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柱石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 長樂 350202)
在我國各高校的體育教學中,籃球課因其特有的游戲性、集體性、競賽性、對抗性等特征,日漸成為高校大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傳統的籃球教學往往采取填鴨式教育,學生的對籃球動作和技術的學習基本來自教師的示范。有限的教學時間幾乎都用作基本動作的示范和模仿,課堂趣味性和活躍性較低,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課堂出勤率低,實踐效果差,難以實現終身體育鍛煉的最終目標。因此,對高校籃球技術課教學重新審視,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籃球技術,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是高校籃球技術教學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筆者根據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期使學生增強對籃球運動的參與熱情,培養自我鍛煉的能力,掌握籃球基本技術,為終身鍛煉打下堅實基礎。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事先設置一段與教學相關的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通過學生對情境的思考練習及教師的示范總結,使學生更好理解教材,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套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對于情境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張弛認為情境教學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誘導學生練習、愉悅學生身心的四種功能。對于情景教學在籃球課中的運用研究,周曦認為良好的情境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籃球練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籃球技術和戰術,促進身心發展。張振宇,劉浩、吳慶軍通過問卷調查法,一致認為高校籃球教學課中引入情境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籃球的感情,將學生學習籃球技術變為一種自發驅動力,其效果大大優于傳統籃球教學法。
高校籃球技術課中情境教學法的基本框架為:教師布置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答疑解惑→學生形成一致意見→教師再提問→學生再學習→教師總結評價、示范指導→學生實戰練習。具體運用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充分考慮籃球技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設計合理的情境教學模式,體現運用情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科學性;二是實戰性原則:根據籃球運動的規律,為使學生在課堂上盡快掌握籃球技術,所選用的情境要盡量結合比賽實戰的情況,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三是學生主體性原則:情境教學模式的效果取決于學生主動學習的程度,因此整個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將傳統的教師主體改為教學主體,以獲取最佳教學效果。
在籃球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講授新內容,可按照以下幾個操作程序進行:
教師為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精心創設并豐富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讓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感官,從而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感和強烈的學習興趣。如在練習投籃技術時,可在上課前組織學生觀看NBA、CBA、灌籃高手等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比賽中各位參賽者的表現,并讓學生思考哪位球星的投籃動作最標準。
學生體驗情境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步驟,在教師創設相關的情境后,學生帶著問題充當情境中的某一角色來體驗情境,通過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生思考討論情境中的問題,并將體驗過程中的問題記錄下來。如在進行投籃練習時,學生可以將自己想象成情境中的某位籃球明星,模仿他的動作進行投籃,教師可以為其拍照對比,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以便更好地規范學生投籃動作。
教師利用學生體驗教學情境后的興奮狀態,先總結和概括學生的整體表現,并讓代表進行發言,總結學生普遍存在的疑問,并對其進行必要的提問,在學生體驗情境并充分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教師對所提問題給予必要的解答及示范指導。此部分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能夠讓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下帶著疑惑和問題觀察老師的講解示范,讓教師的籃球基本技術動作講授更好更快地深入到學生內心,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尋求答案”。
在教師講解和示范之后,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情境進行反復練習,教師臨場觀察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練習的錯誤動作,直至學生熟練地完成該項基本技術。該環節在情境教學中尤為重要,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步驟。通過不斷的情境重復和糾錯練習,讓學生始終處在情境教學的興奮狀態中,使籃球教學更為生動化和趣味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更為直觀地指導學生籃球基本技術規范,而且能讓學生提高主動掌握籃球技術的意愿。
學習對基本動作進行反復練習后,檢驗其學習效果離不開生動的籃球實戰教學。要在籃球課堂教學中設置必要的半場或全場籃球對抗賽,讓學生體驗籃球基本技術在比賽中的具體運用,學以致用,充分消化理解教學中籃球技術的基本要領和基本規范,并通過比賽來增進學生間的交流溝通,提高競爭合作意識,也可弱化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感,增進師生感情。
(一)教師先設置情境。通過播放NBA經典實戰視頻,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情景一:持球隊員在被壓迫性的防守時,怎么樣將球傳給自己的隊友?情景二:接球隊員在被繞前防守時,怎么樣接隊友傳球?情境三:防守隊員在兩個人中間時,怎么樣傳接球?
(二)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進行分組練習5-10分鐘,每組都要記錄自己在傳接球過程中出現的狀況。
(三)教師讓每組的代表總結該組成員在練習有防守的情境下傳接球出現的狀況,如傳球速度較慢,籃球在空中停留時間過長,籃球落點不準確,傳球時機選擇不當,給防守隊員尋得斷球的時機,傳球意圖和目的太明顯,傳球的隱蔽性太差,假動作較少等。教師再根據學生出現的狀況做出詳細的解答,并且通過自身的講解和示范加上觀看籃球實戰比賽錄像的方法,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防守的情境下傳接球的理解。
(四)學生通過實際來練習,體驗老師講解和示范的方法,并回憶觀看教學錄像中的情境,在有防守的情境下完成傳接球技術。教師再到每組指導學生練習,糾正學生在傳接球時容易犯的錯誤,讓學生學會多做投籃和突破的假動作,善于利用傳球的時間差和位置差,使防守隊員不了解傳球意圖導致判斷失誤,從而巧妙地擺脫防守隊員的干擾,快速準確地把球傳給隊友。
(五)全場5 VS5籃球實戰比賽,要求學生完成至少六次傳接球,才能出手投籃。通過比賽,讓學生在對抗中能夠靈活地控制球,掌握靈活多樣的傳接球動作。此外,通過實戰比賽,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善于捕捉傳球時機,為組織進攻投籃得分創造有利條件。
情境教學方法可以作為籃球技術教學的一個輔助教學方法,并不是所有的籃球基本技術動作都可以用情境教學法,在運用情境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吃透教材的內容,切記不可以生搬硬套。
設置情境時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時地從學生當中得到反饋信息,否則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使學生的練習興趣下降。
情境教學法是一套系統繁瑣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課前吃透教材,充分查閱相關資料,根據教學內容充分設置好情境,預設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學生練習和實戰中要給予及時的點評。
[1]張振宇,劉浩.大學籃球課堂中情景教學的實證性研究[J].運動,2012(5):61-62.
[2]張弛.情境與體育課堂教學[J].山東體育科技,2004(1):59-60.
[3]周曦.淺談籃球課教學的情境創設[J].寧德師專學報,2001(5):138-139.
[4]吳慶軍.情境教學在高職院校籃球公共課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0(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