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蓮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概述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
3.概述蛋白質的功能。
二、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資料的分析、比較和討論,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加工和處理能力,并使學生學會歸納,進行總結得出結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教學重點】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教學過程】
教師:多媒體演示烤肉、雞蛋、牛奶、魚、大豆制品等圖片。提出問題:這些食物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吃的東西,它們都富含什么呢?
學生:觀看圖片,根據生活常識,回答:都富含蛋白質。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我們每天都要補充適量的蛋白質,以滿足身體的需要,那么蛋白質在人體內到底有什么作用?
教師:多媒體演示羽毛、肌肉、頭發、蜘蛛絲的圖片。提出問題:這些物質中的蛋白質有什么作用?
學生:觀察圖片,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思考回答:組成生物體的結構物質
教師:出示資料: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都離不開酶的催化,而絕大多數酶都是蛋白質。提出問題:由此可見,蛋白質在生物體內還發揮什么作用?
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回答:催化作用。
教師:出示資料:生物體內的激素能夠傳遞相關的信息,從而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如胰島素能夠降低血糖。而其中的一些激素是蛋白質。這樣的蛋白質有什么作用?
學生:分析資料,聯系生活常識,思考回答:調節作用。
教師:多媒體演示抗原、抗體的圖片。提出問題:當人體被某些病原體感染時,機體會產生抗體將其消滅,而抗體都是蛋白質。因此蛋白質在體內還承擔什么作用呢?
學生:思考回答:免疫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更正,總結蛋白質的功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幾乎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有蛋白質的參與,所以我們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補充完善本節課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教師:結構決定功能,那么蛋白質具有怎樣的結構而使它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出示幾種蛋白質的分子式,提出問題:組成蛋白質的元素有哪些?蛋白質的分子量如何?
學生:觀察蛋白質的分子式,計算分子量。回答問題:蛋白質的組成元素主要有C、H、O、N;分子量很大,是生物大分子。
教師:在某些食品中往往要添加氨基酸,以提高其營養價值,而氨基酸和蛋白質之間又是什么關系?
學生:根據生活常識,思考回答: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教師:講述氨基酸的種類和分類。出示幾種氨基的結構式,提出問題:這些氨基酸分子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不同點?讓學生寫出這些氨基酸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引導學生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學生:找出不同氨基酸分子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寫出氨基酸的分子結構通式。
教師:對學生的書寫情況進行巡查、糾正。強調氨基和羧基的寫法,并變換各個基團的位置,告訴學生各個基團的位置可以互換。給出幾種有機物的結構式,其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提出問題:哪些是氨基酸?以一個氨基酸分子為例,改變氨基、羧基與中心碳原子的連接方式,繼續提出問題:是否還為氨基酸?
學生:配合老師的問題,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學生: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教師:問題過渡:氨基酸是怎樣形成蛋白質分子的呢?20種氨基酸又能形成多少種蛋白質呢?出示以下資料:(1)如果一個蛋白質分子僅是由氨基酸構成的,那么該蛋白質的分子量總是小于構成該蛋白質的所有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2)如果該蛋白質分子中沒有其他的共價鍵生成,那么該蛋白質分子減少的質量始終是18的整數倍;(3)在蛋白質分子中完整的氨基和羧基的數目要遠遠
的少于構成該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數目。
學生:分析資料,小組討論、交流,總結氨基酸之間的結合方式——脫水縮合。
教師:結合動畫演示,闡明脫水縮合的過程。
學生:觀看動畫,明確脫水縮合的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閱讀課文,討論交流:(1)氨基酸是怎樣形性蛋白質的?(2)如果用20種不同的字母分別代表20種氨基酸,寫出由10個氨基酸組成的長鏈,可以寫出多少條互不相同的長鏈?(3)根據問題2,嘗試說出蛋白質種類眾多的原因?
學生:看圖思考,回答問題,形成對蛋白質多樣性的認識。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蛋白質功能多樣性的原因: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學生: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教師:討論:(1)2個氨基酸相互結合時,脫掉幾分子的水?形成幾個肽鍵3個氨基酸呢?(2)如果是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一條肽鏈,脫掉幾分子的水?(3)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
學生:回顧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思考、嘗試作出回答
教師:請出兩名學生,其中每個人都代表一個氨基酸。那么氨基酸的氨基、羧基、H、R基可以分別用身體的哪些部分來表示?
學生:頭代表R基,雙腿代表H,左右手分別代表氨基和羧基。
教師:怎樣來表示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
學生:兩名學生思考后,手拉手。
教師:大家請看,2個氨基酸之間形成了幾個肽鍵?脫掉了幾個水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增加學生的個數,即增加氨基酸的個數,讓學生自己得出n個氨基酸形成一條肽鏈時脫掉水的個數和形成的肽鍵數。讓學生拉手形成2排、3排,得出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時脫掉水的個數。
學生:配合老師的要求,完成相關活動,同時思考問題,總結結論。
教師:設計練習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完成練習。
小結:
本節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有氨基酸的種類、結構通式、結構特點、結合方式,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及其多樣性的原因,蛋白質的功能及其能夠成為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的原因,并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反思】
在沒有相關知識基礎的情況下,怎樣才能把一個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是本人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準備過程中,利用了圖片、動畫以及大量的資料和學生游戲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本節課教學中的可取之處有:①利用學生熟悉的圖片引入教學,學生想學;②利用圖片、資料及對比分析,讓學生自己總結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結構特點、脫水縮合的過程以及蛋白質的結構,學生自主學;③通過小游戲,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學生樂學。不足之處有:①在個別環節的時間處理上不是十分合理;②在學生游戲過程中,有的學生只停留在游戲的娛樂中,沒有明確游戲的真正目的。
?誗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