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向麗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推進現代化進程,這是新形勢下各學科的主要教學內容。那么,如何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揚長避短,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現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對如何有效運用這一話題展開論述。
現代信息技術小學英語有效運用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日益深入教育教學領域,并日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小學英語學科而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使得教學煥發勃勃生機。
首先,從教學對象來說,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天真好動的小學生,而非沒有思維與情感的機器,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決定了我們的教學不能只是機械而枯燥的灌輸,而是要重視情感的激發,要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而主動的學習。
其次,從學科特征來說,英語是一門語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門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學科,本身的學科特征決定了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輸與識記,而是要在真實的場景與生活中學習,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真諦。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開創了英語教學的新局面,改變了以往機械而枯燥的灌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以圖文聲像來傳遞信息,將那些枯燥靜止的語言素材還原為生動的圖片、形象的畫面與真實的場景,這樣更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從而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實現有效教學。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帶來巨大的教學優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對我們的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制約教學改革的步伐與進程。那么,如何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以更好地為英語教學服務,這是擺在廣大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實現趣味性與知識性于一體,提高本身的實用性
什么樣的手段才是最為實用的,這是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考慮到兩個因素,即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實現趣味性與知識性的統一。富有趣味性,符合學生的天性,才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與探究的熱情,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來投入教學中來,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富有知識性,才能與具體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使得學生通過探究可以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只有實現二者的統一,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著特定的內容順利展開。否則只有趣味性,學生熱情高張,但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只有知識性,就會陷入機械灌輸的誤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動力不強,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低下。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現實情況,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要深入了解學科特點,把握學科內容,只有做到對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的全面深入了解,才能精心選擇教學素材、科學安排教學形式,實現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提高本身的實用性,以更好地為教與學服務。我們要選取那些小學生所喜愛、又具代表性與典型性的各類素材,如圖片、圖畫、音樂等,通過教師的巧妙設計來將學生帶入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帶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集中于具體的教學內容之上來。如在學習動物類單詞時,我們可以將動物園搬入課堂,搬上熒屏,通過可愛的動物來引入單詞,避免了傳統教學的枯燥與無味,這樣便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學習,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實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提高運用的靈活性
現代信息技術本身具有很強的優勢性,但最終能否發揮其優勢關鍵在于運用的靈活性。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教案電子化、數字化,在教學中只需進行相應的操作便可以將教學內容清楚呈現,從而大大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將教師從繁重的板書負擔中擺脫出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基于學生情況的提前預設,在具體的教學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況,與我們所預設的教學活動有出入,此時許多教師很容易陷入照搬預定的誤區,而使整個教學過程高度固化。這樣的教學往往與具體情況相脫節,不僅不能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相反還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甚至會對英語學科產生厭學情緒。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倡導課堂的動態生成。這也正是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改變機械照搬課件的教學模式,這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人灌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要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要運用教學機智來處理偶發情況,使得教學活動能夠真正圍繞著學生與教學內容這兩個中心來展開,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處于不斷的動態生成,造就更多的動態生成。當然,我們倡導動態生成,并不是說預設就不重要。而是要在做好預設的前提下引導與促進動態生成,以達到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從而構建起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動態課堂。通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學重難點、教學進程等進行調整,使得整個教學活動能夠圍繞著學生有序展開。如在學習pen、ruler等單詞時,我事先設計的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展現購物的場景,以此來認識各類文具等,而在課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都說自己有過購物的經歷,此時我對預定的教學活動進行調整,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來進行角色扮演,進行真實的購物。這樣的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達到了對單詞、語法與句型的真正掌握,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三、實現與其他手段的有機統一,構建高效課堂
現代信息技術只是眾多的教學手段中的一種,它與其他教學手段與方法是有機統一的,而非對立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與劣勢的兩面性。盲目地排斥其他教學手段與方法,視現代信息技術為唯一與全部,只能陷入無現代信息技術沒辦法上課,不能成為優質課的誤區。我們要在客觀認識其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穿插運用,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這樣才能真正為學生打造一個活潑、開放、高效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如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我們除了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增大學生對于語言素材的輸入量,讓學生身在教室就可以接觸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言素材,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情景之中;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讀說的機會,增大學生的語言輸出,只有將輸入與輸出結合起來,增大輸入與輸出,才能在實踐訓練中加強學生的理解,促進學生語言的真正內化,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水平。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客觀認清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與不足,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融入交際情景之中,讓學生有更多的開口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朱玲.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學生英語,2012,(08).
[2]葉海燕.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