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梅梅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7)
經歷高中階段以后,高職新生面臨著學習環境很大的變化,學習目的和動力不再是高中的“考上一所好大學”了。新的環境、新的動機和新的目的使新生轉入新的學習狀態,新的學習狀態影響到高職階段的學習效果。學習積極性是學習狀態中的重要方面。
高職新生的學習熱情不高、積極性低是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存在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信息化教育環境下,高職新生的學習自主性、動態化、不確定性和個性化已成主流。因此,對于在信息化環境下如何提升高職新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個問題進行探討是合時宜而又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此問題展開分析和探究。
這里指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是對理想的信仰,信仰是一種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體現的是人的社會屬性的最高境界,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選擇和持有。信仰的缺失恐怕已經成了當代青年學子的通病,當信仰缺失,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也就蕩然無存,整個生活就會變得找不到方向和準則。
筆者對所任職學院某一專業的170名學生做過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引人深思。調查顯示,有23.5%的學生對到高職學習感到失望,說明他們有更高的期望;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對高職院校不了解,到高職院校學習是家長為之做出的選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選擇專業時,超過一半的學生考慮就業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該專業以往的就業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新生的選擇。

表1 學生問題選擇情況統計
學習目標是指學習者通過學習過程和內容的安排所希望實現的期待,它包括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學習目標,尤其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標對于新生明確學習內容,激發并保持學習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信息化環境下,尤其是在互聯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能通過網絡制訂學習計劃、思考學習目標的新生不多,調查顯示只有63%,而將學習目標體系化的新生則更少了,只有46.4%,相當新生很容易迷失在“信息和誘惑的海洋里”不能自拔。可見,目標不明確是新生較為普遍和值得堪憂的現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這句話從反面來理解,就是“沒有興趣是最壞的情況”。高職新生在經過緊張的高考之后,對高職的生活期待多是“輕松、自由而充實”,對高職生活的內容所期待的“不是學習,更不是考試”。而另一份數據顯示,只有41.2%的新生在入學半年以后對“通過網絡渠道去進行學習活動”仍然抱有濃厚興趣。可見,學習興趣不濃厚也是導致新生學習積極性低的因素之一。
信息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新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提供了很多不利的誘惑元素。調查顯示,57.3%的新生表示會“被視頻節目等網絡內容耽擱學習的計劃”。可見,教育信息化這股“東風”所帶來不僅僅是豐富而便捷的知識大餐,同時帶來的還有大量的誘惑。新生由于在中學階段整天忙于書本和考試,對于如何正確地應用和對待互聯網并沒有得到指導,也沒有“實戰經驗”,自控力較差。因此,一旦進入相對寬松的大學環境以后,他們便很可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沉迷網絡,這對于原本對大學有很多期待的新生來說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學習意志逐漸消沉,學習積極性也難免逐日被磨滅。
教育信息化帶來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在大學這個環境里面,獲取這些資源的渠道是相對寬松而多樣的。只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對于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也就是以什么樣的學習方法來對待這些學習資源,新生很少受到系統的指導。一份調查顯示,只有56%的新生表示“自己接受過系統的網絡學習方法指導”。一個好的資源平臺,它的使用者如果沒有受到好的培訓或者指導,而是要靠作為初學者的他們自己去探索使用方法,那么學習效果是很難理想的,甚至會誤入歧途。以各個專業班級所建立的學習群為例,只有43.1%的新生表示“同學們會在學習群里面進行學習相關的交流”,而這個比例顯然的會隨著學生入學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提升高職新生學習積極性關系到學生高職期間能否充實地度過,關系到學生自己的夢想能否實現。因此,提升新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顯然的必要性,包括新生、學校、學校社團和學校組織者都有責任對提升新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進行思考和探索。
以入學教育、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形式,學校要大力宣傳高職教育的性質、發展趨勢、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等。
在信息化環境下,新生需要在學長、輔導員和教師的幫助下針對學習任務制訂明確的可操作的學習目標,使學習有方向可循,注意力集中,有明顯的學習效果,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說,新生制訂符合自身特點、靈活、具備可操作性的學習目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參加學長學姐所作的演講或者交流會
學長學姐是經歷過新生階段的,他們對于新生的迷惑、會走的彎路以及“本來應該怎么樣”之類的問題,都有著清晰而深刻的體會,在交流會上,不一定要求新生一下子就能確定“大學生活要怎么過”,但是對大學的學習生涯會提前做出設想,從而促使自己去思考“我的大學生活應該怎么度過”。
2.參與職業規劃活動
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對于自己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所要達到的職業目標進行的規劃。它不僅包括社會職業,還包括學習本身,因為學習本身就是大學生的職業。通過開展“三年學業規劃”活動,鼓勵學生創先爭優,創建良好的校風學風;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還可以借助一些專業人士的分析和指導,讓新生對職業規劃形成一個初步的認知,隨著學習生活的正式展開,新生會對自己的規劃投入越來越多、越來越實際的思考,從而使自己的學習目標越來越明晰,越來越貼合自身實際,學習積極性就會有持續性的保障。
信息素養是指信息使用者所具備的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本身的素質和能力,包括獲取信息、分析和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和創新的能力。信息素養的高低對于學習效果至關重要,新生在面對大量信息所表現出的迷惑難以自控、信息素養不足的現象大量存在。為此,大學校方可以通過舉辦信息素養培訓講座等形式向新生提供網絡利用知識和技能。比如,圖書館可以舉辦“信息資源檢索技能沙龍”之類形式的培訓,對新生講解如何通過學校的圖書館和中國知識網等網絡渠道檢索所需要的信息,并且還可以對如何評價所檢索的信息的有效性進行實證性質的講解,最后還可以對如何使用信息提供講解和答疑。這樣,新生的信息素養具備了形成和提高的基礎,對于如何充實地進行大學階段的學習有了更加明確的途徑和方式,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就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
與中學階段有老師和家長監管督促的環境不同,大學是一個可以說是“為所欲為”的環境,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很多新生對新環境(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環境)不適應。在面對開放、自主而可選擇的學習平臺的時候,新生常常表現出“不務正業”,容易沉溺于帶有娛樂休閑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保證。為此,老師應該幫助新生培養起自控能力。具體做法可以是:一是樹典型造氛圍。以評優評先、國家獎助金評選等活動為契機,樹立典型,促進優良學風。二是抓好入學教育。認真制訂入學教育的內容和實施辦法,設計新生適應性教育、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習,校史教育等內容,營造爭先創優、健康和諧的校園氛圍,使新生較快地適應高職生活。三是開展新生素質拓展活動,突出拓展培訓的職業性,加強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四是針對學生的興趣,開展“我的鍵盤我做主”等各式現代信息技術競賽活動。新生在尋找到歸屬感的同時,也有了合理的學習節奏,他們由于“無事可做”而沉溺于網絡的可能性便大大減少,自控力便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一方面學習資源多種多樣,另一方面也魚龍混雜。因此,為了讓學生獲得有用的學習資源,學校可以通過紙質圖書館、網絡圖書館或者校內書店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充實的學習資源。以校園BBS為例,一般的高校都有各個專業的學習版塊。在這些學習版塊里面,版主一方面可以貼出一些與學習有關的內容,另一方面需要鼓勵各個年級的學生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有幫助的資源。比如,在法律學習版塊,可以貼出一些經典的案例,貼出較為完整的判案過程,包括立案、偵查、起訴、審理、上訴和抗訴等細節,還可以提供相關資源的鏈接。這樣,新生(特別是法律專業的新生或者對法律感興趣的新生)就可以接觸到有趣而翔實的資源,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專業興趣和思考習慣是大有裨益的。有了自己感興趣的學習領域和能夠獲得知識的渠道,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形成和提升也就大有所望了。
學習積極性對于新生融入高職生活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十分重要。因此,無論是學校本身還是新生自己,或者是學校的各種社團組織都應該對培養和提升新生的學習興趣加以關注。新生都是懷著夢想進入大學校園的,他們有著很美好的愿望。學校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有責任和新生們一道去尋求提升學習積極性的方法,讓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生活多姿多彩,鑄造多元化的國家建設人才。
[1] 趙金瑞.網絡時代提高大學新生學習積極性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3):81.
[2] 沈立峰,吳金環,張陳文.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素質教育研究,2009(12):35.
[3] 徐麗麗.激發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從“新”開始[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5):66-67.
[4] 孫亮.提高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幾點建議[J].教育與現代化,2011(3):41-42.
[5] 羅雙蘭,李芒.關于如何激發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述評[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95-100.
[6] 周譽昌.關于提高大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探討.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65-166.
[7] 萬應捷.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研究[J].遠程教育,2009(12):29-30.
[8] 鄢泰寧.為新生開設專業概論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J].教學研究與改革,20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