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江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院內科,湖北恩施 445400
從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談糖尿病治療的新策略
劉湘江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院內科,湖北恩施 445400
目的 探討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進行分析和總結,制定新的糖尿病治療策略。方法對該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從其發病機制實現對糖尿病治療新策略的探討。結果患者膽固醇數值超過6.6 mmol/L,空腹狀態的血糖數值超過6.8 mmol/L,尿白蛋白超過20.3 mg,尿酸超過479.98 μmol/L。結論全面認識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提出新的糖尿病治療策略,可實現對糖尿病治療的有效控制和治療。
發病機制;糖尿病治療;2型糖尿病;新策略
2型糖尿病是臨床醫學中一項比較多發的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也被稱為成人發病型的糖尿病,多于35歲之后開始發病,超過90%的糖尿病患者皆為2型糖尿病。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比較肥胖,相對來說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比較差,嚴重缺乏胰島素的分泌。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比較不明顯,僅出現輕度乏力和口渴癥狀,容易產生的并發癥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等。通常糖尿病患者會伴有心腦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高粘血癥是常見的并發癥[1]。為探討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進行分析和總結,制定新的糖尿病治療策略。對該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經實驗室檢查,均符合我國臨床醫學中糖尿病患者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0例,女44例,血糖為7.3~14.7 mmol/L,年齡為35~60歲,平均年齡為(53.62±2.43)歲,病程為1~20年,平均病程為(10.22±3.74)年。所有患者均無嚴重肝腎疾病和心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
1.2 方法
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進行測定,其測定方法主要為:讓患者空腹12 h,然后于清晨對患者進行檢查,抽取5 mL靜脈血,并加入肝素進行抗凝。應用血液流變學進行測定,并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纖維蛋白原進行測定。
根據試驗檢查結果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發病機制主要包括的因素為骨骼肌、脂肪和肝臟胰島素抵抗等。患者膽固醇數值超過6.6 mmol/L,空腹狀態的血糖數值超過6.8 mmol/L,尿白蛋白超過20.3 mg,尿酸超過479.98 μmol/L。
3.1 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是由不同因素組成的,目前臨床醫學中通常認為,造成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學變化為β細胞分泌功能受損、肝糖產生過多和胰島素抵抗等。一般臨床醫學中認為,在疾病的不同階段,不同患者的這兩種因素的重要性不同。大部分與糖代謝異常密切相關的病理狀態,均伴有胰島素抵抗,留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綜合征、IGT和IFG和多囊卵巢綜合癥。在這些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會明顯升高。目前,臨床醫學中大多數研究認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胰島素抵抗前,胰島β細胞需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進行代償,以維持患者體內
血糖水平的穩定。如代償性胰島素分泌,不能實現與胰島素的抵抗抗衡,患者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癥狀,引發糖尿病。現在多認為,胰島素抵抗是因為干擾胰島素信號體內因子水平病理性升高造成的。總結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其發病因素主要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正常人體內胰島素可實現對人體肝臟內產生葡萄糖有效輸出的抑制,同時,可加強外周組織葡萄糖的攝取,可維持正常水平的血漿葡萄糖指數。而糖尿病患者具有較高的胰島素抵抗,致使肝臟內葡萄糖的輸出產生抑制缺陷,刺激外周組織,對人體葡萄糖的攝取功能造成影響[2]。
3.2 糖尿病新的治療策略
從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中可總結出,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可從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血糖控制兩方面實現。①改善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可給予生活方式干預作為治療基礎,實現對患者機體胰島素抵抗的改善,并增加其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遺傳背景相同,造成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的主要因素為久坐、和營養過剩等生活方式所出現的超重和肥胖。給予患者生活方式干預,通過鍛煉、手術和飲食控制等不同的措施,降低并控制患者體重,可明顯改善患者血糖。②血糖控制:給予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其降低高血糖的作用機制為對患者胰島素抵抗進行改善,尤其是肌肉胰島素抵抗和肝臟胰島素抵抗,可有效降低肝臟葡萄糖的輸出,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還可實現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的改善。并且,二甲雙胍可在減少胰島素抵抗的同時,實現對葡萄糖代謝的改善。相對于格列奈類降糖藥和胰磺脲類藥物,應用二甲雙胍不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單獨應用也不會引起低血糖。同時,二甲雙胍可實現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不依賴于降血糖作用的抗糖化效應,可抗血小板的聚集,對內皮功能進行改善等,具有確切的抗氧化作用,可實現不同階段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療。二甲雙胍藥物的應用,主要是實現對患者肝糖異生和肝糖輸出的抑制,增加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并且實現對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的抑制,可有效改善葡萄糖的代謝,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臨床醫學中,不僅應用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還用于糖尿病前期及代謝綜合征向糖尿病轉化的有效預防。而且,二甲雙胍可實現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不依賴降血糖作用的抗糖化效應,可抵抗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內皮功能,降低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因子和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相關醫學研究證明,二甲雙胍具有心血管保護效應,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癥狀,并實現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同時,二甲雙胍的另一個治療特點是實現降糖的同時,不會增加患者體重。需注意,二甲雙胍不適合應用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嚴重組織缺氧狀態患者,肝病者,靜脈使用造影劑和腎功能減退患者。
綜上所述,全面認識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提出新的糖尿病治療策略,可實現對糖尿病治療的有效控制和治療。
[1]盧維晟,潘志紅.老年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與診治的新進展[J].上海醫藥,2012,33(22):3-7.
[2]王淑琴.飲食加運動對糖耐量低減人群糖尿病預防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4(10):81-82.
Discussion on the New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LIU Xiangji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ubei Lichuan Minz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nshi,Hubei Province,4454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so as to formulate the new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the new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were discussed.ResultsThe cholesterol values of the patients exceed 6.6mmol/L,an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value exceeds 6.8mmol/L,urine albumin is over than 20.3mg,uric acid is more than 479.98μmol/L.Conclusion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tak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measures,putting forward new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can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Pathogenesis;Treatment for diabetes;Type 2 diabetes;New strategy
R587
A
1672-4062(2014)10(a)-0004-02
2014-07-04)
劉湘江(1963.8-),男,本科,湖北利川人,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內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