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峰
鄒平縣高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鄒平 256200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40例治療探討
林玉峰
鄒平縣高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 鄒平 256200
目的探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的臨床治療方法。方法對自2009年6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40例患者經確診后均使用小劑量胰島素輸液泵給入,同時給予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去除病因抗感染、抗休克等綜合治療。結果40例病人經過搶救和治療,37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轉入上級醫院繼續治療,1例因發生心梗心臟猝死而死亡。結論糖尿病酮癥是常見的急性并發癥,如果早發現早治療,在酮癥階段是可以逆轉的,避免發生嚴重后果。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胰島素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酮癥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見的急性并發癥,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快、死亡率高等特點,如能早發現,給予及時的搶救處理,可使病死率顯著降低。為探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的臨床治療方法,該研究選取2009年6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病人40例,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院收治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40例,男21例,占67.5%,女19例,占32.5%,年齡29~76歲,平均年齡45歲。1型糖尿病患者5例,占12.5%,2型糖尿病35例,占83.5%,病程在6~20年,既往有糖尿病史33例,無糖尿病史7例,病人均因急性或身體感覺不適入院觀察治療,都有發病誘因。經檢查有三多一少癥狀8例,心血管疾病9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急腹癥為主4例,停用胰島素6例,昏迷2例。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血糖13.6~31.2 mmol/L,尿糖+++~++++,CO2CP 12.1~19.8 mmol/L,血鉀2.6~5.8 mmol/L。
1.2 診斷標準
40例病人均符合以下標準:①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即糖尿病癥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②尿糖、尿酮體陽性;③有酸中毒表現,血氣分析為代謝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20 mmol/L。
1.3 治療方法
糾正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病人心肌收縮力、搏出量可減少,周圍血管擴張導致血壓下降,神經系統受到抑制,使得胰島素受體對胰島素的親和力下降。該病一旦確診,應即刻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等搶救措施,對2例昏迷病人保留導尿。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并同時輸液。一條通道每小時每公斤體重0.1 u小劑量胰島素輸液泵給入,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變化,1~2 h監測血糖1次,并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用量;另一通道按原體重10%用生理鹽水補液,病人如無心力衰竭癥狀,補液速度應快,可在2 h內輸入1000~2000 mL,以補充血容量,24 h內輸液總量一般不超4000~5000 mL,嚴重失水者可達6000~8000 mL,在血糖降至13.9 mmol/L左右時,改輸5%的葡萄糖液。DKA患者體內往往出現有不同程度缺鉀,但治療前的血鉀水平不能真實反映體內缺鉀程度,在經輸液、胰島素等治療后4~6 h血鉀常會明顯下降。治療前血鉀低于正常水平者,在開始治療時就可給予補鉀,如治療前血鉀正常時,可在輸液和胰島素治療的同時補鉀。若病人尿量少于30 mL/h時,不宜補鉀,須待尿量增加后再補[1]。
40例病人經過搶救和治療,37例患者病情穩定,痊愈出院。2例轉入上級醫院繼續治療,1例因發生心梗心臟猝死而死亡。
3.1 糖尿病酮癥及其危害
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種原因致體內糖代謝紊亂加重,脂肪動員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在肝臟產生酮體,超出了機體的利用能力,導致酮體在體內堆積,以致血中酮體增加,超過2 mmol/L,稱為酮血癥,尿酮排出增多時稱酮尿癥,臨床上統稱為酮癥[2]。發生酮癥后如果經過積極消酮治療,可避免酮癥酸中毒的發生,相反如果不采取正確治療,酮體中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將消耗體內的儲備堿,當超出機體組織的利用及體液緩沖系統和肺、腎對酸堿平衡的調節時,就會發生更加嚴重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當血pH<7.0時可致呼吸中樞麻痹或嚴重的肌無力,甚至死亡。
3.2 糖尿病酮癥的誘因
DKA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之一,體內胰島素水平下降是導致該病發生的原因。患者機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時,會導致病人出現高血糖、高酮血癥。任何引起胰島素體內水平下降的因素均可成為DKA的發病誘因。該文常見的誘因為泌尿系和呼吸系統急性感染,容易感染的原因與機體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3]。病人出現細菌和病毒感染時,機體會處于應激狀態,胰島素對抗激素水平增加,作用減弱,代謝分解作用增強,從而導致糖尿病酮癥的發生[4]。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尿路及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5]:①代謝紊亂使得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均受到損害,免疫反應下降,淋巴細胞和粒細胞的吞噬功能及化學趨向性減弱;②糖尿病患者其植物神經的病變,可導致神經源性膀胱,使膀胱的感覺減退,收縮不良,殘余尿量增加,病人出現尿潴留或尿失禁、腎盂積水,而誘發和加重逆行感染;③DM患者尿中葡萄糖含量較高,利于細菌生長繁殖;④DM患者易合并高尿酸血癥,形成尿酸性結石,老年男性的前列腺炎,絕經后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等,均可能與尿路感染有關;⑤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統第一個屏障,受到感染后,可能會增加其他器官的感染,使得體內胰島素水平下降。另外用藥不規則、不按醫囑用藥也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許多人對糖尿病常識了解不多,在早期治療過程中,病人及家屬都比較重視,會規律用藥一段時間,當血糖降至正常或癥狀改善后即自行停藥,引起糖代謝紊亂加重,脂肪分解加速,出現酮癥。該組無糖尿病史患者7例,以酮癥為首發癥狀就診時發現糖尿病,但詢問其病史,多飲、多尿、多食等糖尿病癥狀已有很長時間,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糖代謝紊亂加重,產生酮癥。
綜上分析糖尿病酮癥是常見的急性并發癥,如果早發現早治療,在酮癥階段是可以逆轉的,避免發生嚴重后果。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11.
[2]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983-985.
[3]龔敏.糖尿病酮癥中毒29例臨床探討[J].中國現代藥應用,2008,2(5):11-12.
[4]張靖,劉云.糖尿病合并感染126例臨床分析[M].中國糖尿病雜志,2004,12(1):45.
[5]王小巖,朱會英.糖尿病并發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M].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284.
R587.2
A
1672-4062(2014)07(a)-0031-01
2014-03-25)
林玉峰(1970.3-),女,山東鄒平人,本科學歷,西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