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近年來,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在西方國家發展勢頭強勁,在中國也獲得全方位的重視。在產業結構升級和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領域和崗位都需要智能機器人參與,這給機器人產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中國智能機器人市場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相關企業有望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期。
工業機器人市場已率先啟動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15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萬臺,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工業機器人的蓬勃發展源于各行業應用開始普及。在這一過程中,擁有技術、資金、工程師優勢的本土集成商將優先受益,因為機器人行業需要結合下游行業的特性,進行行業應用的系統化集成,在整個機器人行業中,機器人整機只占1/3左右,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約占2/3,而機器人下游行業又千差萬別,需要有較深的下游行業經驗,即使是技術實力雄厚的國際廠商也不可能對所有行業的工藝都熟悉。如果公司能夠在下游某個行業占據優勢,那么在一段時間內,可保持其壟斷地位,從而有利于公司成長性延續。因而,國產品牌的機器人仍可在部分領域獲得機會。
服務機器人領域存無限可能
近期美國谷歌公司收購了8 家軟件密集型的機器人公司,堅定不移地向服務機器人領域進軍。谷歌打造的智能、靈活、強壯、可移動服務機器人,終極目標是想成為電腦一樣的通用設備,成為人類隨身助理,這顯然是一片尚未開拓的藍海市場。而在2014年美國CES展上,家用機器人作為五大科技趨勢之一也倍受矚目。
服務機器人無論是在細分行業的獨立研發,還是涉及到通用模塊化設計,任何一個領域的突破,可能都意味著有數十億的市場空間。目前,各國在該領域的研發起步差距不大,我國的“嫦娥三號”月球車是國產最先進的服務機器人,表明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已有一定優勢。
重點關注公司
機器人領域正迎來新的發展期。從自身產業發展來看,中國機器人產業基礎已經形成,本體、零部件制造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短期將受益于國內迅速膨脹的市場需求,中長期將受益于進口替代(目前自主品牌占有率尚不及10%)和參與全球競爭。
A股上市公司中三類智能機器人概念企業可多加關注:首先,在核心技術和集成應用方面具備先發優勢的機器人、博實股份將確定性受益。其次,正在攻克核心零部件的上海機電、新時達。最后,有望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實現從傳統制造業向機器人領域轉型,且受益現有渠道及客戶基礎的慈星股份、巨輪股份和亞威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