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貴根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研究性學習已經被國家列入學科教學的重點。新時期的教育形勢下,要求歷史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相應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挖掘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方式,讓學生有能力去自我解讀史料。同時,歷史課堂滲透研究性學習也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根據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對高中歷史教學滲透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促進高中歷史課堂的順利轉變,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歷史課堂;研究性學習;高中;重要性;方法
一、歷史課堂滲透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意義
高中歷史課堂滲透研究性學習,首先,符合了新時期歷史教學的新要求,有利于素質教育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推進,其次,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滲透研究性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最后,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高中歷史課堂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學,將研究性學習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
研究性學習的推進要以課本教材為基礎,使教材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指導下通過不同的途徑展示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還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思考。
2.布置開放性研究討論的作業
研究性學習的滲透不僅可以在課堂中體現,還能夠體現在對學生課后作業布置上。歷史的學習能夠讓我們博古通今,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我們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采用多種途徑。例如,在進行文革時期的歷史教學的時候,我給學生布置了搜集文革時期相關資料的任務,學生有的上網查資料,有的聽爺爺奶奶講故事,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學習內容,不僅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中歷史課堂滲透研究性學習不但順應了新時期教育的要求,而且最大限度地促進了學生歷史素養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推進歷史教學的改革,有步驟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葉小兵.論歷史教學中研究性課題的教學活動.歷史教學,2001(02).
[2]陳美芳.研究性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學科教育,2003(10).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