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松
(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云南 昭通 657000)
特需藥品(specia11y required medicines)是指未納入醫療機構(醫院)基本用藥采購目錄,專為具有特殊需求的病人配備的藥品。在現實工作中,由于突發醫療公共衛生事件、特殊疾病的存在、特殊病人的需求等多種原因,只有建立特需藥品采購制度,醫院藥品供應部門才能盡力滿足每個病人的需要。
醫院藥品采購目錄,同一通用名稱藥品的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1](所謂“一品兩規”)。但查詢2011年云南省集中采購平臺藥品庫可知,中標的布洛芬口服劑型就片劑、分散片、緩釋膠囊、顆粒劑、緩釋片、混懸緩釋液和口腔崩解片,共7種,但是醫院最多只能采購其中的兩種。再根據等級醫院評審標準:三級綜合醫院“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品規數:500~800個床位,西藥應≤1000個品種,中成藥≤200個品種;800床以上,西藥≤1200個品種,中成藥≤300種品規[2]。醫院若以800個以上床位的計算,藥品總品規數也僅為國家批準可生產流通的10多萬個藥品的1%。根據規定,三級綜合性醫院抗菌藥物品種原則上不得超過50種,臨床因特殊治療需要需用抗菌藥物目錄外藥品時需啟動臨時采購程序[3],這些規定限制了醫療機構的藥品品種、規格數量。
藥品是否是原研、專利、單獨定價、大型企業、進口、FDA認證、科技進步獎、質量標準制定單位、首次仿制國外藥品、國家一類新藥、優質優價中成藥、中國馳名商標、中藥材GAP認證等等。這些不僅是質量的差別,也是決定藥品價格高低的因素。不同企業生產的藥品具有不同的質量,藥物的療效也存在著差別,藥物不良反應的情況也不一樣。各省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投標報價需申明藥品質量層次的要求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濟條件較好的病人愿意選擇價格貴些的藥品,而條件差的病人選擇價格低的藥品,如有的患者治療只使用進口藥,不接受國產藥。醫院僅有的藥品不能滿足病人不同層次的需求,門診藥房經常就有問藥就診、為開藥看病的情況。
罕見病是指受累人數占國民總人口比例較低的疾病[4]。如:病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需用奧司他韋,患血友病患者需要使用人凝血因子Ⅷ,治療尿崩癥的醋酸去氨加壓素,治療肝癌種植治療使用的放射性碘125粒子等等;又如外院治療方案帶入“肝移植”、“腎移植”的患者,從其他醫院手術治療后返回本地繼續進行藥物治療,需要使用的抗排斥反應藥物,如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等,以及抗腫瘤治療藥物。這些病人比較少見,這些藥品用量較小,一般醫院不會備有。但是對于病人來說,是必需的。部分患者對現有藥品治療不滿意,明確要求使用某種新的藥品來治療,因此,罕見病及特殊病的治療需求是醫療機構采購、儲備特需藥品的主要原因。
某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檢查及藥品,比如用于支氣管造影的碘化油注射液、超聲影像中用于臨床診斷的聲諾維(主要成分為硫六氟化物)可以提高血液回波率提高信噪比,否則就無法得出結論。需使用這類藥物的病人雖然很少,對于個體來說都是必需的,因此,醫療機構必須采購、儲備相應的特需藥品。
近幾年,為了貫徹執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醫院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改進服務,對這類特需藥品的采購進行規范,嚴格執行“醫療機構臨床使用的藥品由藥學部門統一采購供應”[5]的規定,在方便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患者對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滿意度,取得社會效益的同時,還為醫院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每一個醫療機構都不可能備齊所有患者需要的藥品,只能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患者的要求。現在全國各省都相繼建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平臺,充分利用現代藥品物流電子商務,幫助患者找到合適的藥品,可以減少患者因自備藥品臨床使用帶來的風險,更能實現對患者安全用藥安全的管理,滿足不同患者的診治需要,讓病人就近從基層醫療機構或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獲得治療的藥物,節省去其他醫院開藥的費用,減輕上級醫院工作負擔,也部分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特需藥品的使用情況,可以作為醫院“新藥”購入前的試用,醫療機構條件允許可以開展新藥Ⅳ期臨床試驗,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降低用藥風險,減少因新品種導致的群體不良事件,為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管理委員會淘汰舊的品種、引入新的藥品提供參考依據。特需藥品的使用可以拓寬醫務人員的藥品知識和醫療機構的診療范圍,可以保證罕見病患者用藥的可及性,解決患者用不到藥、用藥不及時的問題[6]。病人取得所需藥品是獲得診治的前提條件,也是醫院藥師提供臨床用藥的基礎。
首先,由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擬定并通過《特需藥品臨時采購制度》,也可稱為特需藥品臨時采購流程。依據此制度,在臨床藥師的參與下,明確病人必須使用某種藥品,且該藥不屬于現醫院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內的品種,包括不同的生產企業、劑型或規格等情況,院內無替代品種或病人不愿替代;由診治醫生或者病人(家屬)填寫申請單,內容包括:申請理由、品名、規格、生產企業、需用數量、領取部門、聯系電話、簽字確認,然后送達藥劑科藥品采購部門。采購部門報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主任同意后,根據藥品信息尋找可以供貨的渠道,記錄采購情況,將采購結果通過聯系電話告知病人,并定期匯總特需藥品采購情況,報告醫院藥事管理及藥物治療學管理委員會。對一些臨時采購頻率高的品種,最終由醫院“新藥”引進專家評審組做出是否納入醫院基本用藥目錄的決定。
特需藥品購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醫療機構藥事管理的改進與發展,也是提高醫務人員的藥學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能盡力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提升醫院“滿意度”,是各級醫院、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多更好地為人民醫療健康服務的好舉措。
[1]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S].2007.
[2]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S].2011.
[3]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S].2012.
[4]張建國,荊汝泉.建立和實施罕用藥制度的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8):601-604.
[5]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S].2011.
[6]龔時薇.促進我國罕見病患者藥品可及性的管理策略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