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華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東陽 322100)
高等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高職教育在教學中需要針對社會職業崗位和崗位群的需求,突出核心能力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素養,高職院校在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體系的構建方面應突出專業適應性,與社會職業需求有效地接軌,構建以就業為導向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
本文以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為例,研究構建該專業以就業為導向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
我院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自2005年開始設置至今已有九年,每年的畢業生均有一百多人,學校每年都針對專業進行調研,不斷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通過近兩年對畢業學生就業情況的回訪及企業走訪,發現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施工現場崗位中如施工員、監理員等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相比沒有專業優勢,在工程管理崗位中與建筑經濟管理、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也不明顯。通過調研發現,全國的高職院校設置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與其相近專業相比并不具有明顯差異性的核心特色,培養的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個性不夠明顯,削弱了市場競爭力。鑒于此,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重新進行特色定位,結合市場需求,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一致,就必須要清楚地了解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所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為此,本專業組織教師通過廣泛的企業調研、召開專家座談會、畢業生及實習生座談會等形式,全面了解現階段建筑業企業的基層崗位設置狀況、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了解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企業的工作情況、專業知識應用情況,了解社會及企業的需求狀況。經過分析,進一步調整和修訂專業設置方向,從而確定了“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線,具備施工管理技能,能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項目管理員(中小型項目經理助理)為核心崗位,土建資料員、施工員、造價員、安全員、合同管理員、招(投)標員等為相近崗位群,使專業方向與崗位對接。
從職業崗位群出發,分析各崗位的工作內容,明確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我們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分解為三大專業核心能力,即:建筑施工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能力、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能力。
專業教師根據專業調研報告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三大專業核心能力,為了達到培養目標,重新整合專業課程內容,使其與職業崗位考試內容相結合,并進行模塊劃分,構建了全新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即建筑施工管理模塊、建筑工程投標與合同管理模塊、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模塊,三大模塊。針對三大課程模塊確定核心課程,再由核心能力對應的核心課程輻射到各個相關課程,在培養各門專業課程基本能力的同時促進了專業核心能力的養成,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的對接。
圍繞三大專業核心能力,采用螺旋遞進式的專業技能培養思路,構建基于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框架。實踐項目設置由單項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再到職業能力訓練,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引入“雙證制”,要求學生獲得本專業核心崗位證書,如項目管理員、招投標員、造價員、施工員等。
在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教學中,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對一個實際工程項目進行改造。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均圍繞這個改造升級后的項目展開教學,以項目教學為主線,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探索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采用角色扮演、分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分組扮演招標方、投標方、咨詢方等,將實際工作搬到課堂中,將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貫穿于各課程的教學中。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院1:1建筑模型,該模型的展示內容與我們專業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可以在模型上進行模擬施工工藝流程、開展質量檢測操作、尋找安全隱患等功能,并設置了智能查詢系統。該系統將各分部分項工程從圖紙到施工等各個環節的內容集合到一起,并全天候向學生開放,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把課堂搬到工地上,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
在做好課程整合的同時,應重視教學的過程考核、綜合評價,因此我們創新了一種理論考試和實操考核相結合的“駕證式”考核。考核課程教學中要突出理論和技能兩個方面的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如我們的核心課程《建筑識圖與構造》——樓梯識圖項目考核實例:學生分小組,教師提供樓梯施工圖,學生從樓梯識圖開始,測繪樓梯細部構造尺寸,制作樓梯模型,最后完成樓梯設計。每一個步驟都進行考核,達到了樓梯識圖的目的,既強調了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又確保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和基礎知識必需夠用。
在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的同時,課程考核評價也應有企業參與,因此我們應在專業實踐技能考核中加入企業評價因素,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的作用,做到課程建設與職業需求有效接軌。
本專業培養懂施工、會管理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因而綜合素質的教育在本專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將三個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身心素質教育貫穿始終。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一些核心課程如《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施工技術》等,通過校企合作,圍繞施工項目,以真實項目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實際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整合改造課程內容,并將職業崗位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之中,開發了五門基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的特色課程,其中四本教材被列為省重點教材建設項目,并已正式出版。
通過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改革深入,教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課程考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任務對接,學生從感性認知(具體的工作任務)入手,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學習興趣和動力,實現了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的零距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
[1]許華春.民辦高校“四輪驅動”管理模式研究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2]宋小杰,張佳.從職業教育系統論看職業院校的管理模式[EB/OL][2012-09-20].http://www.doc88.com/2012.9.20.
[3]孫文學.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05(4).
[4]張全福,張忠福.高等職業教育能力本位的基本取向[J].職教論壇,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