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萍
祥云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云南 大理 672100
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
張云萍
祥云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云南 大理 672100
目的探討分析和研究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68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觀察并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胰島素分泌功能指數(Homa-β)及C肽水平的變化。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INS有所提高,對照組無顯著變化,兩組患者其余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且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FBG、HbA1c、C肽水平、Homa-IR及Homa-β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島β細胞功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胰島β細胞;2型糖尿??;抵抗指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而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1],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因此,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胰島素抵抗是臨床治療的關鍵,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根據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機理,可在短期理想的控制血糖,有效預防高血糖的毒性侵害,為探討分析和研究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該文以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和研究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68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8例,患者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8.2±1.9歲;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患者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7.6±2.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臨床情況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①心功能嚴重障礙、血液系統及嚴重肝臟疾病者;②智力障礙、精神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組研究的目的,自愿參加本組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科學飲食和運動指導。對照組患者予以雙胍類降糖藥治療;觀察組予以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門冬胰島素諾
和銳進行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持續用藥2周。分別于治療
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測FBG,HbA1c,FINS及C肽。
1.3 觀察指標
①FBG,FINS:通過耐糖試驗測定;②C肽水平:根據放射免疫法測定;③HbA1c:選擇低壓層析分析系統檢測;④β細胞功能(Homa-β)=20×FINS/(FBG-3.5);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 FBG×FINS/22.5。
1.4 統計方法
數據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使用t檢驗。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INS有所提高,對照組無顯著變化,兩組患者其余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且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FBG、HbA1c、C肽水平、Homa-IR及Homa-β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后,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據相關研究報道[2],胰島β細胞功能下降程度與糖尿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在糖尿病早期,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是具有可逆性的,因此,嚴格控制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對改善β細胞功能,逆轉高血糖對β細胞功能的損害具有重要意義。該組實驗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結果表明,其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C肽水平、胰島素相關指數明顯升高,FBG、HbA1c明顯下降,此結果與陸雷群等人研究結論吻合[3],說明在改善血糖水平方面,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明顯優于常規藥物,可促進清除高血糖為胰島素分泌帶來的影響,利于血糖平穩下降。除此之外,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還可有效避免患者發生高胰島素血癥,因而其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
R587
A
1672-4062(2014)07(a)-0018-02
張云萍(1973.5-),女,主治醫師,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內分泌臨床診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