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抓住地理教材的特點,以及高中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征,注重地理教學生活化,聯系生活實際,從而促進其有效教學。
一、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循的一種基本態度和觀念。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轉變教學理念。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堅持以生為本。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學業水平的發展,更要全面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尤其在高中階段,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真誠平等的溝通。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快樂輕松地學習。例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其次,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摒棄居高臨下的教學姿態,向平等融洽轉變;由定向的教學模式向個性的教學模式轉變。再次,教師要堅持“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能夠真正消化吸收相應的地理知識,并且切實運用到生活中。另外,教師要注重“教學反思”,促進有效教學。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自我認識,促進有效教學。
二、創新教學方法
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創新教學方法,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一種學生本位的教學模式。
1.先學后教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學教學模式,即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先自我學習,自我總結出知識難點,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需再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師亦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第一節《巖石圈與地表形態》第一課時,教師將課堂45分鐘的前25分鐘讓學生自主學習,即生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也可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需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然后中間10分鐘讓學生代表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總結出兩大問題:(1)巖石圈的范圍、結構不是很明確;(2)巖石圈的組成物質及物質循環是難點,需要細講一下“地殼內部物質循環示意圖”。最后課堂剩下10分鐘,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難點進行講解,解答學生自學中遇到的疑問。總之,這樣的教學使課堂教學氛圍很融洽,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比較多,這樣易于激起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激發其學習動力。教師在此過程中,有重點地進行教學,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2.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模式,即教師把班級全體學生根據學業水平以及學習接受能力、個性發展特征等方面分為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等不同層次,進行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作業、分層評價。這樣的教學模式目的在于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力求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例如在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單元第二節《交通運輸布局》時,教師備課學習目標為:(1)了解交通運輸線的類型及區位選擇;(2)了解影響交通站點布局的因素及其影響;(3)了解城市交通網的類型、模式及其規劃原則。對學優生的要求是3點都需掌握,中等生的要求可以掌握其中2點,學困生的要求可以掌握1點。另外在作業設置時,也可以設置為階梯式的作業,包括:基礎訓練、發展訓練、創新訓練等等。在作業布置時,讓學生根據自我水平自主選擇。總之,這樣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關注與發展,從而促進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
三、注重社會實踐
地理學科的學科性質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地理教學生活化,促進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例如,在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單元第三節《旅游業與地理環境》,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自己所在的揚州市的旅游業有哪些特點,形成這些旅游資源的地理因素有哪些等,這樣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培養了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地理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更加輕松地教學,學生在接受新知時也更加容易,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轉變自身教學理念的基礎上,要提升自身教學魅力,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創新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地理課堂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董佳琳.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3(07).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