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能
摘 要:中職新生數學基礎薄弱,面對新的學習環境,有諸多方面的不適應。為了提高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教學內容、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等方面搞好銜接教學,使中職新生改善學習習慣與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迅速適應中職學習。
關鍵詞:中職數學;銜接教學;教學方法
初中生升入到中職學校學習,面臨著新老師、新課程、新教材等方面的改變。環境的變化使大部分學生不能迅速適應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加上文化基礎薄弱,沒有強烈的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等原因,“數學難教”“數學難學”是中職師生普遍反映的問題。做好初中與中職數學教學銜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數學與中職數學銜接教學背景探討
1.環境與心理的變化
中職新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往往不太適應,需要有一個由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此外,一些學生厭學、棄學思想嚴重,認為讀中職就是來“混”的,學與不學無所謂;也有些學生有畏懼心理,他們在入學前就聽說數學很難學,中職數學課起初也的確有些難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充要條件、映射等,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處于被動的境地。
2.課時的變化
在初中,數學知識點少、題型簡單、上課時間充足,對各種各樣的題型,教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舉例示范,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鞏固。而到了中職,由于專業課學時的加強,文化課課時大大減少,而數學知識點又增多,課堂容量增加,進度加快,對各個知識點不可能全面細講。諸多因素使中職新生不適應中職數學學習。
3.教學內容的變化
中職數學教學內容具有以下特點:(1)內容抽象。學生一開始就觸及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達不到學習要求。(2)容量大。中職數學概念多、公式多、性質定理多、數學方法多、數學思想多,如配方法、換元法、反證法、待定系數法等數學方法及方程與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價轉化思想等。(3)起點高。中職數學的課程內容超出了部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此,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困難是不可避免的。
二、初中數學與中職數學銜接教學實踐
1.學習心理的銜接
職業學校的學生,因為中考的失敗,會產生一些自卑心理,此外,由于中職數學概念從一開始就抽象難懂,這樣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因此,在新學期的開始,教師必須清楚學生學情,同時加強學科知識研究,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變化,使學科知識研究和學科心理研究共同發展,調整教學計劃要求,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通俗易懂,簡單重復。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材則不同,其特點有:(1)數學語言抽象程度高。中職數學一開始就觸及抽象的集合語言、函數語言、函數單調性的證明等。數學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需求很高,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新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2)知識內容總量增加。課時數減少,每節課單位時間內接受的信息量比初中多得多,配套練習、課外鞏固也相應減少。(3)知識內容的難度增加。很多地方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對中職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都是比較吃力的。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轉到新內容的教學,應該首先查漏補缺,從初中知識找出切入點,由淺入深到中職內容,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在教學備課中應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獲取知識的生長點和發展點,完成教學內容的銜接。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程度,幫助學生實現需求,建立基于學生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
3.教學方法的銜接
在初中,數學教學強調直觀、形象,學生可以反復練習一些關鍵的題目,強化學習效果。中等職業學校數學內容多、課時少,教師不可能把知識的所有應用形式都講全講透,只能通過框架式、線條式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講授一些典型例子,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自己實踐學習。剛剛進校的中職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有思維障礙,很難適應教學的快節奏、大容量,從而導致學習障礙。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加強對教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講解,盡可能以形象、直觀的方式來解釋抽象的數學知識。比如,講映射的概念時可舉“學生坐板凳的分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為學習映射的概念搭建階梯;又如,學習充要條件時,可以以“我是重慶人”與“我是中國人”的推出關系著手;再如,在“等比數列求和”的教學中,可以從“按揭貸款”入手,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引導學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以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減少教材的難度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漸適應中職學校數學學習。
4.學習方法的銜接
在初中,很多教師對各類題型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學生習慣于這種機械模仿、容易操作的方法。中職數學學習對抽象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新知識時,通常要告訴學生背景知識,分析這一概念的內涵,突出思想方法。這種能力需求的突變讓很多中職新生感到不適應。因此,教師應該為中職新生進行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方法的轉變。(1)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養成經常思考、記筆記、獨立操作、自我反省等習慣。反思解題的思想和步驟,并及時總結方法和規律,每一章結束應實行學習小結,總結和概括知識結構,總結更好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自學能力。(2)制訂科學的記憶方法,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教師要找出知識的因果關系,告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有較強的系統性,用思維導圖記憶數學概念、性質、定理和公式更為理想。(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通過數學題目的解答,培養和樹立方程與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等多種數學思維,加快形成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適應中職數學學習。
三、初中數學與中職數學銜接教學意義
以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律為出發點,實施初中數學與中職數學銜接教學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促進了學生心理的成長
對初中和中職進行數學教學銜接,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態度,使他們善于面對失敗,冷靜地總結教訓,主動調整情緒,適應自己在未來的學習,并努力爭取今后的勝利。心理的發展,使多數中職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課堂主動舉手發言,課內討論氣氛比較熱烈,也與教師進行積極的日常交流。
2.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讓學生從習慣依賴于教師引導的直覺性思維方式,轉變成抽象的思維方式、獨立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式。通過建立新型的教學觀、學生觀與教師觀,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分析新舊知識的關聯,主動探求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使他們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
3.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中職數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問、系統總結和課外學習等。通過舉辦講座進行學習目和學習方法的交流,使學生從盲目的學習中解放出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銜接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數學銜接教學應注意學生認知的循序性以及知識的連續性,重視教法和學法的研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潛力,注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興貴,幸世強,張平福.高中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1(06).
[2]黃另竹.對中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0(09).
[3]張國慶.數學課究竟應教給學生什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2).
[4]張玉敏.論開放性教學走進數學課堂[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2).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