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云
(邵陽學院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室,湖南邵陽 422000)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研究①
劉江云
(邵陽學院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室,湖南邵陽 422000)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面向所有的師范類專業開設,為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實驗教學的個性化需求,提出了分層實驗教學,對所有的實驗內容建立從高到低三個不同層次的實驗目標,學生在選擇實驗內容時,確定自己想要達到的實驗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要求,構建與教學目標相配套的實驗內容體系。對某一實驗項目,不同的實驗目標所配套的實驗內容不同,考核要求也不一樣。為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技能,進一步探討以目標為驅動、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改革實施方法。
教育技術實驗;多層次目標;內容體系;內容改革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育技術不僅是教育現代化的標志,更是教師素質的重要技能之一。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已成為師范類學生的一門公共專業基礎課[1],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教育信息技術素質,使學生具備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去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即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能力。這些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才能完成,因此,實驗教學對課程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有部分師范類高校開設了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幾十年來,在教學理論和應用實踐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這門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這門課程真正成為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橋梁。學生要學好這門課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驗來形成技能。當前,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的開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其一,實驗內容不全,陳舊內容多,新技術沒有及時引入。大部分院校因師資與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內容仍然包含一些過時的傳統電教設備的使用;也有許多院校采用多媒體機房來實施所有的實驗課,實驗內容主要是課件設計和制作,其它的許多重要內容就被忽視了[2]。
其二,實驗目標缺乏針對性,不能體現個性化。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面向師范類所有學生開設,相同的教學目標,一樣的教學內容與要求,忽視了文、理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實踐能力的差別;事實上同一個實驗內容,對不同的學生而言,難易程度不同,實驗難以達到相同的教學目標。
其三實驗教材建設落后,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實驗教材版本較少,現有的教材包涵的教學內容不全,整個實驗內容沒有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完整體系,也沒有考慮學生專業背景的差異性,個性化的技能培養不明顯。一些新技術很快被用到了教學上,但實驗教材的更新遠沒有跟上教育技術的發展。
其四實驗教學模式不能體現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本身固有的特點和規律。大部分實驗教師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過程沒有經過整體設計,實驗步驟缺乏連續性、漸進性和啟發性;各個實驗獨立性強、關聯度低,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能結構體系,不利于綜合技能的形成。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現狀與其培養目標存在明顯差距。迫切需要教師探索實驗教學新模式,從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實驗評價等多角度進行實驗教學的改革。
現代教育技術的實驗可分為操作性實驗、設計與制作性實驗、綜合應用技能實驗三類。操作性實驗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教學媒體的功能與使用方法,各種工具軟件的使用。設計與制作性實驗要求學生根據教學設計的理論,選擇合適的媒體,利用工具軟件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軟件。綜合應用技能實驗要求學生運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方法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這三大類實驗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從單一技能訓練逐步過渡到綜合應用技能訓練。為了適應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根據學科特點,現代教育技術課的實驗教學具有:基礎性、實效性、設計性、發展性、綜合性等特點。
為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以提高學生教育信息技術素質,培養學生獲取教育技術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為目標,著力推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內容的改革,其指導思想是:以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指南,結合中小學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突出培養學生應用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綜合技能。
為了克服實驗教學中的不足,依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系統論方法,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整體設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知、能結構體系,使整個實驗項目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改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3.2.1 教學目標
建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總目標下的三個層次目標體系,即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同一實驗教學內容建立三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如圖1所示。采用多目標,多層次的方式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要求。

圖1 教學內容多層次目標結構
3.2.2 內容設置:從單一型轉向綜合型
根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軟、硬件結合的特點,結合未來教師技能的需求,把實驗內容分為三個模塊,分別是硬件平臺的學習、軟件平臺的學習、課件設計與課程整合的學習(如圖2所示)。

圖2 《現代教育技術》實踐內容體系
硬件平臺的學習,主要設置教育技術實踐中常用設備的使用,新增了電子白板的使用;刪除了部分已經淘汰或過時設備的使用,如幻燈機等;也刪除了學生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了的設備的使用,如數碼相機、錄音機等。微格教學系統的使用更新為數字化微格教學系統的使用。軟件平臺的學習,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學素材的獲取與加工、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的使用和教學網絡站的設計與制作。培養學生獲取教育資源的能力,處理多媒體素材和網絡資源等的基本技能。課件設計與課程整合實踐平臺,主要設置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優化,利用工具進行課件制作等。多媒體課件設計和制作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重要技能,是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集中體現。
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的課件設計與制作進行指導,從而有針對性提高學生設計與制作學科多媒體課件的技能。在課件設計與制作這個環節,通常會布置兩個題目。一是制作一個介紹學生本人的多媒體課件,要求利用各種媒體來展示自己的情況;頁面布局美觀、合理;人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技術使用先進。重點培養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二是制作一個與本專業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自選。學生分組進行選題,討論確定教學方案;討論課件整體結構,寫出文字腳本和制作腳本;根據個體的特長分工進行多媒體素材的搜集、整理與加工;分步進行形成性評價,最后形成實驗報告。實驗過程中,教師只進行有效的指導,既考察學生個體的能力,也考察學生協作學習情況。
3.2.3 實驗教學課時的調整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在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教學實踐時必須掌握大量工具軟件的使用,如 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要熟練掌握這些軟件,學生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實踐。因此,需要增加實驗課時,把原來的10學時增加到20學時,其實20學時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改革是以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技術能力為根本目標,根據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實際需求、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實驗教學體系的建構中,要體現開放性和系統性的思想。首先,確保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應與新技術的發展同步,及時更新內容,更新教材;其次,在實驗實踐教學中可根據實際需要加強與其它課程的橫向聯系;再次,由于實驗實踐教學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因此需要提供相應的軟、硬件學習環境。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驗涉及的內容較多,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強化對相關資源的整合,通過整合來實現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和網絡教材的優勢互補;通過整合來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措施。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促進學生主動地、多樣化地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常用如下幾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1)任務驅動學習[3]。它是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實驗教學中,教師把一個實驗項目分解成若干個任務,讓學生逐個地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每人完成一至二個任務,最后進行整合。這樣每個學生有了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非常認真和投入,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2)小組協作學習。協作學習是指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為獲得最大化個人和小組學習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4-5]。把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實驗細分為幾個部分,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多媒體知識或興趣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以協作學習方式完成一個任務,最后把各小組的成果進行交流,然后集成起來成為一個實驗的成果。既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知識表達能力。(3)即時成果展示與評價。每次實驗完成后,指導教師精選出一個或幾個(也可以是一個部分或幾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演示,指導教師進行講評。不僅完成者有成就感,也讓其它人學到了技能,看到了差距,更是極大的鞭策與鼓勵。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時代對教師的迫切要求。廣大教育技術工作者既要重視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也要注重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時俱進,開辟教育技術新篇章。
[1]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又玲.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改革新思路[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5):14-16.
[3]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曹熙斌,楊方琦.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5):65-67.
[5]沈復興.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2(9):17-201.
(責任校對 莫秀珍)
G42
A
1674-5884(2014)04-0074-03
2014-01-15
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湘教通[2011]315號,NO:350)
劉江云(1966-),女,湖南邵東人,實驗師,主要從事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