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增萍
摘 要:第一輪復習課對學生查漏補缺、牢固掌握高中生物知識具有積極作用,教學中必須重視該項工作。結合第一輪復習課的實際,就提高第一輪復習的有效性提出相應策略,希望能夠為實際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有效性;知識結構
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一般從10月份開始,直至第二年4月份結束,占據高三生物復習的大部分時間,也是決定高考勝負的關鍵。為此,在復習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復習的實效性,為第二輪復習和高考成績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掌握學生學習基本情況
學生學習情況是教學策略采取的基礎,也是科學制訂第一輪復習計劃的依據。在分析過程中,要全面掌握學生高中生物學習的整體狀況,然后分析學生基本情況、基礎知識、思維水平、學習技能等方面的差異。并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存在的不足等。在全面掌握和分析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然后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第一輪復習計劃,為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二、把握考試大綱的考點
考試大綱規定了考試的內容、命題要求、考試形式等,是高考生物命題的依據,也是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的指導性文件。另外,考試說明對考試要求做了更為細致、全面的說明,包括知識能力要求、能力目標等。對題型、難易比例也進行細致說明,并附有樣卷,有利于學生制訂復習策略。為此,第一輪復習中必須以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為指導,制訂有效的對策。近些年來,高考試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注重聯系實際生活,題材上重視選擇新穎的材料。為此,復習過程中不能單純地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而應該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知識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所以,第一輪復習中要抓好基礎知識復習工作,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適當對知識點進行延伸與擴展。
三、構建知識結構網絡體系
對高中生物知識進行整理、歸納,讓知識點相互聯系并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知識結構網絡體系一般具有整體性、多樣性、開放性的特征,各知識點緊密聯系在一起,一個知識點也可能與多個知識點相聯系,第一輪復習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之形成網絡結構體系,避免出現知識點孤立的情況。在構建知識結構網絡體系的時候,首先要熟記單個知識點,然后注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之形成一個結構網絡。另外,復習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學生完成各個復習進度概念圖,引導學生建立專題概念圖,包括遺傳概念圖、細胞新陳代謝概念圖等內容。將不同知識點緊密結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復習效率提升。
五、合理選擇習題進行練習
高三生物復習習題多種多樣,而學生時間和精力有限,為此,合理選擇習題進行練習顯得十分必要。習題選取應該少而精,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提高習題練習效率。習題選擇時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針對學校所在的高考區域合理選擇,由于不同地區的命題不同,考試大綱和考試要求也不完全一樣,必須把握習題選擇的區域性特點。習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習題進行訓練。習題訓練要具有代表性,可以代表某種解題方法或某個知識點,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另外,習題訓練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要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測,明確習題訓練中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改進復習方法,提高復習效率。對習題還要做好講評工作,培養學生審題能力,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注重對典型例題的分析,并用好錯題本,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六、提高學生理解和分析圖表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讀懂生物方面的圖表,并從中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更好地解答問題。為此,第一輪復習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解和分析圖表的能力。在第一章復習時要總結相關的坐標曲線,讓學生掌握識圖方法,更好地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例如,在酶這一節內容學習時,要總結以下曲線:酶活性與pH;酶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淀粉定量,酶濃度一定時,產物積累量與時間的關系;酶濃度增加一倍時,產物積累量與時間的關系;酶濃度一定,淀粉濃度與產物產生速率的關系。另外,識圖時還要掌握特殊點的含義,包括橫縱坐標的交點、最低點、最高點、拐點、交叉點等。從而使學生能熟練地分析圖表,更好地解答相關問題。
總之,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中,要根據教學工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復習的實效性。任課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科學合理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從而構建高效的生物復習課堂。
參考文獻:
[1]馬富菊.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70-71.
[2]曾鵠淼.淺談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復習課的有效性[J].讀與寫,2014(4):163-164.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