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從銀幕上眾多的典型人物上看,國內的“倒霉蛋”更多是被固定的形象和定義限死,沒有生氣和打動人心的地方,這是近些年影視創作的軟肋。我們在表現人物的具體個性上,存在很大的硬傷。而《越獄》這種美劇之所以那么耐看,就因為劇中每一個角色,哪怕僅僅出鏡幾分鐘的人物,都令你過目不忘。所以說,如今影視劇專業化程度日益走高,編劇的業務能力也應該越發純屬。但與國外優秀的從業者相比,我們對于一部作品的整體性過于強調,比如歷史、人文價值或者故事結構。而美劇則是注重細節,具體故事,甚至每個小段子都有爆破點,以確保收視率,因為這是他們的生命。
小沈陽說過,“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時候,唐僧也騎白馬?!笨梢姡F代生活里約定俗成的思維定式多可怕,看到馬大姐就一定是古道熱腸;想起李逍遙就一定是風流倜儻。1993年春晚嚴順開老師的小品《張三其人》便是經典,可憐的張三替別人看守雞蛋時煮自己的雞蛋吃,正煮著,雞蛋主人回來了。他為了不讓人家誤會就不厭其煩地解釋,還主動幫人家數雞蛋,結果偏偏就差一顆。最后嘴說不清,索性把自己的雞蛋送給人家,還被譏為“神經病”。這就說明之前人家對你有成見,你帶給別人的就是這印象,人家想不誤會你都難。
近年許多影視作品里,這種慣性思維就特別明顯,他們往往都是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人們只要看到他們的身份,腦海里就會立刻閃現出無數個銀幕形象。比如女白領必然秀色可餐,千嬌百媚,《非誠勿擾》中的性感秘書鞏新亮,光走路的姿勢,還有那鬼魅的笑顏,別說葛優了,誰看了那不得渾身發抖。三年前葛大爺的《氣喘吁吁》里女秘書就換成了素來以“骨灰級性感”著稱的林熙蕾。2005年有部電視劇叫《曹老板的十八個秘書》,任程偉在劇中艷福不淺,一個人享用十八個女秘書,有意思的是,劇中曹老板18個女秘書的飾演者中有16個本身就是女秘書,而且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年輕漂亮、氣質性格各異,頗具代表意義。要說廣大的女秘書們也夠倒霉的,她們在影視劇中的形象已經被嚴格定義死了。平日里出工出力不說,到了銀幕上還要出賣色相。當然也有《丑女無敵》這樣的人中極品,關鍵是有幾個男性觀眾真愛看里面的林無敵,而對勾人的裴娜無動于衷?
除了職業女性,家庭生活中的男女關系更成為不少影視劇集中表現的題材,而第三者就成為最熱門的“犧牲品”。還記得《牽手》中那個長發飄飄,眼神清澈的俞飛鴻嗎?堪稱國產影視劇中最美的小三。接著幾年,婚姻倫理劇里諸如《難舍真情》、《來來往往》、《口紅》、《一生傾情》、《讓愛作主》等表現婚外情的作品層出不窮,包括前不久在西安電視臺熱播的《錯愛2》、陜西電視臺上映的《鳳穿牡丹》。電影里有《手機》、《一聲嘆息》、《花樣年華》、《畫皮》等,更不用提最為經典的《廊橋遺夢》,令人目不暇接。多少個形形色色的癡男信女,游走在婚姻和道德的邊界線上,欲罷不能。包括前陣子在北京文藝頻道熱演的電視劇《一一之吻》里,何琳飾演的記者楊一,在劇中也是一個敢愛敢恨、善良純真的女孩,為了愛情她也以第三者的身份糾結在了一段婚外戀中。
那么多影視作品中這些小三的特點就是目的性強、執著、面若桃花、頗有心機,許多網友甚至歸納出她們的生存哲學與PK正房的升級法寶。什么以退為進、什么個性取勝、什么精神出軌,總之名目繁多,舉不勝舉。比如電影《畫皮》里,中周迅的幾句臺詞被網友廣為引用,太經典了。先是一句輕柔的“姐姐”。柔柔怯怯的,叫得旁邊的男人心都酥麻了,叫得“正妻”趙薇沒語言。不愧是狐貍精,就是有妖精范兒,秘訣是配合著的是眼神要柔,聲音要輕,做小三的,沒幾個會笨得河東獅吼。然后是“姐姐放心,我不會跟你搶”聽聽,還當著男主的面說,那叫一個委曲求全,楚楚可憐。最經典小三臺詞當屬“王大哥,我不要名分,我只要和你在一起。”這王大哥得多美呀。但是大多數的作品里,小三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她們的身份完全淪為劇中的調味劑,實為不幸。
別以為在電視劇里被編導欺負的都是弱女子,有時候一些在社會上非常風光的人物,照樣在電視上抬不起頭來。就像小老板、小經理什么的,比如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煤礦老板已經在各大網絡、社區里成為黑心商人、暴發戶和黑道人物代名詞。我們在電影里看到的那些人,一個個的也是老奸巨滑、唯利是圖的惡人形象,所以一般都沒什么好下場。比如前兩年于謙在《燕銜泥》里演的煤礦大老板,痞子氣十足,一副欠抽的德行。而在影片《氣喘吁吁》里,那個賊眉鼠眼的劉樺又演起了缺心眼兒的煤礦小老板,不僅在片中要挨葛大爺的嘴巴子,而且還要耍著繁復的黑人街頭手語,與美籍黑人小伙孔太龍大秀黑色英語。劇本上寫得是他學英文,但是學得不是特別好,英文漢語一塊蹦,蹦單詞那樣的??蓱z的劉樺老師,大家就勤等著看他怎么在片子里出丑吧。
再比如《我是老板》里的馬一明,真是喝涼水都塞牙。比如劇中剛開始,馬一明不慎揭了領導范主任的短,無意中還發現范主任是個禿子,于是想去領導家里拜訪。他尾隨范主任到一個僻靜小區,敲開房門,開門的竟是范主任秘書小夏!范主任處變不驚的招待,反倒是馬一明非常緊張,反復解釋并信誓旦旦地保證為對方保密,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弄得對方尷尬至極。這種人,整個兒一出門沒看黃歷。
不僅是在國內影視劇里,國外無論怎樣風格的作品中,也都充斥著各色各樣的倒霉蛋,他們多數被角色類型嚴格定義,時刻準備作為劇情貢獻佐料的犧牲品。比如赫赫有名的《越獄》,情節緊張、氣氛沉重,但即便節奏再快,每一季都有那么幾個倒霉蛋。美劇中的倒霉蛋更加“專業”,因為在廣大劇迷固有的思維邏輯中,忠厚老實的中產階級,或者奸詐狡猾的嬉皮無賴,最容易成為倒霉蛋的扮演者,看來美國觀眾喜歡玩極端,兩頭兒堵。比如高居“《越獄》倒霉棒”的印度獸醫Marvin,T-bag為了讓大家明白什么叫“饑不擇食”,找上了這個倒霉蛋阿三獸醫。此君果然是佛教徒中的極品,不僅幫患者接了斷手,還靜靜躺下來任人宰割,毫不反抗,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