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敏
白城市洮北區嶺下鎮防保站,吉林 白城 137017
糖尿病足的預防性和臨床護理干預
蘇宏敏
白城市洮北區嶺下鎮防保站,吉林 白城 137017
作者闡述了糖尿病患者在實際生活中對糖尿病足的預防性、臨床護理和健康教育干預措施,達到預防糖尿病足發生,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治愈率,避免復發,切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糖尿病足;預防性護理;臨床護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并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可致輕度的神經癥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如果積極治療不能充分解決下肢出現的癥狀和并發癥,最后面臨截肢[1]。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要開展足部早期預防和臨床護理干預。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尤為重要。通過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環,可從根本上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病風險。輕度患者可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較重者則需要在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通過口服和使用胰島素,來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為及早發現隱匿的組織破壞與鞋內機械應力增高,患者每天應檢查足部和鞋,通過改造鞋、模具式內墊或加深鞋,有效緩沖足部應力并提供支持保護。此外,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黏血癥等疾病,預防微血管病變,積極治療已出現的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
2.1 一般護理
護士在配合醫生的前提下,也要協助好病人做好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并且控制好病人的血糖、血脂和體重等。控制飲食是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應當長期嚴格的制定飲食計劃,讓患者經常服用低糖、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適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與此同時,應當定時、定量、定餐,每周監控體重變化,定時的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督察。
心理護理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的始終。糖尿病病程遷延不愈,并發癥多,致殘率高,治療費用高,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患者悲觀失望缺乏治療信心。護士要加強心理護理,關心、安慰、鼓勵患者,做好糖尿病的知識宣教,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擔憂,適時疏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2.2 創面護理
皮膚破潰未感染創面可以用碘消毒每天3~4次,保持創面清潔,抬高患肢,避免受壓及重負荷,可用紅外線照射以促進肢端血液回流。淺表感染創面可以采用有效抗菌藥控制局部感染[2],局部用10 mL生理鹽水、10U胰島素加敏感抗菌藥混合液,浸濕敷料敷于創面,2~3次/d,在肉芽組織生長并有治愈傾向時停止使用。
深部嚴重感染、潰爛較深伴有大量膿性分泌物、并有壞死組織者,換藥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剪除壞死組織,換藥及外濕敷后,局部用紅外線進行燈照射,2次/d,15 min/次。對于瓦格納分級4級的創面,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后,將創面完全浸泡于0.5%碘伏液中,30 min/1次/d,并配合全身用藥。此外,給予患者營養豐富并易于消化的膳食,以增強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
2.3 疼痛的護理
糖尿病足的疼痛是劇烈的、難以忍受的,而且術后疼痛仍然存在,幻肢痛可持續1~3個月,甚至半年。因此除檢查患肢情況,給予舒適體位排除患肢受壓及適當應用止痛藥緩解疼痛外,還應指導患者自我控制疼痛的方法,如聽音樂、想象、看報及與親人朋友交談或是選擇自己喜好的事情等,以分散注意力、緩解焦慮等方法來減輕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舒適度過疼痛期。
糖尿病知識健康教育對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有重要作用[3]。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對各項足部護理措施執行情況并不理想[4]。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具體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
3.1 加強檢查
由于足部感覺遲鈍或障礙,患者對疼痛、冷熱、壓迫感等不能清楚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養成每天檢查足部的習慣,注意有無水泡,胼胝和皮膚擦損等,定期到醫院進行足部全面檢查以及在糖尿病就診時常規檢查足部,注意評估發生足潰瘍的危險因素,制訂個體化的預防措施加以控制。
雙下肢膝關節以下部分徹底查體至少每年1次,對于高危人群應更為頻繁。需要觀察記錄的問題有:步態異常、鞋子的磨損情況,以及有無外物突入鞋內部、血管搏動、毛發生長、皮溫和毛細血管再充盈情況、觀察足與足跟部的畸形與組織破壞、潰瘍的位置與大小、有無水腫或是炎癥的表現。還應檢查關節的穩定性以及肌肉的力量。
3.2 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
足部為下肢的末梢,供血供氧較其他組織少,尤其是當血糖控制不良時,會使足部微循環發生障礙,供血供氧明顯減少,造成糖尿病足發生的隱患[5]。
3.3 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現
感覺改變通常呈襪套樣表現,首先累及肢體遠端,然后向近端發展。輕觸覺、本體感覺、溫度覺和疼痛感知的共同減弱;運動神經病變表現為足內在肌萎縮,出現爪狀趾畸形;自主神經受累表現為皮膚正常排汗、溫度及血運調節功能喪失,導致局部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
糖尿病足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控制血糖、加強足部護理及健康教育。只有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圍,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糖尿病足[6]。護士應當在護理過程中注重護理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的認識以及自我保健、自我管理能力,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生。護理人員通過全方位的系統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的心態促進疾病康復,降低截肢、致殘率,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陳曉光.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早期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1,11(29):393-394.
[2]李冬英,林齊紅,黃少薇,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31):4478-4479.
[3]范麗鳳,李崢.護理教育干預對糖尿病足預防的效果研究[J].現代護理,2005,11(17):1377-1381.
[4]鄭淑君,葉曉青.2型糖尿病病人足部護理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護理研究,2007,21(2):306-308.
[5]侯水珍,譚展玉,慕曉芳.糖尿病足的護理[J].實用全科醫學,2004,2 (2):162-163.
[6]金曉娜.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及預防護理[J].全科護理,2009,7(3C):803-805.
R473.5
A
1672-4062(2014)07(a)-0055-01
2014-04-03)
蘇宏敏(1971-),女,吉林洮南人,中專,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