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泉,陳 雷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江蘇南京,210019)
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還表現在他們“主動理解”學習內容上,我們覺得對學生課堂上的“主動理解”的觀察可以從“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展開。
嚴格地講,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都會經歷獨立思考的過程,進而作出回答,但這樣未免無法突出重點。因此我們這里所說的“獨立思考”主要針對課堂中核心問題提出時學生所進行的思考。基于這樣的認識,走進《認識百分數》的教學,學生先后三次進行了獨立思考:其一,在教師呈現“投籃總數”后追問“現在你準備推薦誰呢”,學生有個10秒鐘獨立思考;其二,在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前獨立思考24秒;其三,在探究百分數的特別之處前獨立思考,此處用時11秒。
自主探究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動手實踐來獲取知識。《認識百分數》的教學中,因受教學內容的影響,課堂中我們沒有觀察到典型的自主探究環節。
但在我們過往的課堂觀察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教學《找規律》(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時,教材例題將1~10十個自然數依次排列,要求學生用長方形方框每次框2個數,看能得到幾個不同的和,在此基礎上,每次再框3個、4個、5個數又能得到幾個不同的和,進而探究其中蘊含的規律。學生通過行為操作或表象操作,再通過列表觀察,很快找到規律。這樣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主探究。
本節課教學中,學生先后進行了三次合作交流,分別對應三次獨立思考,分別用時40秒、121秒和56秒。在參與學生合作交流的時候,我們發現,由于受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教師常不自覺地壓縮孩子交流的時間。這樣導致有的動作慢的小組交流不夠充分,有的學生還沒交流完,教師就叫停了。因此,我們建議教師在實施合作交流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盡可能讓合作交流的時間更充分些,并在合作交流的形式以及方法上給予必要的指導。
學生三次獨立思考和三次合作交流,分別是在學生初步感知百分數,全面感悟百分數的意義以及深入理解百分數時進行的。這些恰恰是學生認知生長、思維拔節之處。這樣安排,最大限度地給了學生認知發展、思維提升的時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從中得以彰顯。因此我們認為,此處教師的安排是合理的、必要的。
此外,從課堂觀察表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堂中“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基本是對應的。這反映出教師清醒地意識到課堂中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學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獨立思考,后續的合作交流才不會流于形式。獨立思考后的合作交流既保證了學生個體學習的效果,又保障了同伴交流的質量,可謂一舉兩得。而課堂一旦擁有了學生思維的真實參與,這樣的學習就是主動的、深刻的。
附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數學課堂觀察表(二)
時間: 2013年12月13日 課題: 《認識百分數》
被觀察者: 劉正松 觀察者: 朱海泉 陳雷

觀察視角學生主動性學習觀察點簡單描述時間次數主動理解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呈現“投籃總數”后追問“現在你準備推薦誰呢”,學生獨立思考10秒在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前獨立思考24秒在探究百分數的特別之處前獨立思考11秒教師提問“有了投籃總數,現在你準備推薦誰呢”后學生同桌交流40秒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時四人小組交流121秒學生探究百分數的特別之處時四人小組交流56秒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