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近日微博上熱門消息是一個年輕人在火車上售賣WIFI旋即獲利500大洋。這位小伙子利用一款瀏覽器的限速、限時等功能,設定每秒20kb、50kb及100kb的網速,分別按每小時價10元、15元及20元的價格收費,立即將火車變成網吧。圍觀者眾,購買者絡驛不絕,半小時年輕人即收入500元。鐵路部門稱商販登車叫賣會倍制止,鐵總研究院成短期內不可能提供WIFI,令人懷疑鐵總研究院是否仍活在中世紀或者咸豐年代。這是山寨與[屌]絲的大時代!
其實每秒20kb的網速,1小時3600秒總流量約9M,以中國移動一個58元月費套餐資費為例,包含數據流量30M,超出部分為0.5元/M。即此9M流量約值4.5元,年輕人獲利至少5.5元以上。因此火車上手機上網并不昂貴,但若是沒有移動電話功能的平板電腦則無能為力,必須借助WIFI。從這位小伙子叫賣WIFI的收入情況看,火車設置WIFI并不困難,經營獲利亦非常容易,但國營機制的鐵路部門毫無動力,而列車員的素質水平亦令人懷疑。
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深入社會每一角落(國營部門除外)。蘇東坡詩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應當改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網”。“衣食住行”應該改為“衣食住行網”。普羅大眾尤其是年輕人不可一日無網,這些自稱[屌]絲的人們[屌]食(掙錢)艱難,生活壓力大,需要娛樂來緩解壓力,娛樂消費是頭等大事。但由于收入有限,上網、游戲或者看電影是最為常見的選擇,因此有關行業迅速發展。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13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去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新增網民535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2012年為42%)。報告同時指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增長19%。上網人群中,游戲用戶規模高達3.3億,但其中手機網絡游戲用戶數已經占2.1億,增長54%。3.3億游戲用戶2013年貢獻了中國游戲市場的831億收入,增長38%;其中2.1億手機游戲用戶只貢獻移動游戲收入112億,但增長72%。
歷史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手游市場規模僅僅13億,2009-2012年分別是18億、26億、39億及65億,到2013年破百億。業內預計2014年將達200億水平。2013年手游用戶每月平均消費僅是可憐的4.5元,大約是一頓早餐的水平,只要消費達到一頓午飯的水平,便是幾倍的成長空間,顯然未來上升空間十分巨大。
三星電子2013年售出4000萬部平板,計劃2014年售出1億部平板,增長1.5倍;華為公司亦計劃2014年售出1億部智能手機。顯然,2014年平板設備價格將雪崩,設備生產商的好日子到頭,更多的平板用戶絕大多數用于游戲意味著內容生產商及平臺的好日子來臨。此等情況下,手游概念股備受追捧不足為奇。例如去年11月在港上市的博雅互動(00434.HK)上市后探底5.5港元后持續上升,最高見14.88港元,兩個月升幅170%。而中國股市手游股表現亦不俗。
不過,新產業不可避免出現泡沫。當年互聯網初期泡沫,亞馬遜等公司一直是燒錢,沒有盈利只能稱市夢率。亞馬遜股價自1997年底上市后最低的1.31美元飚升至2000年的113美元,升幅85倍,但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破,亞馬遜股價暴跌至“9.11事件”后的5.51美元,跌幅高達95%。然而很快于2003年10月回升至60.4美元。現在亞馬遜的股價接近400美元。即使以當初最高113美元的價格買入并持有,13年的回報是253%,按年計算復合收益率約10%。這證明一個有益的泡沫最瘋狂的時候買入最好的公司長期看仍能有好的收益。
觀察在美國上市的百度股價走勢,2006年見底后反復上升,2008年金融危機為浪2調整,2011年結束浪3上升展開浪4調整,目前已經進入浪5上升。百度是中國互聯網的代表性公司——盡管我從不使用其產品——自2006年以來的一組5浪上升,表明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得到更好的發展。現階段進入成熟期,各種細分市場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正如其中的移動互聯網,在4G時代即將到來之時,相信是下一個朱格拉周期主要的增長行業。
當然,行業自主創新的比例嚴重不足,主要是山寨為主。山寨其中一個因素是單個消費者消費能力仍然偏低,只是消費者數量大增才有市場規模的爆發。一個在淘寶出售A貨高檔手袋的店主半年獲利數千萬元的例子足以證明,這是山寨的時代。倘若該店主出售同等質量但使用自主牌子的手袋我相信門可羅雀的可能性居多。
隨著經濟發展,人均收入增長但同時生活壓力加大,娛樂消費不僅同步增長而且會在消費比例上增長,兩者疊加,非常可觀。除了手游,影視行業亦非常受益。201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2013億,增長27%。2002-2012年總票房分別是9.2億、10.1億、15.1億、20.4億、26億、33億、43億、62億、101億及131億及168億。但其實中國電影于1980年代經歷過輝煌。當時每場電影票價平均0.3元,但平均票房收入22億。1991年電影觀眾人數達到了144億,票房收入達24億元,創下最高紀錄。1992年以后進入下降周期,皆因電視開始普及。1999年觀眾人數不足3億,票房收入8.1億。2003年電影觀眾人數僅7230萬,大約相當于1992年平均一天的水平。現在人們又開始厭倦低劣的電視節目,向往電影的寬大銀幕以及高檔音響。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限制進口電影數量,使得國產電影受益。與當年國產汽車情形類似。國產電影仍在處于抄襲模仿階段,可觀性不強,但票房卻不容置疑的增長。我不看國產電影,但我看好行業公司的前景。這類公司股價過去一年大幅上升,出現泡沫,因此需要小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