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紅,周濤,沈秀芬,高穎斐,李美齡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云南昆明650101)
COPD合并T2DM患者檢測血清CRP、IL-6、D-D的臨床意義
陳孝紅,周濤,沈秀芬,高穎斐,李美齡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云南昆明650101)
目的探討COPD合并T2DM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D-二聚體(D-D)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40例健康對照,58例COPD患者,52例COPD合并T2DM患者,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D-D含量,ELISA法檢測血清IL-6含量,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COPD組、COPD合并T2DM組患者血清CRP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P<0.01),COPD合并T2DM組顯著高于COPD組(P<0.05)。COPD組、COPD合并T2DM組患者血清IL-6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P<0.01),COPD合并T2DM組顯著高于COPD組(P<0.05)。COPD組、COPD合并T2DM組患者血清D-D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P<0.01),COPD合并T2DM組顯著高于COPD組(P<0.01)。結論COPD合并T2DM患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感染,動態監測CRP、IL-6、D-D含量變化有利于防止肺栓塞的發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肺栓塞;D-二聚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以氣道、肺實質、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主要特征。感染是COPD急性發作的最主要病因。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為特征全身代謝疾病群。兩者均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的疾病,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臨床上COPD合并T2DM的患者逐漸增多,常常由于影響因素多、表現不典型、病程遷延等,使COPD合并T2DM患者病情重、治療較復雜且治療周期長、易反復。本文對COPD合并DM患者血清CRP、IL-6、D-二聚體的含量進行分析,探討檢測的臨床意義,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來源于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本院的住院患者。將符合COPD診斷標準和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T2DM診斷標準的穩定期患者110例,分為單純COPD組及COPD合并T2DM組。單純COPD組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66±7.9)歲,COPD合并T2DM組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67±8.5)歲,正常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7±8.9)歲,均為健康體檢者。
1.2 樣品采集所有受試者采集空腹靜脈血3.0ml,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待檢。CRP、D-二聚體當日完成檢測,IL-6檢測樣品-70℃保存,批量檢測。
1.3 檢測方法免疫濁度法檢測CRP、D-二聚體(日本協和試劑,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含量。ELISA法檢測IL-6(北京經緯博恒生物科技開發責任有限公司)含量。
1.4 統計學處理各組血清CRP、IL-6、D-二聚體含量以表示,采用SPSS10.0進行統計學處理。
各受試組患者血清CRP、IL-6、D-二聚體含量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血清CRP、IL-6、D-D含量
COPD患者隨著病程的進展,并發肺栓塞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有較高的發生率。糖尿病隨著病程的發展可引起微血管病變和神經損傷,導致眼、腎、心、肺等組織及器官的慢性病變。
血栓形成是一個炎癥過程,炎癥與血栓形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炎癥促進高凝狀態,另一方面血栓形成中的物質也可引起炎癥[1-3]。CRP是反映機體應急狀態、炎癥存在的指標之一。IL-6是與T2DM關系最為密切的炎癥因子之一,實驗證明IL-6可明顯促進纖維蛋白原的合成,是炎癥時易于發生高凝狀態的原因之一[4-6]。因此血液中CRP和IL-6的水平可以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
D-二聚體是纖溶酶水解交聯纖維蛋白形成的降解產物之一,為繼發性纖溶所特有的代謝物,當體內存在高凝狀態和原發性與繼發性纖溶亢進時,血中D-二聚體含量明顯升高。血漿D-二聚體為肺栓塞敏感的標志物[7]。
本文52例COPD合并T2DM患者血清CRP、IL-6、D-二聚體含量明顯高于單純COPD組(CRP、IL-6,P<0.05,D-二聚體,P<0.01)。58例COPD患者血清CRP、IL-6、D-二聚體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CRP,P<0.05,IL-6,D-二聚體,P<0.01)。表明COPD合并T2DM時患者更易出現高凝狀態并發肺栓塞。原因可能與COPD患者長期氣流受限和各種因素的刺激,缺血、缺氧、感染等導致血管內皮受損和組織因子釋放形成高凝狀態纖溶亢進,以及長期高血糖致肺部微血管的損傷有關。
總之,動態監測COPD合并T2DM患者體內CRP、IL-6、D-二聚體的變化,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COPD合并T2DM患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感染,有利于防止肺栓塞的發生。
[1]Sinclair AJ,Conroy SP,Bayer AJ.Impact of diabetes on physical function in older people[J].Diabetes Care,2008,31(2):233-235.
[2]Walter RE,Beiser A,Givelber R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glycemic state and func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3,167(6):911-916.
[3]吳開明.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4):362-363.
[4]呂元文,姜正華,丁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壓與血漿D-二聚體水平的相關性[J].臨床內科雜志,2005,22(7):498-499.
[5]張卉,賀蓉,賀石林.炎癥與血栓形成[J].中華醫學雜志,2004(9):784.
[6]陳曉玲,武錦彪,俞倩,等.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患者血清唾液酸檢測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2):159-161.
[7]潘景業,王曉東,張艷杰,等.炎癥與血栓形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5(3):358-359.
R446.62,R587.1,R563
A
1674-1129(2014)05-0563-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5.027
2014-06-30;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