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顏

筆者關注TCL集團(000100)已久,今天跟大家聊聊這家公司。針對近期TCL的年報預告,筆者認為在總金額上是合乎預期和估值的,一年前市場對2013年末業績的預計就在20億級別,所以市值也一度接近250億。因此雖然預增的幅度看起來很大,但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根據目前市場對大型家電企業或一般傳統制造業藍籌的估值,如果成長性一般,且無概念附身,大致就是10倍的市盈率。
年報預告的背后
從單季看,按預增計算,2013年第四季度盈利在6.35億到9.35億,看起來環比增長較大,但實際上同樣在預期之內,因為四季度有二筆經營外收入,一筆是多媒體的廠地收儲,二是財政補貼。和三季度的5億相比起來,筆者之前的看法是第四季度面板業務盈利會稍微下降,通訊業務盈利將進一步提高,二項大致對沖后,電視業務則是差異的關鍵。但是現在按公告稍微測算一下,也看不出有多大變化,或者可以說多媒體業務仍沒有明顯改觀。
對于未來二年,面板業務并非考察重點,重點是其傳統業務,如多媒體、通訊、家電集團等。預計未來二年的盈利大致是30億和40億。2016年前,面板業務在期間將保持平穩,并不會受產能過剩的考驗。之后面板業務又將成為焦點,并為總盈利超過百億作重要貢獻。
此處,筆者重申一下關鍵看法:由于其業務處于關鍵質變期,因此對TCL集團做靜態業績預測或估值,意義不大,重點在于現實理解。筆者將以電視業務為例,展開分析。
電視行業差異化經營已顯現
黑電行業競爭混戰30年后,雖然前六強早已定格,但是這剩下的王者之間,雖然有銷量梯次,但并沒有在實力上拉開本質性差距,多年來也未能在業績上體現高價值。主要的緣由,可能是其產品和經營模式的同質性實在都過高所致。從投資原理看,這樣的階段,是沒有太大投資價值的。但是這一點,現在已經發生巨變,因此研究變得有意義。列幾點:
智能電視有太多差異點,比如硬件、系統、內容、應用、附件等都存在差異化,和之前的簡單產品形態截然不同。如海信的VIDAA、TCL的TV+和樂視的超級電視就有明顯的差異化感召力,海爾、長虹或康佳則顯然沒有可以唱響的標志性產品。在電視價格明顯下降到消費者不敏感時代后,產品本身的差異化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在直播電視的時代,國產電視品牌在硬件上宣傳品質差異,都是虛的。
經營方面,對廠家能力實力要求更高。以前的電視廠家,從國外進口面板,然后加工成產品去賣,本質上都是銷售型企業。從供應鏈角度,核心部件只有一個,且全進口,都沒有議價權;從研發角度,產品很簡單,都無需大投入;在流通環節,渠道為王,多投入多得,都沒有必殺技。但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TCL今年的電視銷量和小米的手機銷量幾乎一樣,拿小米為例就可以看得清楚:假設這些電視都是智能化產品,那得要多強的智能部件方面的供應鏈掌控力,又要有多少的軟硬件工程師來支持產銷研和售服。
同時,互聯網時代,營銷模式面臨變革。黑電企業或者跨界競爭者,將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營銷比拼。TCL已經試行了兩年的O2O模式,將在2014年上半年全面實施。這種模式,要求有強大的后臺運營能力,目視行業里,沒有幾家有類似能力可以做。而該方案一旦成功,那么其效率或運營成本將媲美純電商渠道。
在TCL今年的盈利里,電視業務貢獻為零,通訊業務也貢獻有限,這二個昔日主營業務在盈利曲線上走出正反二個V。其實這二者都仍將是“好生意”,業績彈性巨大。
身處于經營拐點
2004年1月,TCL集團國內A股上市,股本25.8億,股價前幾個月已超過8元,市值200多億,大大超過格力、美的及海爾。十年后,扣除增發市值,TCL集團反而僅150億,市值明顯下降,而格力、海爾、海信等,則上漲數倍乃至十數倍。這其中原因頗為簡單。
TCL在2003、2004年很強大,電視稱王,手機也風光,于是搞國際化,但很快雙雙遭遇困境,稱為劫難并不為過。在這樣的局面下,力保大船不沉是首要目的,國內國際二條線作戰,陷入生存戰。而格力、海信則精耕細作國內市場,漸漸羽翼豐滿,相比之下同期的TCL不但毫無所得,還元氣大傷。
從產品角度看,TCL以前的電視產品形象不如海信中高端,也和其國際化戰略或整體困境有關。國際化有三個階段,第一是OEM或ODM,第二是自我品牌發展海外代理商,第三階段是海外建分公司,現在TCL進入第三個階段,換言之以前都是第一、第二階段。一個公司的供應鏈能力和技研生產能力是有約束的,尤其是處于困境之中,所以國內的產品戰略就需要和國際的產品戰略協同,這導致國內市場的產品力不足。而從近二年看,TCL的電視產品就重磅很多,且大尺寸化明顯,宣傳也手筆加大,明顯有氣象上的不同。
筆者以為,TCL已經重生。在市場上,國際化戰略穩住陣腳,開始進入收獲期,并反攻國內;在體量上,09年籌謀華星光電,使得整體規模上升了一個等級,并推動公司由簡單銷售型公司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公司。由于財務狀況越來越好(經營現金流凈額和盈利等),產業布局合理(手機和面板等),面臨新的市場機遇,TCL已經是家電及消費電子類領域最大的博弈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