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偉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科技處,重慶 401331)
作為高校黨建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生黨建工作,不僅有利于高校培養更多優秀人才,而且有利于全面開展學生工作。同時,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也影響著高校的學風及校風建設,影響著高校教書育人的核心理念,更決定著高校的核心競爭能力與招錄學生的素質。可見,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以基層學生黨支部為基礎提升高校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堡壘作用,是當前我國高校亟待開展的工作之一。
我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經歷了三次較大的發展階段。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就高度關注黨組織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期間經歷了“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及高校擴招等多次重大變革,總體說來,我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經歷了三次較大的發展階段,分別是恢復高考制度之后、高校擴招改革之后和新世紀之后。
第一階段:恢復高考之后
此階段處于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陣痛后,黨中央領導人逐漸開始把抓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放在了黨建工作首位,但高校黨建工作仍處于初級階段。隨后經歷了曲折,我黨領導人深刻意識到黨組織對整個高校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及馬克思理論教育的重要性。自此之后,我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開始慢慢走向正軌,黨組織在各高校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第二階段:高校擴招改革之后
此階段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在各高校之中進一步樹立,相關制度也相繼出臺。之后高校擴招改革全面啟動,更多的青年受到了大學良好教育,更多的優秀人才被吸納進黨組織之中,高校學生黨組織的規模不斷壯大。學生黨組織的機構成員、職能作用開始充分發揮,學生黨建工作緊跟擴招步伐得以全面發展繁榮。
第三階段:進入新世紀之后
進入新世紀之后,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我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卓有成效。中共教育部黨組適時出臺了相關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意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具體實踐中逐步走向成熟,并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成為了新時期新形勢下高校科學發展的有力支撐。
縱觀我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在黨中央的關心和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其規范化及科學化水平也隨之逐步提升,相應的制度建設、思想建設及組織建設遵循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與時俱進,黨組織活力正逐步得以發揮。
隨著黨中央歷年來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視,各高校也更加傾向并關注此項工作,很多高校均制定了規章制度,豐富了學生黨建工作載體,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取得了一定成績。因此,對于高校來說,明確現狀、總結經驗、反思問題是深入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基礎,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成績斐然。各高校均以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及接班人為目標,加大發展學生黨員的工作力度,眾多優秀青年大學生進入黨員隊伍,為我黨注入了新鮮血液。
2.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更加深入。除了嚴格大學生黨員入黨程序外,各高校還十分重視組織發展的基礎工作,從新生入學伊始就抓好黨的基礎教育工作,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政治熱情,使他們提高向黨組織靠攏的主動意識。同時,針對入黨積極分子及進步青年開展有針對性的黨的知識理論培訓,逐步發展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此外,各高校還從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挑選德才兼備的學生進行重點培育,通過多種形式吸納他們參與黨組織活動及青年志愿者活動,使他們更好地接受黨組織的直觀教育,在實踐中接受黨性熏陶,促使他們盡快成熟起來,充分發揮作用。
3.在學生黨員數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充分保證學生黨員的質量。我國高校在開展學生黨員組織發展過程中,充分融入“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組織發展方針,把好政治審查和群眾口碑關口,確保每一名學生黨員都經得起組織考驗。
4.充分發揮高校黨校的培養教育作用。當前,很多有條件的高校均建立了黨校培訓體系,并以加強兩級黨校管理的途徑,保證黨員培訓的質量。一般說來,校級黨校主要是完成預備黨員及重點考察對象的培訓工作,院級黨校主要是完成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教育工作,兩級黨校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組織發展培養及提升相得益彰。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雖然開展得有聲有色,但也存在部分亟待解決的問題,距離黨中央的目標要求尚存在一定距離。
1.思想建設上的問題
(1)很多高等院校雖然抓入黨前教育比較嚴格,但卻忽視了學生入黨后的繼續教育。尤其是對高年級的學生黨員來說,由于其進入實習或論文撰寫答辯期,忙于找工作或考研復習,很少在校內活動,相關黨員素質培訓更是屈指可數,只是單純開會敷衍了事。
(2)部分高校針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及黨員的教育培訓,并沒有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對相關教育內容并沒有考慮我黨新的發展形勢。
(3)部分高校在培訓教育方面也是呈現“一邊倒”的現象,注重理論宣傳而忽視實踐鍛煉,這樣極易培養出只有理論卻沒有實踐能力的學生黨員,嚴重影響了培訓教育效果的發揮。
(4)部分高校缺乏對學生黨員的監督管理,更缺乏有效制度開展系列考評工作。很多大學生把入黨當成“鍍金”,因此他們往往在入黨后便放松自我提升要求,這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背后,映射的是部分高校沒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缺乏學生黨建工作的結果管理和評價管理,影響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成效。
2.組織建設上的問題
(1)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對組織發展概念的正確認識和標準,僅僅把學習成績作為入黨的條件,政治覺悟、道德素質反而成為了其次條件,甚至還有部分高校尋找年級及院系平衡,導致黨員標準降低的現象時有發生。
(2)學生黨員隊伍構成不合理,很多高校在學生進入高年級后,集中發展黨員,導致這批在校時間短的高年級學生黨員無法發揮效能,更無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影響其他學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仍舊和高校的“以就業或考研成功率為主”的導向有關,為了能夠使本校畢業生在與其他高校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提升本校知名度,部分高校把學生黨員的相當一部分發展比例放置于高年級,并未考慮這些學生黨員能否真正在高校中發揮應有作用。
(3)基層學生黨組織活動缺乏有效性。在高校中,學生黨組織活動一般由基層學生支部組織開展,但基層學生支部卻往往不具備開拓創新的精神,沒有精力或沒有能力對活動形式的有效性深入探索,開展的活動單一乏味,傾向于學習理論知識。有時甚至是民主生活會中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都無法深入開展,黨支部活動嚴重缺乏時效性。
3.作風建設上的問題
(1)部分高等院校學生黨員沒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有的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純,入黨只是為了好就業等功利性原因,有的學生黨員缺乏對黨的真正理解與認識,缺乏黨性意識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有的學生黨員入黨后自己就放松了自我約束管理,整體素質滑坡,甚至不如普通學生表現優秀。
(2)在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民主權利發揮不充分,甚至出現了對學生黨員不了解就舉手表決的情形,很多持不同意見的黨員也存在“隨大流”表決的現象。
(3)有的高校在組織發展上沒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學生黨員的整個入黨過程由支部幾個人來決定,沒有深入校內進行細致調研,征求廣大同學和老師的意見,這樣就無法對學生黨員的日常表現和群眾基礎進行了解,更無法保證學生黨員的質量,同時,長此以往,基層學生黨組織在校內的名譽與威信將大大削弱。
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開拓創新的指導方針和理念。科學發展,即以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指導各項工作,積極適應高校擴招、全球信息化、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將發揮廣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學生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放在首要地位。高校各級黨組織及黨務工作者要具備統籌全局的發展眼光,并時刻感到重任在肩,要轉變工作觀念,大膽探索新模式,以多元化方式做好學生積極分子和黨員的教育,確保發展的每一位學生黨員均為優秀人才;以人為本,對于高校來說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高校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就是要關注并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基礎,發揮學生黨建效能,通過做好學生黨建工作,提升全體學生黨員的素質,并引導他們在廣大大學生之中起到積極的突出作用,為他們提供施展正能量的平臺,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黨員能夠經受住我黨考驗,用自己的先鋒模范行為感染帶動周圍同學,并在高校內部形成良好的整體氛圍;開拓創新,就是要與時俱進,時刻關注當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勢,關注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導廣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及黨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并在對其開展的教育培訓中融入新理念新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合二為一,把學生黨建工作推向深入。
具體說來,高校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長期深入地開展思想教育。大學生在思想上有著一定的不穩定因素,極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和侵蝕。因此,各高等院校必須將思想理念教育作為重中之重,不斷完善加強繼續教育,并將此項工作作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基礎抓緊抓好。開展思想教育,要注意貫穿入黨前、入黨中和入黨后的再教育,讓思想教育始終貫穿于學生黨員的整個學生生涯,使其在入黨后仍舊能夠發揮自身作用,而不是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2.豐富教育培訓的內容。高校應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要讓當代大學生黨員有理想有抱負,更要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力,能夠自覺抵制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做先進思想的信仰者、實踐者和傳播者。高校應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融入為民務實清廉理念,并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引導廣大學生黨員走群眾路線,正確對待名利得失,讓他們明確正確的入黨動機,在高校黨組織的帶領下更好地為社會、人民、集體和同學服務,增強他們回報社會、感恩學校、奉獻集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應在教育培訓過程中充分運用校園媒體加強校園內外典型報道,融入正反面案例,以優秀共產黨員的事例激勵學生黨員奉獻自我,以走向貪污腐敗道路的官員事例為學生黨員敲響警鐘,為他們進入社會、適應社會、奉獻社會夯實基礎。高校應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融入成才觀教育,如前所述,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因此不但要培養有道德的人才,也要重視對人才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培養,引導他們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主動開展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和基礎能力,增強他們為祖國服務的知識水平。高校應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融入組織紀律及集體主義教育,要對學生黨員加強管理和組織紀律監督,幫助學生黨員克服松懈思想,增強團隊合作及集體主義意識,促使他們帶頭遵守黨內和高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遵紀守法的模范。
3.思想教育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高校要善于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對于新入學大學生要開展黨的知識教育,對于學生積極分子要開展理論與實踐活動,對于學生黨員要開展黨風黨性建設、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但無論教育培訓的對象如何,都要把學生放在首位,傾聽學生呼聲,關注學生思想動態,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黨建工作發揮其應有效能。
4.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監督管理和系列考評工作。根據“五好黨支部”及“五好黨員”等建設標準,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制定學生黨建工作結果評價管理、入黨積極分子及學生黨員考核制度、黨建工作評價機制等可行性制度,并嚴格執行,推動學生黨建工作向高質量縱深方向發展。
1.細化明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職責。各高校要落實建立黨建工作小組任務,在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并形成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黨政工團協調配合、院級黨組織貫徹落實的整體銜接機制。同時,細化明確其中的責任,切實做到全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生黨建工作。
2.不斷創新學生黨建工作的表現形式。大學生群體是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群體之一,各高校要立足本校,在充分利用兩級黨校等傳統陣地的基礎上,拓展利用黨員活動室和網絡博客等新型黨建活動陣地,促進支部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及青年志愿者活動得到全面宣傳開展。
3.對組織發展概念進一步加以明確。不但要重視學生黨建工作,而且要把政治覺悟、道德素質作為入黨的基本條件,學習成績等可量化數據作為有效參考,全面考察入黨積極分子。
4.重新規劃學生黨員隊伍構成。對學生黨員發展比例進行合理分配,盡量向低年級學生傾斜,讓在校時間長的學生成為學生黨員的主力,并鼓勵和支持其在校期間發揮應有作用。
5.注重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學生黨支部是與廣大學生接觸最廣、最為密切相關的黨組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必須有效利用基層學生黨支部這一有利載體,發揮教育引導的陣地作用。在基層學生黨支部建設中,要穩抓支部書記及委員的配置工作,將政治覺悟高、組織能力強、同學認可度高的學生選拔到支部書記及委員的崗位上來,定期開展相應培訓,全面提升他們的能力和水平;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骨干學生黨員在支部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要堅持創造性地開展支部工作,根據高校黨建工作實際,推動學生黨建工作促學風、促班風、促校風,進一步創新組織生活模式,開展多樣化有效化的各類組織活動;要堅持制度化管理,通過目標建設管理、師生支部共建等有效方式,全面加強高校教職工黨員及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加強基層學生黨支部的管理與建設。
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學習培訓、組織發展、組織建設、考核評估程序及制度,以制度全面健全教育保證、質量保證、黨員管理、黨員監督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黨規黨紀學習教育,并引導其投入實踐之中,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改進思想作風;此外,還要培養學生黨員具備群眾意識和思維,科學發揮黨外學生、教師的民主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和大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Z].中辦發〔2005〕14號.
[2]廖明星.創新運行機制,發揮學生黨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5,(2).
[3]曹文澤.黨建在機關與學生支部結對共建中深化[J].中國高等教育,2006,(6).
[4]喻健,唐亞娟.校園網絡輿論影響力構建之典型報道研究[J].新聞界,2013,(7).
[5]鄒宏如.學生黨建工作實行兼職組織員制度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7).
[6]陳虓,郭君.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學理論,2013,(3).
[7]彭遠奎,姜波,關雪虹,等.黨支部建在班上.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
[8]中共重慶交通大學委員會.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探索[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6).
[9]應飚,李金林,程若旦,等.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調研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