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艷梅
基本樂理課程是音樂學習的基本課程和必修課程,對其他音樂課程和音樂技能的學習和發揮,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在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基本樂理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措施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基本樂理教學實效。
中等專業學校基本樂理教學方法一、概述
樂理即音樂理論,廣義上的樂理包括兩個方面:音樂技術理論和音樂學理論。基本樂理課程是最基本的音樂理論課程,是所有音樂專業都必須學習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各種各類音樂院校入學必考的科目之一。實際上,基本樂理課程就相當于入門級的“音樂基礎語法”。
樂理課之所以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必修課程,是因為它與專業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并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起著支撐作用。可以說,不懂樂理知識就無法深刻理解和領會音樂作品,更不能準確細膩地表現音樂作品。因此,學好基本樂理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音樂修養、增強音樂理解力,而且對進一步學習和聲、曲式、復調、配器、歌曲創作等課程都會提供有效的幫助。
二、采用有效措施進行基本樂理教學
雖然基本樂理屬于音樂范疇,但由于它是音樂基礎理論,難免會顯得抽象和枯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不但難以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感到乏味,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采用有效教學方式,因材施教,靈活處理不同教學內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采用重復和復現方法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的人類記憶遺忘曲線原理,人們對所記憶事物總是遵循一定的遺忘曲線,即學習之后即開始遺忘,而且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學習基本樂理就像記憶英語單詞一樣,學習之后需要多次重復和復現來加深記憶。比如,第一天記憶30個英語單詞,第二天把這30個單詞再記憶一遍,隔3天再瀏覽一遍,接下來間隔一兩周再瀏覽一遍,以不斷重復和復現來刺激并加深記憶,以達到完全記住的效果。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具體運用到基本樂理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在學習需要記憶的基礎知識部分后,第二天上課時,教師要帶領學生或讓學生對前一天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和重復,隔幾天進行再次復習和重復,以后每隔一兩周時間再進行復習和重復,以鞏固和加深所學基本樂理知識(如演奏記號、省略記號、速度用語等)。
此外,對于基本樂理教學中需要動腦計算的內容,則可以讓學生多做題目練習以達到真正掌握的目的。比如,大三和弦是由一個大三度加上一個小三度構成的,關于這一點學生都是知道的,但如果僅停留在字面理解,而不去實際練習,就會很容易出錯。對此,教師可設計“以C為根音構成大三和弦原位”“以D為三音構成大三和弦原位”“以E為五音構成大三和弦第一轉位”等這樣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達到記憶和熟練掌握的目的。
2.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基本樂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初始階段,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僅是感性方面的,并不具有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變“靜”為“動”,使“無聲”變“有聲”,才能提高學生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基本樂理中的五線譜、音名與唱名等,學生學起來比較枯燥、乏味,教師可以運用Encore軟件將各音組與大譜表的對照圖,讓不同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處于大譜表的不同線和間的位置,制成聲像并茂多媒體教學軟件。這樣,只要用鼠標輕輕單擊不同線間的不同音符,就會出現該線、間音符的音高和時值,而該線、間的名稱與音符的音名與唱名也會同時出現。通過運用這種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不僅將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具體、簡單、直觀,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基本樂理的興趣,有助于有關知識的掌握,并為以后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內容打下了良好的樂理基礎。
3.基本樂理應與其他專業課程有機銜接。鑒于基本樂理課程是音樂課程中最基礎的一門課,因此,基本樂理應以全面的知識構架與其他專業課程進行有機銜接。
我們知道,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因此,在學習基本樂理課程時,如果教師將其與視唱練耳課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必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五線譜記譜法時,可以通過視唱教學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各種基本音符與附點音符的時值等。在學習音程時,通過視唱教學,讓學生體悟和掌握大三度和小三度,以及大三度與小三度音響上的差別,并懂得音程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以便在將來的創作實踐中能夠用不同的音程恰當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4.基本樂理教學應與生動具體的音樂創作實踐相結合。在基本樂理教學中,針對中等專業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將樂理教學與簡單的音樂創作實踐相結合,將聲音聽覺融入到樂理教學中,使抽象的音樂理論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在學習一定樂理知識后,為了鞏固和應用樂理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實踐能力,讓學生通過具體音樂加深對樂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很有必要讓學生根據學習的樂理知識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活動。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了有關基本樂理知識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音樂語匯,培養了一定的調式感,具備了一定的視唱能力,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將音樂創作實踐引入樂理知識教學中,使基本樂理知識教學與音樂創作實踐活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比如,在學習“節奏與節拍”時,如果教師只講述概念,學生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就難以真正明白、掌握和區分各種拍子。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音樂的學生僅能用語言來闡述“節奏與節拍”,但卻無法從聽覺上去分析和辨別“節奏與節拍”,那將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和失敗的教學。此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設計一些不同類型拍子的“視唱練習”,讓學生在唱與練中體悟和領會各種拍子,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在中等專業學校的基本樂理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即興創作簡短的旋律,培養學生音樂感悟能力。比如,從日常生活的情感人手,讓學生對喜、怒、哀、樂進行情感表現,因為情感表達往往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在學生即興創作時,可以先從旋律表達的情感開始,即先感性,后理性。教師可以通過下面的啟發問題誘導學生:
教師:表現奮發向上的情緒用什么樣的旋律?
學生:上行旋律。
教師:表現低沉哀怨的情緒用什么樣的旋律?
學生:下行旋律。
教師:表現激動、憤恨、瘋狂等情緒用什么樣的旋律?學生:跳進旋律(即廣音程旋律)。
教師:表現細膩委婉、輕聲漫語等情緒用什么樣的旋律?
學生:平穩旋律(即狹音程旋律)。
盡管在初始階段學生的即興創作還比較粗糙、稚嫩,甚至還不時出現不合規范的旋律和創作手法,但畢竟學生已經開始主動學習、創作和探索了,教師要及時引導,盡量鼓勵和鞭策,以免將學生的創作沖動扼殺在搖籃里。必須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培養的不是培養作曲家,而是培養學生開動腦子,積極思考和積極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李重光.基本樂理通用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陳春軒,一龍.基本樂理教學改革初探[J].民族音樂,2009,(06).
[3]楊會章.淺談對基本樂理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教新報,2011,(09).
[4]楊如慶.淺談基本樂理教學中的難點解決[J].大眾文藝,2012,(07).
[5]石卉.談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的結合教學[J].遼寧師專學報,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