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
當前滬指在2000點一帶,不少投資者很糾結,特別關心到底破不破。如果跌破,是否抄底或跌到哪個位置抄底?如果不破,一路漲上去,踏空了對自己而言又有何影響?與其困惑,不如先理清一下思路。
大盤指數跟賺錢的關系大不大?2013年,大盤整體呈現劇烈波動,上半年整體強于下半年,滬指一度下探到1849點一帶。即便如此,參與了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投資者還是盈利較好,因為國家的經濟增長已經不是簡單的“鋼筋加水泥”的模式,降速調結構是主旋律。從李嘉誠先生的賣樓行為,“不賺最后一個銅板”中看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有被刺的苗頭。當年股神巴菲特賣中國石油,還遭嘲笑,但回過頭看看人家是多么明智。或許李嘉誠賣樓后,房價還有上漲的空間,但是從長期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遲早要被刺破。上周銀行股拖累指數,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資本市場對銀行未來可能出現房貸不良資產增多的擔憂。另外,市場預期銀行的破產法也會醞釀出爐,儲戶的資金安全倍受關注。如果地產和銀行的基本面被市場擔心的地方較多,那么大盤即便上漲,也只是脈沖式的。另外,權重股上漲需要資金推動。
2013年12月的M2增速為13.6%,低于11月份的14.2%,這表明,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在收縮。2013年M2的目標是13%,這個已經不能實現,因此可以判斷一般的情況下,2014年的資金面整體趨于中性偏緊的格局。雖然管理層一再強調不松不緊,保持中性,但是2014年美國QE的逐步退出,必將導致新興國家的資金回流美國,我國的外匯儲備情況就特別值得關注,一旦減少就不排除為保經濟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時間點可能在下半年,屆時或有一波不錯的權重股上漲行情。但從短期的實體經濟看,2013年12月的官方PMI為51%,低于11月份的51.4%;實體經濟呈現下滑態勢,起碼是復蘇疲軟。筆者預期2014年1月的PMI可能持續下滑到50.7%左右。綜合而言,權重股大的表現機會或在下半年。當前有媒體調查全國券商的投資顧問大多判斷A股2014年格局是“前低后高”也不無道理。上半年或將仍是中小市值板塊賺錢效應明顯。
如何簡易的把握投資機會呢?筆者建議投資者不妨關注股票型分級杠桿基金。因為短期市場流動性較好,受“早投放、早受益”的慣性,當前銀行放貸積極,有數據顯示四大行1月份前12天新增貸款投放高達3200億,而去年同期是2700億,本月全行業放貸超1萬億的概率較大。流動性釋放或將促使大盤企穩回升,加上國家隊入場護盤,以及QFII也抄底藍籌,相關的滬深300指數分級基金如信誠300B等就值得關注,可適度波段操作。但就賺錢效應和延續性而言,代表新興經濟的中小市值板塊仍將凝聚人氣,加上后期新股如果上市遭到追捧,勢必會提升投資者對中小市值板塊的投資熱情,相關的指數分級基金如創業板B等就值得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