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琨
摘 要: 科技的不斷創新與進步,加快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對高層建筑施工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標準與要求。文章主要針對現階段高層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主要從建筑施工技術特點等方面進行闡釋,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推動高層建筑施工的工藝水平以及質量,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壯大。
關鍵詞: 高層施工;建筑特征;技術要點;裂縫控制;現狀分析
1 高層建筑簡介
高層建筑,顧名思義就是建筑物自身達到了一定的標準高度,或者層數超出了正常的建筑物群體的層數。在國外將七層以上的建筑物或者是高度在24.6米的建筑群體都被稱之為高層建筑。早在2005年,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就推出了10層或者高度高于24米的建筑群體都屬于高層建筑。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高層建筑成為了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城市建設規劃的不斷完善,占地空間的逐漸減少,越來越多的城市發展建設將高層建筑當作是重點建設。其特點主要有:可以節省大量的占地空間面積,集中人口,進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二是有效的節省投資,市政建設的集中規劃可以將閑散的資金進行合理利用與分配,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機的結合。
2 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特點
2.1 高空作業多
由高層建筑其自身特點所決定,由于其高層建筑層數較多,進而大部分的施工作業都是在高空中進行的。相對而言,施工難度較大,不僅僅需要運輸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還要保證其建筑人員的自身安全。施工過程中,很多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發生都是由建筑施工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粗心大意造成的,對此,必須引起這方面的足夠重視。
2.2 工程量大
高層建筑由于其工程總量較大,分設的工程項目較多,很多時候都是由各個施工單位進行相互協調而共同完成,尤其是針對一些復雜的高層建筑群體,更加需要彼此之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將其施工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維護,做到施工保質保量的完成。
2.3 基礎埋深度較深
高層建筑由于其自身特點所決定,所以在進行建筑施工前,對于地基基礎的埋深度有著嚴格的要求與標準,一般不小于建筑物實際高度的1/12,特殊的樁基機構不小于建筑物的1/15,而且還要帶有至少一層的地下室結構。
2.4 施工周期長
相關資料顯示,一般的高層建筑群體建筑施工周期大約在兩年左右方可完成。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控,將建筑周期縮至最短。這樣不僅僅很好的保證其質量,更加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進而促進工期的順利完成。
2.5 施工要求相對較高
高層建筑在整個施工中,對于施工工藝及其質量都有著嚴格的標準與要求,這就要對施工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管理與控制。現在大多數高層建筑都是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進行建筑施工,為此對其結構性能,標準必須加以控制研究。同時,還要注重其消防、裝飾、防水等方面的研究,并提高相應的施工工藝水平。
3 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3.1 深基礎施工技術
我國地區遼闊,地質差異很大,高層建筑的基礎更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果地基土質較復雜,持力層較深,而地下室埋置深度并不大,則采用樁基礎是必要的。從我國少鋼的國情出發,不宜采用鋼樁,宜側重發展現澆和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預制樁已有較長的發展歷史,質量較有保證,鑒別承載力方法明確,近年使用的預應力空心管樁有較大的承載力,預制樁對高地下水位地區更為適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灌注樁近年有了較大的發展,機械鉆孔已經發展到直徑1m左右,且人工挖孔直徑大,荷載大,但應十分重視安全施工。現澆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樁適應性強,噪聲小、造價低,可以作為發展重點,并努力實現機械化。當基礎埋置特別深時,在施工技術上困難大,并且不易保證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3.2 預制模板技術
首先,它們的結構整體性好,機械化程度高;其次,它們對組織管理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在結構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最后,它們對施工工期與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著極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預制模板技術,將滑模法與爬模法付諸實踐,以實現縮短施工工期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3.3 鋼結構施工技術
在高層建筑施工中,鋼結構施工技術應用較為廣泛,這得益于鋼結構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與工業化強度高的特性。高層建筑鋼結構包括諸多施工類型,如高層重型鋼結構、大跨度空間鋼結構、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等等。鋼是一種熱傳遞非常強的金屬材料,因此高層建筑鋼結構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熱傳導性。當經歷火災時,這種結構特點會給整個高層建筑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由此可見,在應用鋼結構施工技術時,我們必須加強對防火設施的設計與施工。除此之外,鋼結構施工要依賴于大型塔吊,在某種意義上,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鋼結構安裝效率的高低。因此,鋼結構的吊裝、測控與焊接技術都是鋼結構施工技術中的重要內容。
3.4 高層建筑裂縫控制技術
(1)“放”的措施:設置永久性伸縮縫;外墻面適當位置留分隔縫等。(2)“抗”的措施:避免結構斷面突變帶來的應力集中,重視對構造鋼筋的配置;對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等輕質墻體,增設間距不大于3m的構造柱,每層墻高的中部增設厚度120mm與墻等寬的混凝土腰梁;砌體無約束端增設構造柱;預留的門窗洞口采用鋼筋混凝土框加強;兩種不同基體交接處,用鋼絲網(每邊搭接不小于150mm)進行處理;特別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溫層與隔氣層的合理設置等。(3)“放”、“抗”相結合的措施:合理設置后澆帶,采取相應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混凝土中多摻纖維素類,加強新澆混凝土的早期養護措施,從而有效預控混凝土裂縫。
4 高層建筑施工的現狀分析
科技的不斷創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使得高層建筑在施工工藝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就目前而言,高層建筑施工仍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建筑施工主體要不斷的進行學習,引進先進的文化知識與施工技巧,不斷的提升我國建筑施工人員的素質以及建筑施工的實際操作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施工過程中要不斷的掌握高層施工作業的特點,加強各個環節的施工協作,強化其管理方式方法。針對一些特殊的高層施工作業,要采用特殊的工藝,將施工技術進行更好的優化,提升高層建筑的施工水平。
5 結束語
隨著我國城鎮高層建筑業的迅速發展,當前加強高層建筑施工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首先,要對高層建筑施工的特征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其次,要對高層建筑施工的現狀有一個準確地把握;最后,要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有一個科學地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高層建筑施工的有效性與實效性,才能真正實現高層建筑施工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總之,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將施工實踐與施工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我國高層建筑施工的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何登前.對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探討[J].四川建材,2009.
[2]李寧.現代我國高層建筑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