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宜榮
摘 要: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各個行業的發展變化,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如何保障社會、政治、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共同發展,以便更好的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成為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就目前而言,國民經濟建設作為經濟建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推動其經濟建設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重點從這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與總結,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國內經濟管理;存在問題;思考
1 國內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經濟管理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劇了產業之間的不平衡性,傳統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與發展,工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的出現。在盲目大力發展的同時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建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如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出現,正一步步制約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進程。與此同時,對農業生產,技術生產也起到了阻礙的制約作用,工業與農業發展的不平衡,將影響著整個經濟建設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導致了經濟管理上的不均衡。
1.2 經濟管理中區域間的發展不均衡
經濟管理中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是由多種因素所導致的,為此,我們必須針對其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總結。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以及經濟發達的開放城市因便利的地域優勢,其經濟發展較快。相對于東、西部而言,由于地處偏遠,資源有限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這種差距將不斷的擴大,進而導致經濟區域間發展嚴重失衡,社會群體間的差距也將隨之變大。很多區域為了保護其地方的發展特色,不愿“走出去”,也不愿“引進來”,這種錯誤的做法更是加劇了經濟發展模式的失調,從而導致管理上出現了落后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還會導致貧富差距的加大,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為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1.3 經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政策實施不到位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原有的舊經濟體制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必須積極的采取新的經濟管理體制,用新的制度來維護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適當的調節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建立健全的經濟管理法律制度,讓經濟管理有法可依,有據可管。強化政策的具體落實力度,不能走“形式主義”,要將政策落實到實處,真真正正的為經濟建設服務,促進其發展。
1.4 經濟管理的思想觀念陳舊,沒有創新意識
經濟要想進步,社會要想發展,就必須要有創新的思想精神,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們要時刻引進新的思想,新的觀念。保留一些好的舊的思想,將新舊思想進行整合有效的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的建設發展。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發展,這主要是我們解放了思想,打破了陳舊的思想模式。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僅要根據國情制定特有的發展戰略與目標,更加要引進新的思想和觀念,借助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不斷拓寬自己的眼界,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思想戰略。建立健全的思想創新機制,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1.5 經濟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缺乏
在經濟建設管理中,人力資源對于高素質科技人才的需要是極其大的,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對于人才的重視也越來越重要,相對比而言,是人才推動了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對人才的投資就等于是對經濟建設的投資。就現階段我國對于人才的重視程度而言,遠遠還是不夠的,它將直接影響整個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與經濟建設的全面進步。科技人員對于經濟知識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具體,這就嚴重影響了人力資源對于經濟建設管理的發展需要。經濟建設得不到良好的發展與進步,對于人力資源的重視就很難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長此以往,兩者之間就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相互影響與制約。此外,在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中,對于我國科學技術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的規定其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科研人員進行科技創新時,缺乏相應的資金技術支持,這就使得一些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得不到很好的調動,企業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就很難吸引到人才,進而導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不利于經濟建設的發展。
2 加強經濟管理的幾點建議
2.1 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農業的發展建設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對于經濟建設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必須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與解決。加快農業建設的科學化、現代化以及工業化,不斷完善農業的產業結構管理體制,提高農民專業化的技術培訓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將企業的發展與農業產業結構的發展相結合起來,建設服務型的農業管理機制,鞏固與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的相應扶持力度,完善整合管理機制,全方位的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
2.2 改善經濟管理中不均衡的局面
針對城鄉區域之間,地域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局面,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善,改變以往落實的調整布局,制定相應的制度,沿海城市,較發達地區可以通過自身的發展優勢來幫助東、西部地區的經濟扶持力度,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發展優勢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來加以強化。加大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宣傳力度,通過引進人力,招商引資等方式來對其進行管理與規劃,進而從根本上加以改進不平衡發展的趨勢。
2.3 完善經濟管理制度,以科學的方法促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于經濟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有了新的認識與提高,在以經濟建設發展為根本的前提下,不斷采用新的技術與新的理念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改變以往的經濟發展作業方式,針對經濟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給予科學的引導以及技術支持,不斷完善經濟管理體制中的法律法規,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查,同時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科學文化素質,以科學的方法促進經濟的發展與完善。
2.4 提高經濟管理的創新意識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與完善的過程中,要想促進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強其創新意識,提高其整體綜合策劃的能力,改變以往傳統的思想模式,不斷加強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相結合發展道路,吸收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并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積累經驗,在發展過程中加強創新理念的實踐。經濟管理創新意識的提高不僅僅有助于經濟建設的發展,而且更加有利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將完善整個經濟建設發展的大環境,進而促進各個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2.5 加強宏觀調控和重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關鍵性作用。經濟建設要想達到平衡必須重視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等三者之間的平衡,不能因要大力發展經濟就以犧牲生態文明建設為依據,這樣最終將得不償失,為此,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政府的干預能力,適當的進行宏觀調控,維持其整體的發展模式。發展的同時就應該注重生態建設的發展,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3 結束語
總之,隨著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經濟管理的工作應及時調整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深化經濟管理的體制改革,提高經濟管理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的平衡性,縮短區域差距,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加快經濟建設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文靜.我國宏觀調控的基本經驗及不足[M].發展出版社,2007.
[2]張亞楠.試論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J].經濟與發展,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