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兆東
現代素質教育理論所體現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同時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有益的發展。根據上述原則,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組在班級開展了“初中思想品德課開放性教學實驗研究”(以下簡稱“開放性教學”)。實驗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環節實行全面開放。
一、開放的教學目標
“開放性教學”靈活借鑒目標教學的研究成果,并在發展的基礎上注入創新教育的內涵,形成了自己的特點:(1)在目標的認定與展示上,師生齊動手。實驗放棄了傳統的向學生機械地灌輸目標的做法,盡量讓學生學會自己認定教學目標,并據此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2)在目標的實施上,教學先溝通。教師事先告訴學生(或與學生共同商量)為達到目標擬經過的教學階段,擬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步驟,使學生心中有數并積極配合。(3)在目標的檢測上,強調結合性。將教師檢測與學生自我檢測有機結合起來,使目標檢測更具有客觀性和針對性。
二、開放的教學氣氛
大量研究表明,環境氛圍是發揮或阻礙、加強或削弱、培養或摧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鍵。開放、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提出了“開放性教學”,教師要放棄權威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1)“慷慨”給予學生活動的時間。我們對實驗教師有一條鐵的規定:每節課讓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不能少于50%,這就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提供了“量”的保證。(2)積極進行學法指導,強化學生自我思考、自我鞭策意識,幫助學生擯棄依賴情結,以自主、自立、自強的心態積極參與教學,形成全員主動、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氛圍。
三、開放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雙方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問題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伴_放性教學”對此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其指導思想是:強調提問的適度和內涵,強調問題對培養學生能力所起的作用,同時注意提問的藝術性,用多元化取代程式化,用自然化取代表演化。具體地說是三個結合,兩點要求。三個結合是:基礎知識與思維能力的結合,學科知識與思想教育的結合,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社會知識結合。兩點要求是:(1)精心設問。要設計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課程有作用的問題,問題的答案最好不是課本中現成的,而應該是經過思考或討論后才能得出的,有些答案還可以是不固定的或具有不唯一性。(2)推遲判斷。在提問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判斷和評價,鼓勵學生相互議論、討論甚至爭辯,教師不要急于作出判斷或結論。
四、開放的教學手段
所謂“開放的教學手段”,就是科學使用多種教學媒體來優化課堂教學。它對于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實現低時耗、高效果、最優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驗中,我們遵循有必要、有可能、有效益的原則,科學地、合理地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使之從整體上形成優勢,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五、開放的作業
“開放性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徹底摒棄以應試為目的的死記硬背的傳統模式,對作業進行改革,使之真正起到考查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的作用。為此,我們提出“方法多樣,能力為主”的作業模式。設計學生感興趣、參與性和探究性的題目,不把作業作為單純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反饋,而應注意結合生活實際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以開放式作業為媒介,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搜集、處理信息能力。
綜上所述,“開放性教學”是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的重新定位,它體現了“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的教育觀點,體現了創新教育的基本內涵,“開放性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未來教育面臨的困惑和挑戰: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6.
[2]鄭國海.淺談思想政治課的開放性教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特刊,2002.
[3]蘇常琢.論初中思想品德課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D].2007.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