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芳,陸 林,程曉娟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衛生人力資源是一種受過衛生職業培訓的特殊人力資源。隨著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任務的逐漸增加,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疾控中心”)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成為影響疾病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為了解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力資源的現狀,為制定云南省衛生人力規劃提供依據,筆者對云南省16個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力資源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人力資源的配置進行了初步研究。
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績效考核》信息系統和《疾病預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統》云南省 16個州(市)疾控中心填報的2012年人力資源數據,對在職人員進行分析。云南省各州(市)人口數和人均GDP值來自《云南省統計年鑒(2012)》。
使用Exce11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檢驗。
按人均GDP水平將云南省16個州(市)劃分為四類地區進行分析[1]。一類地區為人均GDP值3萬元以上的2個州(市):昆明市和玉溪市;二類地區為人均GDP值2~3萬元的2個州(市):迪慶州和曲靖市;三類地區為人均GDP值1~2萬元的11個州(市):保山市、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楚雄州、紅河州、文山州、西雙版納州、大理州、德宏州和怒江州,四類地區為人均GDP值1萬元以下的1個州(市):昭通市。
2012年云南省16個州(市)疾控中心人員編制總數為1691人,有在職人員1588人,缺編103人,除迪慶州超編2人外,其余州(市)均未滿編。
按 2003年衛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的按戶籍人口分類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配置建議標準[2],減去無職稱人員后,僅有2個州市現有人員達到且超過建議標準,其中昆明市超過標準上限 68人,楚雄州超過標準上限32人。其余14個州市均未達到標準下限,平均缺22人,人員缺口范圍為3~43人。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中,男性773人,女性815人,男女比例1:1.05,女性略多于男性,男性比例最高的為德宏州(男:女為 1:0.7),女性比例最高的為迪慶州(男:女為1:1.74)。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中,少數民族占24.43%,有23種少數民族人員,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彝族(5.86%),其次是白族(5.35%)、回族(2.33%)、納西族(2.02%)和傣族(1.64%)。有3個州(市)疾控中心少數民族人員多于漢族,分別是迪慶州、怒江州和麗江市,少數民族人員比例分別是80.77%、68.42%和59.26%。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年齡主要集中在35~49歲,占48.75%,35歲以下占26.53%, 50歲以上占24.72%。經濟條件較好的一、二類地區 35~49歲人員比例超過50%,而三、四類地區未達50%,見表1。

表1 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年齡分布表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中,有25 a及以上工齡者占41.37%,10~24 a者占36.52%,10 a以下占22.10%。進一步分析,有2個州(市)疾控中心無5 a以下工齡人員,1個州(市)無5~9 a工齡人員,見表2。

表2 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工齡分布表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46.22%,未達到國家建議標準(50%)[2]。地區間的差距較大,比例最高的是玉溪市(57.43%),最低的是怒江州(15.79%)。6個州(市)(37.5%)達到國家建議標準,9個州(市)有碩士或博士。學歷構成與地區經濟水平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0.945,P<0.01),見表3。

表3 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學歷分布表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中,高職占13.54%,中職占32.75%,中職以下占33.19%,無職稱人員占20.53%。高職比例未達到國家建議標準(20%)[2]。高職比例最高的地區為曲靖市(23.23%),最低為文山州(5.50%)。職稱構成與地區經濟水平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5.505,P<0.01)。

表4 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職稱分布表
州(市)疾控中心人員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占71.60%,未達到國家建議標準(85%)[2]。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公共衛生和醫療(西醫)專業人員最多,分別占總人數的24.56%和22.61%;其次為檢驗和護理專業,分別占9.63%和7.62%,見表5。

表5 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專業分布表
16個州(市)疾控中心人力資源現狀分析結果顯示,除個別地區外,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明顯不足,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員引進不足,目前有15個州(市)人員數量未滿編,且部分州市無5 a以下工齡人員,人員結構出現斷層,配置梯度不合理;二是人員編制不足,除個別州(市)的在職人員數量已超編外,其他州(市)在職人員數量均未達到國家建議配置標準。
云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州(市)疾控中心人員構成也體現了多民族的特點,有 23種少數民族工作人員,幾乎包括了云南省特有的所有少數民族。尤其是迪慶州和怒江州這兩個民族自治州,州市疾控中心少數民族人員比例分別占到80.77%和68.42%。疾控工作是直接針對群體的工作,云南省少數民族多,各地具有獨特的民族語言、文化、風俗和習慣,在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疾控工作中,少數民族工作人員更了解少數民族的特點,更易取得少數民族服務對象的文化認同,能更好地開展現場疾控工作。
云南省州(市)級疾控中心人員年齡總體結構尚可,35~49歲人員約占50%,小于35歲和大于50歲人員分別占約25%,基本能形成年齡梯度。其中35~49歲人員是疾控中心的中流砥柱,不僅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年富力強,承上啟下,在疾控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云南省各級疾控中心高度重視人員素質提升[3],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不斷增加,比例已達到46.22%,有9個州(市)疾控中心引進了碩士或博士。但盡管如此,云南省州(市)疾控中心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和高級技術職稱人員的比例均未達到國家建議配置標準,這與云南省各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政府領導對疾控工作的重視程度有關。有研究表明,政府對于疾控機構的重視程度及其財政投入力度、當前經濟的發展狀況、機構公共職能任務要求及其開展情況,以及人員培訓及再教育的機會是影響疾控機構人力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因素[4]。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經濟狀況較好的一、二類地區的高學歷和高職稱人員所占比例明顯高于經濟狀況較差的三、四類地區。
近年來,疾控工作任務不斷加重,如擴大免疫規劃任務、慢性病防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新發傳染病等工作的開展,不僅對疾控中心的人員數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對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是保障各項疾控工作任務有效落實的關鍵因素。各地應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不斷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做到:一是應在嚴格執行準入條件的前提下,放寬疾控人才引進政策,多渠道引進人才,對緊缺人才給予特殊政策,避免出現人員斷層;二是要結合實際,制定人才培養規劃[5],采取在職學歷教育、繼續醫學教育、短期培訓等方式開展人才培養工作,不斷提升人員素質;三是積極探索人員績效考核機制,實現優績優酬,留住優秀疾控人才。
[1]云南省統計局.云南省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2]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進展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趙 楠,張 健,向 昆,等.云南省疾控系統人力資源分析報告[J].衛生軟科學,2012,26(1):10-11.
[4]蔡正茂,王 穎,李程躍,等.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人力綜合素質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衛生資源,2009,12(1):14-18.
[5]曹志威,曾四清,朱展鷹.廣東省地市級、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人力資源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5,31(4):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