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立娟
(肥城礦業中心醫院檢驗科,山東肥城271608)
陰道分泌物常規鏡檢與五聯檢法聯合應用的分析評價
溫立娟
(肥城礦業中心醫院檢驗科,山東肥城271608)
目的探討陰道分泌物常規鏡檢與五聯檢聯合應用價值及結果不符原因分析。方法收集婦科門診982份陰道分泌物標本,同時采用常規鏡檢與五聯檢進行乳酸桿菌、白細胞、BV、念珠菌、滴蟲檢測,并進行結果比較。結果五聯檢乳酸桿菌、白細胞、BV、念珠菌、滴蟲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14.5%、38.7%、21.2%、16.6%、10.1%;常規鏡檢乳酸桿菌、白細胞、BV、念珠菌、滴蟲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17.0%、37.4%、14.2%、18.3%、8.4%;兩種方法陽性率比較,乳酸桿菌、BV、滴蟲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五聯檢與兩種方法聯合應用陽性檢出率比較χ2=118,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為了彌補常規鏡檢與五聯檢各自的缺點,應將兩種方法聯合應用,提高檢出率,防止漏檢。
陰道分泌物;乳酸桿菌;白細胞;BV;念珠菌;滴蟲
陰道分泌物為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主要由陰道黏膜滲出液、宮頸腺體及子宮內膜分泌混合而成,又稱白帶。陰道疾病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1]。檢查陰道分泌物國內大多實驗室用簡單快速的常規顯微鏡法,但報告的準確性受限于檢測人員的工作經驗和技術水平影響,主觀性強,漏診率高;近年來,國內外不少作者,研究報道用酶學[2]的方法檢測陰道分泌物,通過檢測過氧化氫、白細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及pH值互補甚至替代常規鏡檢的乳酸桿菌、清潔度(白細胞)、線索細胞,念珠菌、滴蟲的檢測,但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結果表明五聯檢法也存在假陽性、假陰性問題,因此,本文對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將不符結果分析討論,并進一步探討兩種方法聯合應用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2013年12月6日至2014年4月12日來我院婦科門診就診的患者982例,年齡17~63歲,由婦科門診醫生用無菌棉拭子采取陰道后穹窿分泌物,采取后立即送檢。
1.2 試劑五聯試劑盒由鄭州安圖綠科公司生產。
1.3 檢測方法取同一份陰道分泌物標本,分別用顯微鏡法和五聯檢試劑盒檢測,五聯檢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檢測pH值、過氧化氫酶、白細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肽酶以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鏡檢法直接將陰道分泌物涂濕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白細胞、滴蟲、念珠菌,然后將片子進行革蘭染色觀察乳酸桿菌、線索細胞。
1.4 結果判斷顯微鏡鏡檢:乳酸桿菌≥6個/HPF革蘭陽性長桿菌為陽性(+)、<6個/HPF為陰性(-);BV以每視野線索細胞≥20%為陽性(+),線索細胞<20%為陰性,并進行Nugent評分,確認細菌性陰道炎[3];顯微鏡鏡檢念珠菌,以高倍鏡下看到念珠菌屬孢子和菌絲為陽性(+),未看到為陰性(-)濕片鏡檢:白細胞每視野≥15個/HP為陽性(+),<15個/為陰性(-);滴蟲看到為陽性(+),未見到為陰性(-)。
1.5 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方法檢出率比較五聯檢乳酸桿菌、白細胞、BV、念珠菌、滴蟲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14.5%、38.7%、21.2%、16.6%、10.1%;常規鏡檢乳酸桿菌、白細胞、BV、念珠菌、滴蟲的陽性檢出率分別為:17.0%、37.4%、14.2%、18.3%、8.4%;兩種方法陽性率比較,在乳酸桿菌、BV、滴蟲檢測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白細胞、念珠菌檢測中,兩種方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檢出率比較[n(%)]
2.2 五聯檢與兩種方法聯合檢測結果對比五聯檢檢出陽性標本共531例(重復陽性不計)陽性率為54.1%(531/982),兩種方法聯用檢出陽性標本667例(重復陽性不計)陽性率為67.9%(667/982),兩種方法相比,有統計學意義,(χ2=118,P<0.05),陽性符合率76.9%(521/677),陰性符合率66.1%(305/ 461)總符合率84.1%(826/982),見表2。
982例陰道分泌物經兩種方法顯示:在白細胞、BV、滴蟲檢測中五聯檢陽性檢出率高于常規鏡檢法,乳酸桿菌、念珠菌的檢測五聯檢陽性率低于常規鏡檢。

表2 五聯檢與兩種方法聯用對比
乳酸桿菌屬是婦女陰道內正常菌群的優勢菌,對陰道微生態平衡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常見的種屬有卷曲乳桿菌,詹氏乳桿菌和格氏乳桿菌等。95%的乳酸桿菌能產生過氧化氫,陰道中產高水平過氧化氫乳酸桿菌的存在能減少子宮上行性感染的發生率。五聯檢用酶學的方法檢測陰道分泌物,用過氧化氫來表示分泌物中乳酸桿菌的多少,陰性說明乳酸桿菌多,陽性則提示陰道環境處于病理或亞健康狀態,本研究中乳酸桿菌的檢出率低于常規鏡檢染色,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中有6例鏡檢染色見到乳酸桿菌而五聯檢提示不產生過氧化氫,無乳酸桿菌存在,這與部分乳酸桿菌不產生過氧化氫有關[4],2例鏡檢未見到乳酸桿菌而五聯檢檢測出過氧化氫,檢測卡第1孔變紅標記為陰性,提示含有大量乳酸桿菌存在,同時唾液酸苷酶孔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孔變色,這時可以結合鏡檢情況排除過氧化氫孔假陰性問題。
本研究中五聯檢檢出BV的檢出率高于常規鏡檢,兩種方法差異有顯著性(P<0.05)。五聯檢法是通過唾液酸苷酶活性和脯氨酸酶活性來檢測BV,其影響因素較多,其中血性物質在脯氨基肽酶作用下產生胺類物質而使結果出現假陽性,從而使血性標本的BV檢出率假性增高[5]影響檢出率。線索細胞是診斷細菌性陰道病的重要指標[6],鏡檢線索細胞血性標本是不受影響的,所以血性標本應做鏡檢。
白細胞酯酶為多形核白細胞釋放的酯酶,在正常情況下難以檢測,當人體發生炎癥反應時,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性在炎癥病灶聚集而大量釋放酯酶,只有在炎癥情況下(WBC:104/ml),炎癥白細胞才有可能檢測到,有研究報道,婦女子宮頸和陰道黏膜發生炎癥反應時,白細胞酯酶活性會升高,而且其顏色深度與活性成正相關[7]。在鏡下看到大量的白細胞為感染的初期,待中性粒細胞吞噬了足量的病菌后LE測試塊才顯示陽性,一般為感染的中后期此時鏡下的白細胞較少,易漏檢,因此LE生化檢測與鏡檢相比有一定優勢,鏡檢無法反映炎癥各期變化,五聯檢陽性率高于濕片鏡檢,但無顯著差別,其中有17例標本五聯檢陽性,而濕片陰性,是多形核細胞破壞、崩解鏡檢不能檢測所致,因此為了避免此現象兩種方法聯合檢測達到不漏檢的目的。
念珠菌和滴蟲判別是通過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結合pH來判斷的,該指標的陽性率略低于鏡檢法主要有以下原因:11例標本為帶血標本,五聯檢以試紙顏色的變化來判斷陰陽性,帶血標本影響結果判斷;6例鏡檢發現念珠菌而五聯檢為陰性,主要因為有些種類念珠菌不具有酶活性[8],利用特異性酶檢測念珠菌,存在部分種類念珠菌漏檢現象[9],結合以上原因該指標在鏡檢與五聯檢兩者結合互補情況下才能更好指導臨床。
滴蟲需在25~42℃的液體活動,顯微鏡濕片法易受標本取樣后保存時間和溫度的影響,檢出率與季節有關[10],而五聯檢法不受分泌物標本溫度和離體時間的影響,可以彌補鏡檢在溫度低和時間長時檢出率下降的缺點。
經以上分析可知,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單一的常規鏡檢或五聯檢法不能反映陰道病的真實感染情況,因此進一步研究將兩種方法聯合進行檢驗與五聯檢對比,五聯檢法陽性檢出率為54.1%,兩種方法聯合應用陽性檢出率為67.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8,P<0.05),綜上所述,常規鏡檢對人員經驗要求高,從形態學上鑒別存在主觀性強等缺點,五聯檢客觀、科學、快速存在一定假陽性、假陰性,對標本要求高,不能混入血液、精子等,兩者同時檢測具有一定互補性,可提高陽性檢出率,避免漏檢。
[1]Rauh VA,Culhane JF,Hogan VK.Bacterial vaginosis:a public health problem for women[J].J Am Med Women Assoc,2000,55(4): 220-224.
[2]范愛萍.細菌性陰道病發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9,36(3):221-224.
[3]Nugent RP,Krohn MA,Hillier SL.Reliability of diagnosing bacterial vaginosis is improved by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gram stain interpretation[J].J Clin Microbiol,1991,29(2):297-301.
[4]章靜.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測與五聯檢試劑檢測的對比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6(30):308-309.
[5]SchoonmakerJN,LuntBD,LawellinDW,etal.Anewproline aminopeptidase assay for diagnosis of bacterial vaginosis[J].Am J Obstet Gynecol,1991,165(3):737-742.
[6]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24.
[7]張國慶,常利明.陰道分泌物清潔度與線索細胞霉菌滴蟲的相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8):198-199.
[8]劉永生.白帶常規和陰道炎五聯檢法對陰道分泌物的對比分析[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0,10(37):373-374.
[9]吳國友,洪曉平,馬小紅,等.陰道五聯檢對婦科病篩查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1,21(4)952-954.
[10]陳靜波,李小玲,崔清潭.5407例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4):403-404.
R446.19,R711.31
A
1674-1129(2014)05-0598-03
=105,ebook=109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5.047
2014-06-23;
201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