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顯濤
四平市中韓婦女兒童醫院,吉林四平 136000
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是指妊娠期孕婦第1次發生糖代謝異常的情況,雖然它的發病率只有4%~6%,但如果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及控制不及時,導致其死亡的幾率可高達50%[1]。而且對于此患者的治療比較復雜,并易引起患者與嬰兒發生各種并發癥,因此,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控制及治療非常重要。選取該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診治的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探討并分析其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診治的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齡22~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5歲;所以患者孕期均在35~40周,且有20例患者屬初產婦,16例患者屬經產婦,并將此36例患者列為病例組。另外選取36例妊娠期非糖尿病孕婦列為對照組,然后跟蹤隨訪并對比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2.1 飲食控制 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婦來說,應在保證孕婦及其胎兒所攝取營養及能量的情況下,對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嚴格控制,保證患者的血糖值在正常值內,并保證患者不會出現饑餓性酮癥。對患者的飲食采取多餐少食的辦法,一般5~6餐/d,先讓患者連續采用3~5 d,之后進行24 h血糖檢測,具體為分別在零點、餐前30 min和餐后2 h對患者的血糖及尿酮體進行檢測,若果患者的尿酮體顯示陽性則需要更改現在的飲食情況。
1.2.2 藥物治療 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只是采用飲食控制來調節其血糖值,取得的效果不是最好的,還需要對患者采用適量的胰島素來調節其血糖情況。因為口服降糖類藥物會出現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所以在妊娠期采用降糖類藥物治療是不可取的[2],應采取胰島素來調節患者的血糖。但由于每個孕婦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在開始使用胰島素時應采用偏小劑量為主,然后根據對患者的血糖值的測量適當的調整其用量。并應注意,在患者圍手術期應將皮下注射改換成靜脈滴注,并在患者待產后將胰島素的用量適當減少。
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診斷,應以《婦產科學》第七版的判斷標準為依據,對患者采取空腹血糖檢測(≥5.8 mmol/L);糖篩查試驗(≥7.8 mmol/L)和葡萄糖耐量試驗(患者空腹12 h后口服葡萄糖75 g,分時間段進行血糖測量,服前血糖值為5.6 mmol/L,服后 1 h≥10.3 mmol/L,服后2 h≥8.6 mmol/L,服后 3 h≥6.7 mmol/L,符合其中兩項或以上的),若患者符合上述情況的均為妊娠期糖尿病[3]。
數據統計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間的對比。
病例組采用剖宮產的有31例(86.11%),出現妊高癥的有13例 (36.11%), 胎窘的有 7例 (19.44%), 產后出血的有 2例(5.56%),感染的有 2例(5.56%);對照組采用剖宮產的有 11例(30.56%),出現妊高癥的有 3例 (8.33%),胎窘的有 4例(11.11%),產后出血的有 1例(2.78%),感染的有 1例(2.78%)。病例組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病例組出現早產的有2例(5.56%),新生兒低血糖的有3例(8.33%),巨大兒的有 14 例(38.89%),窒息的有 3 例(8.33%);對照組出現早產的有1例 (2.78%),新生兒低血糖的有 1例(2.78%),巨大兒的有 3例(8.33%),窒息的有 1例(2.78%)。病例組圍產兒發生各項并發癥的幾率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呈升高趨勢,而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逐年呈升高的趨勢。妊娠合并糖尿病易引發孕婦與胎兒產生各種并發癥,孕婦易發生胎窘、產后出血或感染等;胎兒易發生巨大兒、早產、新生兒低血糖或窒息等,而妊娠合并糖尿病引起嬰兒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糖尿病引起的酮癥酸中毒,從而導致嬰兒缺氧死亡,嚴重危害著孕產婦和圍產兒的生命及健康。因此,要加強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病情的密切監視,并對其血糖采取適當的用藥治療與飲食控制,有效的預防其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1]張維平.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01-102.
[2]王瑞歌,呂晨霞,高虹,等.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1 中旬刊):97-98.
[3]林偉斯,林錦治,鐘俏.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孕產婦及圍生兒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