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林,王曉輝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合肥 230031)
高職教育融入皖江示范區的方法分析①
吳宏林,王曉輝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合肥 230031)
由于成本過高、周期過長等原因,使得企業與高職教育的融合等出現了困境。政府、皖江示范區及高職教育三者基于人力資源目的相互聯系,形成由政府、示范區及高職教育構成的三元重疊模式并形成一個三元重疊組織。因此,建立專業人力資源公司或市場化運作的培訓基地等三元重疊組織可以將安徽高職教育加速融入皖江示范區。
高職教育;皖江示范區;三元重疊
高職教育作為技術應用和推廣主體,是皖江產業承接示范區建設和完善的執行者之一,是應用性知識運用與傳播的主體,是原始性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實踐平臺。企業與高職教育融合的方法一般是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但由于成本過高、周期過長等原因,使得校企合作等融合方法出現了困境。為此,重新考慮企業與高職教育的融合顯得尤為必要。
示范區與高職教育的聯系毋庸置疑(企業是示范區主體),而政府不僅保障示范區的發展,也通過支持、保障高職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由此,政府、示范區與高職教育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政府、示范區以及高職教育的聯系可以借用三螺旋理論來描述,三者之間形成一種重疊模式(如圖1所示)。其中,政府與高職教育通過各種教育政策、財政政策以及相關科研政策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形成A區域;政府與示范區通過各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等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形成B區域;高職教育與皖江示范區主要通過人力資源組織和利用進行相互聯系和影響的,如提供工作崗位、訂單培養等。而D區域則由政府、皖江示范區和高職教育三者重疊形成的。
上述三元重疊模式是運動的。高職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完成自身的螺旋式運動,其外在動力主要來源于示范區和政府,示范區越來越高的人力資源要求、政府的政策性指導激勵了高職教育的自身螺旋,內在動力來源于招生規模的可變性;示范區通過各種資源的投入(尤其是人力資源)、技術創新等完成自身的螺旋式運動,其內在動力為經濟激勵。這一模式的作用機理如圖2所示。

圖1 政府、示范區及高職教育構成的三元重疊模式

圖2 三元重疊模式的作用機理
由圖2可知,A+D是高職教育與政府的交叉區域,政府引導、支持并保障高職教育有效發展;B+D為政府與示范區的交叉區域,在此區域里,政府和示范區能有效融合;而C+D則是高職教育與示范區的交叉區域,雙方能就自身的經濟激勵、就業激勵進行融合。安徽高職教育融入皖江示范區的區域應包括C區域和D區域,其中C區域為高職教育和示范區雙方的融合區域,而D區域則是政府、示范區及高職教育三元重疊區域。為此,研究安徽高職教育融入示范區的方法主要從C區域和D區域兩個角度去考慮。
C區域是示范區與高職教育形成的雙邊區域。在此區域里,高職教育要積極主動變革,以適應企業的訴求。首先,高職教育要通過實踐調查、企業座談等形式,全面考察區域內的企業訴求,依據企業需求選擇具體的開辦專業;其次,將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知識、能力訴求細化、量化,并要求企業制定出上述知識、能力訴求的認證標準,不斷使學生的知識、能力與企業的需求相符;第三,建立高職教育課程教學的動態適應機制,以適應企業日益變化和更新的知識能力需求;最后,積極創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如校企合作、合作辦學、企業培訓以及頂崗實習等。
2.2.1 專業人力資源企業或市場化運作的培訓基地
在發達國家,為了保證并保障高職教育及企業之間的溝通聯動,設置了專門的機構進行校企合作的管理,例如美國創辦了“高校大學—企業關系委員會”、英國創辦了“培訓與企業委員會”等。這些機構主要協調政府、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構建校企合作平臺等。2010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我國高職教育弱就弱在校企合作,而這也是一直以來制約我國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1]。近年來,高職院校在產學合作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如“訂單式培養”、“合作辦學、辦廠”等,但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無論從目標導向、主體作用、合作方式、合作的領域和深度諸多角度來看,普遍存在學校一廂情愿,而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使得當前校企合作、產學合作還多數停留在解決實驗、實訓基地等淺層次的結合上,合作的層次不高,缺乏校企合作之間的互動,沒有真正實現資源的優化組合。較多學者分析了上述問題,認為主要原因有學校地位偏低、政府缺位以及企業逐利等原因,企業逐利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培養人才的周期過長,成本過高,短期內的投入一般會大于成本,出于對利潤的考量,企業不愿意主動與學校進行合作。那么,如能降低企業成本,校企合作的成效將較為顯著[2]。基于此,成立一個專業的市場組織對政府、高職教育及企業三者進行溝通、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由政府、示范區及高職教育三者構成的三元重疊模式里,此重疊組織可以是專業人力資源企業、市場化運作的培訓基地等。
2.2.2 三元重疊組織的功能設想
實踐中,不同類型的三元重疊組織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三螺旋系統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例如,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通過為新企業提供場地和設施、種子資金、創業培訓、管理咨詢等孵化新企業;技術轉移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大學和產業之間技術轉移的橋梁,促使大學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等等。而在由高職教育、政府及企業構建的三螺旋模型里,其三元重疊組織應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中介功能:為高職教育、示范區、政府三方提供中介服務,是三方間信息溝通、技術應用轉移、人員流動的橋梁和紐帶;(2)整合功能:整合三方資源,組織合作創新項目,孵化新企業;(3)平臺功能:為三方合作提供場所和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4)服務功能:為相關參與者和潛在合作伙伴提供商業咨詢、管理咨詢、法律援助、創業教育、人員培訓等專業化服務并代理政府的部分職能;(5)生產功能:整合三方資源,利用自身的信息等優勢,與示范區內的企業合作辦廠。
相應的,此重疊組織具備如下特點:(1)相對獨立性,重疊組織由三方主體共同創立并與它們密切協作,但保持獨立化運作,不從屬于任何一個機構范圍;(2)動態適應性,三元重疊模式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重疊組織必將隨之進行自我調整;(3)區域選擇性,重疊組織的具體形式、目標、功能、規模等均取決于該區域的創新需求,因而呈現出區域化的特征。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53/info853.htm.
[2]劉曉歡,向麗.高職“政產學”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16.
(責任校對 謝宜辰)
G710
A
1674-5884(2014)06-0135-02
2014-02-12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1sk574)
吳宏林(1978-),男,安徽廬江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高等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