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振剛張雪瑩
1.長春市二道區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31;2.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長春 130012
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
霍振剛1張雪瑩2?
1.長春市二道區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31;2.吉林省腫瘤醫院,吉林長春 130012
目的探討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6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3例,分別進行綜合治療,兩組進行療效比較觀察。結果本組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經過治療,實驗組顯效27例(62.79%),有效14例(32.56%),無效2例(4.65%),總有效率95.35%。對照組顯效21例(48.83%),有效12例(27.90%),無效10例(23.26%),總有效率76.73%兩組數據比較,P<0.05,說明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結論臨床上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病情復雜,所以有效控制血糖,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和控制并發癥,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恢復了對生活的自信,提高了生活質量。
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臨床療效;分析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種細胞特別是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T淋巴細胞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糖尿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如果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兩種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對患者的生理、心理更是打擊很大,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但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易感染,使哮喘發作嚴重。而糖皮質激素有抗炎作用,但易誘發或加重感染。因此,對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血糖控制、減少不良反應成為了大家的關注焦點。本文就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特殊的臨床特點,通過對患者的血糖控制與檢測、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合理用藥指導等方法,將工作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6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其中男患者42例,年齡55~65歲,平均年齡為60歲,女患者44例,年齡53~69歲,平均年齡為61歲。
1.2 治療方法
1.2.1 主要癥狀診斷患者均出現反復發作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病毒感染,運動或某些刺激物有關;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期為主的哮鳴音。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激發試驗)陽性。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頭昏、乏力等,甚至無癥狀。患者發病早期或糖尿病發病前階段,可出現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癥狀。
1.2.2 治療方法①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根據入院時癥狀、主要病史、住院期間的病情變化、體征,為患者制定食譜,以便保證充足的營養和熱量供給。給予吸氧、補液、抗炎處理,同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同時進行心理護理,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控制環境促發因素主要是確定,控制并避免接觸各種變應原,職業致敏物和其它非特異性刺激因素。吸入和(或)口服β2受體激動劑等緩解支氣管痙攣藥物。合并感染者聯用抗生素,對中度哮喘、空腹血糖<11.1mmol/L患者給予磺脲類降糖藥。對于嚴重感染、空腹血糖>11.1mmol/L或重度哮喘患者給予胰島素治療。對照組實行常規治療。②飲食治療實驗組患者飲食應控制每天糖的攝入,以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為主,經常吃食用菌類能調節免疫功能,限制水果攝入,遵循少量多次、按時按量的原則。在治療間血糖的監測和控制對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非常重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圍內。③感染預防與控制實驗組患者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感染情況,對于感染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實驗組顯效27例(62.79%),有效14例(32.56%),無效2例(4.65%),總有效率95.35%。對照組顯效21例(48.83%),有效12例(27.90%),無效10例(23.26%),總有效率76.73%。兩組數據比較,P<0.05,說明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糖尿病和支氣管哮喘致病機理、發病規律以及治療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已經從本質上認識了支氣管哮喘和糖尿病。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氣道慢性炎癥性疾患。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糖尿病是一組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嚴重者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等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昏迷。而糖皮質激素有抗炎作用,但易誘發或加重感染。本文通過對患者的血糖控制與檢測、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合理指導使用糖皮質激素等方法,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恢復了對生活的自信,提高了生活質量。
[1]方國戰.糖尿病臨床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4,19(20):10-11.
[2]曹曉煥.支氣管哮喘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24 (9):154.
[3]何毅.對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救治經驗回顧[J].中外醫療2010,8:(8):26.
R562.2
:A
:1672-4062(2014)11(a)-0082-01
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