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忠

摘 要:“注重課堂教育成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新理念已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其要求教師對政治課堂的教學具有多元性、多樣性與可選擇性,體現人文性。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之間的差距也隨之拉開,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也將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因此,政治教師應將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運用現代課堂教學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改進,使政治課堂教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政治課堂;教學心得;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經濟也不斷發(fā)生變化,由于眾多農村家長外出打工,留守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照顧,導致其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落差。并且農村師資力量也嚴重匱乏,這就導致教育結構的失衡。此外,農村家長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及城市地區(qū)。目前,國家正在實行新教材改革,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跟隨時代的進步,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如何使學生學會運用、學會分析,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教學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就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因此,更新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模式無疑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針對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改變教學觀念
1.多啟發(fā),少提問
目前,政治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簡單提問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少教師習慣于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主要特點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念,學生記。學生接受知識就是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新的知識,進一步追求更高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經常通過自身講解來將知識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和分析問題。在教授學生書本理論與知識的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與之相結合,對時下政治熱點進行分析討論。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合理提出相關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實現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其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展現其在課堂上不同的一面,有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全方位發(fā)展,才能適應知識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求。
2.多創(chuàng)新,少講解
政治課堂教學的改進不僅只依靠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還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和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交往互動。根據不同的問題加以想象,變換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從而與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如此,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實現了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還能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交流,共同分享與思考問題,通過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新理解,有助于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只有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中不斷地學習,教師的教學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
二、改進政治課堂教學,注重實際
1.積極參與
教師包辦分析是目前政治課堂教學的一大頑癥。教師講得過多,一味地讓學生扮演聽者的角色,難免會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啟發(fā)。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適時講解國內外重要時事,介紹國際當前政治形勢,傳授多元化的知識給學生,鼓勵學生崇尚科學,向現代科學進軍。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在真實的內心體驗之中深刻領略書本中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理解能力,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并發(fā)現學生的求知欲,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所想,培養(yǎng)探索精神。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組織學生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務必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到事物所表現出的政治面貌,并能充分表達出所想、所感、所疑、所問。如此才可將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激發(fā)出來,運用科學分析方法去認識事物,激活學生思維,使其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結構。
2.自我醒悟
很多學生反映政治知識太抽象,不易理解。其實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校園,對于身邊發(fā)生的時事并不了解。學生所接收的知識幾乎都來自課堂,教師應結合這一現象積極向學生傳達新的知識,聯系時政要聞,具體分析政治問題。然而,許多教師習慣于照搬課本內容,不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導致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所講內容。正是由于這種被動單向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妨礙教學成果。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思考和領悟所學知識,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充分有效地吸收新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提升其創(chuàng)造能力。
為了適應知識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政治教學中不斷反思、反省,積極改進政治課堂教學體系。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要注意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擴散思維能力,加強
對知識的了解能力。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能力,讓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個人潛能及開闊思維,注重實踐能力,實現政治課堂教學教書育人的雙重
任務。
參考文獻:
[1]張玉君.改進政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J].成才之路,2009(29):56-57.
[2]海付霞.整合心理學原理改善政治課堂教學[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1(08):16.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