4進行測算,得到曲靖市2011年醫生總人數為12,691人,每千人口醫師數為2.18人。
全面考慮各省份地域分布特點和經濟狀況等方面因素,本研究選取浙江省為上限省份,貴州省為下限省份,應用內插法原則,將上述兩省的人均 GDP、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指標等相關指標代入公式5進行測算,并根據其發展速度預測2015年配置標準,結果見表2。

表2 2011年與2015年曲靖市醫療醫師配置標準
利用課題組多次討論修改后自行設計的定性訪談提綱對云南省衛生廳和曲靖市衛生局相關部門的 29位衛生事業管理方面的專家進行定性專題訪談,同時請各位專家結合自己的業務和工作經驗,給出一個合理的執業(助理)醫師數配置范圍標準。將29位專家給出的標準進行統計分析后得到醫療醫師配置標準均值為 2.01±0.61,95%的可信期間為1.79~2.23。
考慮衛生服務需求法、人口比值法和專家咨詢法存在各自優勢和不足之處,將三種方法賦予不同的權重后計算出一個綜合指標作為曲靖市的配置標準,見表3。


表3 曲靖市四種配置方法得到的執業(助理)醫師配置標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療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衛生事業雖已取得長足進步,卻也存在明顯衛生人力資源失衡現象。主要表現為總量過剩、地區分布不均、城鄉差距大、衛生人員整體素質較低等特點[6]。
曲靖市現有醫療衛生人員數存在發展較快但總量不足的特點。從2010年曲靖市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數和注冊護士數的擁有量顯示與同期的全省或全國水平相比存在較大距離,特別是執業(助理)醫師數。雖然曲靖市醫療衛生事業已取得較大進度,但由于該地區人口增長速度較快,而人口數量的變化是影響衛生人力需要量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的增減會引起衛生人力需求量的波動[7]。因此,曲靖市在衛生人員的需求量上還存在較大空間。
衛生服務需求法側重居民對健康的需求,從居民對衛生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利用情況入手,借助兩周患病率、兩周就診率,年平均住院率和年平均住院天數等相關指標進行標準配置[8]。本研究結果預測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標準為2.18人,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差距。這與預測過程中對理想狀態的利用率設置偏高有一定關系。該方法測算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但無法對各級各類醫院醫師的供需平衡狀況進行評價和預測。
人口比值法為WHO推薦進行衛生人力需要量預測常用方法之一。該方法簡單易操作,較好體現公平性原則。但此法考慮影響因素過少,極易受人口波動影響,為擴張性預測,可能存在資源配置過盛危險[9]。
專家咨詢法在很多研究中作為定量調查的有力補充,常被使用,它屬于定性研究。此法簡便易行,但結果變異性很大。這類預測方法結果準確性主要取決于被調查者的專業水平、綜合分析能力、社會輿論和政策導向等因素[10]。故專家的選擇很重要。本研究預測標準為1.79~2.23人/千人口,與實際情況較為吻合。
2010年曲靖市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99人。按照上述三種方法得到的 2011年綜合配置標準為1.79~1.88人,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但因曲靖市自身存在醫療人員總量不足的特點,因此,此配置標準基本符合要求。正式標準還需經實踐檢驗,并在應用中不斷完善。
[1]梁萬年,郝 模.衛生事業管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邢茂迎,張鷺鷺,陳堯忠,等.衛生人力資源層次界定的定性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0,16(12):714-715.
[3]凌 莉,方積乾,柳 青,等.衛生資源配置標準測算及標準制定方法[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0,7(2):79-81.
[4]SHIPP PJ. Hea1th personne1 projections: the methods and their uses[R].Report of a WHO project.WHO,Geneva,1989.
[5]吳國安,雷海潮,楊炳生,等.衛生資源配置標準研究的方法學評述[J].中國衛生資源.2001,11(4):271-274.
[6]李岳峰,吳 明.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的再認識[J].生產力研究,2009,10:7-9.
[7]聶春雷,李謹邑,賈翠平,等.我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衛生資源配置分析[J].醫學與社會,2004.17(3):4-6.
[8]饒克勤,陳育德.我國及不同類型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資源配置測算研究[J].衛生資源,1997,11(16):18-21.
[9]陳 瑩,許傳志,李曉梅,等.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標準研究評析[J].衛生軟科學,2010,24(2):120-123.
[10]呂東彪,陳 瑩,萬崇華.衛生資源配置標準研究現狀與思考[J].衛生軟科學,2010,24(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