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媛媛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教學中根據聾生的特點設計生活情境,引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
在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創設寬松、民主、平等的交流環境,使學生在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帶給學生快樂的享受,思維的發展,潛能的開發,能力的提高,那么聾生作為特殊教育的對象,引導數學課堂應該沿著怎樣的教育軌跡,體現怎樣的追求呢?
一、喚起發現的喜悅 你活動就快樂
心理學家認為:“讓學生在學習中覺得有趣,他們就會樂學。”聾生由于身體的殘疾,他們參與的社會生活不是很豐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推動學生內心的積極探索,這樣學生就會沉浸在愉快的氛圍中,課堂效果就會有實效。
在教學《絕對值與相反數》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小凡的媽媽要求他這個星期自己回家,并留了一張紙條,老師發現部分字跡模糊。小凡:周六下午放學后,請你從學校出發沿著大橋路向*走200米,有車在那里等你。周六下午放學后,小凡根據自己的判斷沒有找到等他的車,非常著急,但是,后來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走出校門,最終找到了車。你能想出為什么嗎?師:這件事情給了我們哪些提示?生:去一個地方,首先要明確方向。生:在大橋路上,離我們學校有200米的地方有兩處。師:我們把學校定為原點,大橋路看作是一條數軸,向東看作是正方向。數軸上一個單位的長度表示100米,你能將學校向西200米處(耶穌教堂)、向東200米處(田吳浴池)的相對位置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嗎?學生制作數軸,分析小凡的行走路線。明確:在數軸上,點A(耶穌教堂)與原點的距離是2個單位長度,點B(田吳浴池)與原點的距離也是2個單位長度。師:數軸上,表示-2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是2,這時,我們就說,2是-2的絕對值。什么是絕對值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絕對值的奧秘。
發現的過程是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學生在幫助小凡分析路線的過程中發現絕對值的存在,為教師引導學生去探索絕對值的知識打下基礎。將實際問題數學化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孩子們因發現而快樂。
二、打開思維的大門 你思考就快樂
初中階段的聾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課堂中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 獲取知識與組織知識,學生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例如:《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片段
問題:一張課桌由一個桌面和四條桌腿組成,做一張桌面需要木材0.03m3,做一條桌腿需要木材0.002 m3,現做一批這樣的課桌,恰好用去木材3.8 m3,一共做了多少張課桌?
分析:(1)如何設未知數?(2)本題中存在什么樣的等量關系?(可以直接設做了x張課桌,存在下列等量關系,做桌面的木材+做桌腿的木材=3.8 m3)
學生說過程,教師板書:解:設共做了x張課桌,根據題意得,0.03+4×0.002x=3.8,解這個方程,得x=100,答:一共做了100張課桌。師:經過上面的解題過程,你能說出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嗎?師生互動:學生總結用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教師補充。
通過問題的解決,學生總結提煉出用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并能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現在的問題,再拓展,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思維的過程就是組織知識的過程,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學會思考,并舉一反三。
三、優化課堂的氛圍 你互動就快樂
數學教學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影響,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教與學相統一的過程。
在教學《圖形的旋轉》一課中,我在引入課題的時候沒有給出學生旋轉的概念和性質,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小實驗。
1.按照要求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塊三角尺ABC繞點C旋轉到固定位置。
2.度量∠ACD和∠BCE的度數和AC和DC、BC和EC線段的長度后,你發現了什么?
■
學生實踐,談一談實驗的結果。生:圖形旋轉后得到的圖形和原來圖形一樣。
這時,我發現有兩組學生的實驗結果和其他組的不同。捕捉到這個細節后,我及時了解原因:原來學生在實驗中的旋轉中心C點移動了,所以得到的圖形和原來的不同。于是讓學生討論:當C點不動時,得到的線段長度相同,角相同,圖形相同。第二組學生在旋轉三角尺的過程中,點C發生移動,所以得到的角不同、線段不等。請大家談談什么是圖形的旋轉?課堂的每一分鐘都會有創造,讓學生在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互動中,分享發現和喜悅。
我們在發現中聆聽獨到的見解,在探索中獲得思維的發展,在意外中欣賞別樣的精彩。這里已經成為生命體驗和精神探索的理想世界,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
?誗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