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振強

日前,東方通(300379)刊登招股書,正式啟動A股IPO進程。這家早在10年前就謀求上市的公司,排隊排了整整10余年。公司擬發行1285.83萬股,其中公開發行新股643.32萬股,預計募集資金1.42億元,主要用于Tong系列中間件產品升級項目和營銷服務平臺擴建項目。
IPO募集資金,投資新項目,擴大經營規模,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利潤,這是諸多上市公司登錄資本市場的意圖,至少在招股說明書上是如是稱道。可是,十年的等待已經讓公司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中間件軟件市場規模極小,在2012年僅占中國軟件產業總收入的0.136%,按照樂觀的估計,到2016年的市場規模也只有50億元。而且當前,BEA公司、微軟、IBM和ORACLE已經占據中間件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東方通的市占率僅有5%左右。公司不僅面臨產品飽和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更為致命的是,其交易中間件Tong EASY和重點發展的產品TongLINK/Q還存在重大法律糾紛隱患。公司內憂外患,成長性讓人擔憂。
技術侵權存法律糾紛隱患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公司IPO募集資金主要用于Tong系列中間件產品升級項目和營銷服務平臺擴建項目。可是,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遇到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根據去年CNIT-Research(中國IT研究中心)針對十余款中間件品牌的網絡影響力進行的調查與研究結果,東方通在各項指標上均呈現下滑態勢,足見公司缺乏競爭優勢。
公開信息顯示,東方通的主力產品是Tong LINK/Q。據業內人士介紹,這是一個“消息中間件”,技術含量并不高,與競爭對手BEA公司的WebLogic之類平臺性產品無法同日而語。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技術,卻也并非東方通所有。Tong LINK/Q和TongEASY的所有權均屬于北京豐臺高科技園區通科技公司(以下簡稱“通科技公司”)。
資料顯示,通科技公司立于1992年11月,法定代表人為張齊春,公司主營業務為計算機系統集成以及相關技術服務。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張齊春出資比例為45%,其配偶朱德生出資比例為3%,其余52%的出資為其他六個自然人所有。公司存續期間,開發出了TongLINK/Q V1.0至TongLINK/Q V3.0,以及TongEASY V1.0和TongEASY V2.0。但由于骨干員工離職,通科技公司在1998年下半年停止經營活動,并于1999年3月申請注冊清算,在1999年6月11日辦理完畢注銷手續。
記者注意到,在1997年8月,張齊春與朱律瑋等人共同出資設立了東方通有限(東方通前身)。東方通有限在以前版本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從TongLINK/Q V3.5至TongLINK/Q V8.0,以及TongEASY V2.4至TongEASY V5.0的新產品。但在招股說明書中,并沒有通科技公司將這兩項技術轉讓給東方通有限的表述。
保薦機構國信證券認為,雖然東方通的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設計為張齊春和朱律瑋在通科技公司的職務成果,但是東方通有限設立時,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早已經不再銷售,而且通科技公司已于1999年注銷,該公司在存續期間并未對發行人使用TongLINK/Q和TongEASY的研發成果等事項提出任何要求;東方通有限開發的TongLINK/Q和TongEASY系列產品相比之前有大幅的改進和完善,產品框架和體系發生了較大變化,相關核心技術不存在潛在的法律糾紛隱患。
對此,從事上市公司研究的律師表示,盡管東方通研發銷售的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在此前基礎上有大幅改善,而且通科技公司也已經注銷,但是這并不能改變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開發所有權屬于通科技公司的事實,雖然通科技公司此前在其續存期間沒有對TongLINK/Q和TongEASY的研發成果等事項提出任何要求,不代表其現在沒有權利對TongLINK/Q和TongEASY的研發成果等事項提出任何要求,通科技公司其他股東依然有權要求東方通對使用該技術付出一定的費用,如東方通拒絕,股東可以訴諸法律。
高管成替罪羊或引發內訌
記者注意到,東方通發行律師—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對此也格外警惕,該事務所在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中稱“發行人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涉及核心人員在曾任職單位的職務成果,除此之外,發行人現有各項專利、專利著作權、核心技術均不涉及研發人員、核心人員在曾任職單位的職務成果,均不存在潛在糾紛或風險隱患”。非常隱晦地承認了公司未來可能因TongLINK/Q和TongEASY技術,陷入法律糾紛。
業內專家表示,在通科技有限公司,張齊春和其配偶朱德合計持有的股份只有48%,不能代表半數以上股東的利益,無權將TongLINK/Q和TongEASY的研發成果無償轉給東方通公司。對此,公司應該是心知肚明的。
為了規避法律糾紛給公司未來的經營帶來麻煩,東方通將技術侵權歸結于技術泄密,并將其歸咎于現公司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朱律瑋。
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稱,通科技公司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研發工作的負責人為張齊春和朱律瑋。1997年東方通有限成立時,朱律瑋辭去在通科技公司所在職位,與張齊春等人一同創立了東方通有限,并統籌產品的研發。朱律瑋在通科技公司任職期間未簽署競業禁止協議或保密協議。
資料顯示, 朱律瑋在1993年12月-1997年7月,任通科技公司TongEASY項目經理;1997年8月-2010年10月,歷任東方通有限副總工程師、技術總監、首席架構師、副總經理、董事;現任東方通董事、常務副總經理,任期為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
對此,上述業內專家表示,任職期間未簽署競業禁止協議或保密協議并不意味著其沒有保密義務,公司將責任推到朱律瑋個人身上顯然是為了在發生訴訟時減少公司損失。但張齊春同為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研發工作的負責人,且張齊春為東方通有限和現東方通的實際控制人,而朱律瑋僅持有東方通發行前6.17%的股份。數據顯示,TongLINK/Q和TongEASY產品占公司的營收一直保持在25%左右(見表一),將此泄密責任單獨歸咎于朱律瑋一人,邏輯上怎么都不成立,一旦發生訴訟,賠償數額巨大時,不排除朱律瑋翻臉指認張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