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微
經驗交流
淺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
龐微
目的 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護理的質量和糾正老年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活動能力,促進康復治療。方法 通過老年糖尿病的理論研究,在家庭中對老年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飲食治療,運動療法,用藥指導,并發癥的預防,隨訪與記錄以及健康教育。結果 防止急性并發癥的發生和減低慢性并發癥的風險,對已經發生的并發癥進行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壽命。結論 積極有效的家庭護理得到老年患者和社會的認可,對老年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護理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吃得好,運動少,營養過剩等導致人們出現一系列的富貴病。糖尿病就是一種十分典型的富貴病,并逐漸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伴有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代謝異常的代謝紊亂[1]。特別是在老年人群當中,其為多發病和常見病。因其病因復雜,病程較長,并發癥多樣,出院后或門診就診后的老年患者還需要居家治療。所以,在家庭護理已成為一種社會趨勢的情況下,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十分必要。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等原因導致糖尿病發病率日趨增加,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億,按目前增長速度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5億人患上糖尿病。而在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增加了5~6倍,估計現有糖尿病患者約9240萬,居世界第一位。[2]
由于我國人口多,老年人口基數大,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絕對數量非常巨大,這成為影響我國老年人群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將是21世紀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齡≥60歲的糖尿病患者,按發病時間可分為老年期發病的糖尿病和青壯年時發病而延續至老年期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較長,同時患有多種疾病,而病變往往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包括心腦血管、腎、視網膜、神經、皮膚及足等,嚴重危害老年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質量。[3]
我國老年人群的養老場所多為家庭,居家治療則是老年患者的不二選擇,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行動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降低,因此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行長期有效的家庭護理干預就顯得十分重要。
3.1 家庭護理人員方面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人員應分為兩個方面,一為護士,二為家屬,形成護士和老人的家屬共同參與的模式。在進行家庭護理時應該注意以下二個問題:第一,雖然護士為專業護理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技術,但因其不了解老年患者的脾氣和生活秉性,在護理過程中可能會和患者造成誤會和不愉快,這時照顧患者生活起居的家屬就彌補了護士的不足,所以護士和病人家屬必須緊密地配合才能提高家庭護理的滿意度。第二,由于家屬并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所以在協助護士進行家庭護理時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在老年患者回家進行居家治療之前,社區醫院應該對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短期的專業培訓并進行相關醫療資料的講解和護理的指導,使家屬具備一定的護理條件和護理技巧,并且更易于與護士的配合,提高家庭護理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只有患者和護理人員在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相互配合中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質量,促進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復和減輕并發癥的發生。
3.2 患者方面
老年糖尿病的病程長,如果長期住院治療,就會造成以下三個顯著的弊端:第一,昂貴的住院開支會造成沉重的家庭經濟負擔。第二,醫院中病人多,環境壓抑,氣氛沉悶會導致老年患者心情低落和對醫院及治療產生抵觸情緒,這樣不利于疾病的康復。第三,老人家屬要照顧老人需要每天醫院家里兩頭跑,還要顧及自己的工作和子女十分不方便。若進行家庭護理,一方面可以節約住院費用的開支,而且老人對家中的環境更加熟悉和親切,另一方面患者的兒女照顧患者更加方便,患者在家中還可以享受子孫在身邊的天倫之樂,這樣會使患者在治療時擁有良好放松的心情,增加依從性,有利于健康的恢復。
4.1 心理護理
由于糖尿病為慢性病,用藥久病程長且反復,多數患者易產生抑郁、恐懼、多疑、煩躁等情緒,導致其害怕看見醫生護士,拒絕打針吃藥,對治療失去信心,影響治療效果。這時護士應該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情況,用患者易接受的話語告訴他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機制以及誘因,給予必要的精神支持,使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丟掉思想包袱,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心理護理的關鍵在于護士要真誠地對待患者,要用自己的真心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找到信任感與安全感。護理的目的在于輔助藥物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家屬方面作為患者的兒女除了對患者進行悉心照顧外,還要密切注意其思想和心情變化,多陪老人說說話,不要因為患病而讓家庭環境變得死氣沉沉,家庭關系變得緊張。同時,護士與家屬之間還應該加強溝通聯系,讓護士更加了解老年患者的具體情況,讓家屬更加清楚治療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只有護士家屬共同參與,相互幫助,護士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患者家屬在充分了解計劃后,對患者進行監督、支持、幫助,督促患者堅持用藥,積極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4.2 飲食治療
家庭護理中護士應該根據老人的年齡、體重、性別、血糖水平、病情等具體情況來為老年患者量身定制食譜。一日三餐七分飽即可,飲食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三餐主食量可按早、午、晚餐各占1/3,或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占2/5。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易出現低血糖者,要在二次正餐之間加2次餐,可從正餐中勻一小部分作為加餐用。[4]
飲食治療總的來說是要注意控制食物攝入的總熱量,以及其結構的構成,高度重視限制糖類的攝入。
4.2.1低糖 嚴格限制各類甜食的攝入,如蛋糕、水果、糖果等;但是為了滿足患者對甜味的需求,增加食物的適口感,可在食物中加入甜味劑,如木糖醇、甜菊糖等。
4.2.2低脂 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每日食用油攝入量少于26g,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
4.2.3低膽固醇 限制攝入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魚子等;每日膽固醇的攝入不超過300mg,雞蛋每日最多不超過兩個。因為攝入膽固醇較高的食物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而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死于心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發癥。
4.2.4戒煙限酒 吸煙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加重患者病情,長期飲酒則會使胰島素敏感性降低。
4.2.5多粗纖維 可以食用含有粗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豆類等。
4.2.6補充維生素 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魚、奶、鮮棗等,有利于減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4.2.7少鹽清淡 老年患者多以低鹽清淡的食物為主,每日食鹽攝入量小于6g。
飲食治療時對食物攝入的控制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書上的數據,而是要結合老年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家屬共同參與下制定合理的食譜。在選擇食物的攝入時不是說某種食物就絕對對糖尿病有害完全不能食用,并且對食物攝入的控制需要慢慢調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先要讓患者在心理上接受,循序漸進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
4.3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能促進糖的氧化利用,增強外周組織特別是肌肉對胰島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同時使肥胖患者的體重降低,對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5]絕對不應該因為老人患有糖尿病而讓其臥床養病不作任何運動,而應該讓老年患者在家人的鼓勵下進行長期的規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慢跑,以及讓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這樣可以讓老年患者感受到自己并不是病后就不中用了,自己還是能為家庭做些什么的,這樣就會使老人的心情舒暢,利于疾病的治療。切記活動不宜過于劇烈,一般每日一次,安排在餐后1小時,20~40分鐘左右再逐漸延長至1小時。
4.4 用藥指導
僅靠單純的心理、飲食和運動治療往往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掌握正確的用藥。老年糖尿病患者95%以上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的2型糖尿病,一般說來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只需要配合口服降糖藥物。然而,患者為老年人常常弄不清用藥的作用機理和記不清吃藥的時間。作為家庭護理人員的護士方面應該嚴格掌握各類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毒副作用等,并耐心的向老年患者講解服用某種藥物會產生的效果讓其配合,家屬方面則要嚴格按照護士指導,牢記吃藥和治療時間,增加患者對疾病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5 并發癥的預防
糖尿病并發癥已經成為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以及花費巨大的主要因素,治療糖尿病并發癥成為整個糖尿病治療的核心和重點。老年糖尿病因病程長且復雜,若控制不好,易發生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白內障等。預防并發癥尤為重要。因細菌易在高糖的環境中生長繁殖,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勤洗澡,勤換衣服,保持身體潔凈,特別是口腔、會陰、足部的清潔。因患者多為肥胖者,應穿透氣性較好的衣服,洗浴時應用溫水,減輕外界因素對皮膚的刺激。注意每日適量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
4.6 隨訪與記錄
在家庭隨訪的過程中護士要教會老年患者或家屬測量血糖的方法,正確使用血糖儀或尿糖試紙,按醫生要求監測血糖水平。在使用血糖儀測量血糖時,要注意儀器是否正常,試紙有無受潮過期等外界因素影響而導致的血糖測量不準確。每次測量血糖后,病人或家屬還要準確的記錄下血糖的數值和變化,若出現異常應及時向護士匯報。在隨訪時護士也應做好病情的記錄,監督患者有無改變對疾病護理無益的生活習慣,是否堅持鍛煉等,確保對疾病變化的監測到位,以便發生不良反應和并發癥時采取及時的醫療措施。
4.7 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的治療并不只是單單依靠藥物就能夠達到的,護士要根據老年患者的自身特點、文化程度,在親屬的輔助下來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如對患者的家庭講座,對家屬進行培訓,使健康教育貫穿在整個家庭護理當中,讓患者明白什么是糖尿病,如何控制糖尿病,怎么才能減少并發癥等問題,而不是使患者處在一種對糖尿病的恐懼和無知當中。只有增加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才能真正的從思想上發生轉變,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識,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到疾病的康復治療中來。
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不僅僅只靠護士的力量,還需要患者和家屬的多方面配合與參與。對患者而言,通過家庭護理控制血糖水平,預防并減少并發癥,減少病殘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從而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對社會而言,擴大了醫院的服務范圍,學習了國外的先進護理技術,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
1 靳俊梅.老年糖尿病的家庭護理.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09,12:768
2 第八版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33
3 苑沛然.老年糖尿病護理進展.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8):3637-3638
4 高新宇,常曉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和健康教育.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3:344
5 杜學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護理對策.護理研究,2013,5:158
10.3969/j.issn.1672-7851.2014.03.005
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