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景
(吳忠市圖書館,寧夏吳忠751100)
網絡環境下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周雪景
(吳忠市圖書館,寧夏吳忠751100)
文獻信息資源;公共圖書館,建設;縣級;民族地區
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應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以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內涵豐富,突出實用性和地方民族特色為主要任務;加快地區數字圖書館發展,加大區域間數字圖書館聯盟范圍,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2012年,我國公共圖書館總數3076個,其中,市、縣、區級公共圖書館2683個,約占總數的87%。[1]占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地位的縣級公共圖書館立足于基層,直接服務于基層最廣泛的各族民眾,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國家公共文化的整體發展水平,關系到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的發展。因此,在民族地區建立新型、均衡、健康、規范并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國家民族文化事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其中,建設科學、合理、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民族讀者需求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則是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是公共圖書館“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根本。作為基層百姓身邊“大書房”的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決定著最終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決定著縣級公共圖書館能否承擔起多元教育、平等服務、推動并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重擔,更是決定著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
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數字化、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以及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使圖書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趨于多樣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向著實體紙質文獻資源、數字資源以及虛擬資源三者復合并存的現代化方向發展。館藏建設內涵的多樣性使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2]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族地區公共文化事業的大幅投入,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事業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也有了質與量的增長。但是,由于歷史及地域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制約,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境。
(1)購書經費短缺長期存在。雖然民族地區經濟在近年來國家經濟大發展的浪潮中有了長足的增長,但相對于東部地區來說,仍有很大的差距,政府對于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投入仍然有限,購書專項經費雖有所增加,但面對文獻資源的歷史缺口和爆炸式增長的出版物來講,政府劃撥的購書經費還是缺乏。據統計,2012年全國出版書籍初版種類213125種44015億冊,期刊9867種,報紙1918種,電子出版物11822種。201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20個市縣級公共圖書館總購書專項經費1344千元,本年新購圖書藏量6.36萬冊,購買的報刊種類3057種。[3]有限的購書經費使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更加困難,也嚴重制約著縣級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健康發展。
(2)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沒有中長期規劃,資源體系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受經濟和觀念的影響,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政府發展序列中位置偏后成為自然現象。發展機遇不公平使縣級及鄉鎮基層圖書館發展一直處于低迷徘徊狀態,文化設施欠缺、功能不全、服務低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隨著政府財政撥款的多寡呈波浪式形態發展。政府財政撥款額度的不穩定性,造成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無法設計長遠的總體規劃,在購買文獻資源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收藏重點。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連續不斷的積累過程,這種隨意性、無目標、長期泛泛購買收藏的文獻信息資源,難以構成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結構合理、體系健全的文獻信息資源館藏體系。
(3)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重實體輕虛擬,沒有形成地方特色。目前,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水平普遍低下,讀者服務仍以提供實體文獻為主要服務資源。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以圖書、期刊和報紙等實體文獻為主,視聽文獻和數字資源只是補充性地收藏,數字資源在館藏資源體系中占比偏低。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單一性,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各族讀者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和多元的閱讀方式。
另外,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收藏的隨意性和館藏建設無規劃、無目標,造成其館藏資源沒有自身特色。地方文獻的收藏也僅限于公開出版的圖書、期刊、報紙等,且報刊入藏量偏低。地方文獻收藏范圍小,收藏種類單一,館藏資源難以全面地體現出地區民族文化特點。
網絡環境下及數字圖書館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收藏理念及范圍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圖書館建設與服務需要。“館藏決定讀者,如果書籍內容和質量跟不上,對讀者就沒有吸引力”,因此,建立科學、合理適用于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健康發展,又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各族讀者閱讀需求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是圖書館建設的中心內容。但是,對于經費有限的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如何利用有限的購書經費在海量的文獻資源里挑選出高質量的文獻提出了高要求。
(1)科學合理地制定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和綱要。根據本地區政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本地區民族文化事業的基本現狀和館藏體系特點,在充分調研區域內居民的年齡層次結構、文化程度和文化需求的基礎上,邀請地方文化學者、相關政府代表及圖書館業界專家組成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規劃審議組,審議并制定出符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長期發展目標和綱要。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發展目標和綱要的制定應達到“傳承民族文化,服務社會大眾”的目的。
(2)豐富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內涵,突出館藏資源的實用性和地方民族特色。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由印刷型實體文獻向數字型、網絡型、多媒體等實體與虛擬資源多樣共存轉變已成為趨勢。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應順應時代潮流,針對館藏資源特點、數字圖書館發展水平及所在地各族讀者的閱讀需求,及時調整實體文獻、數字和虛擬資源等各類型文獻信息資源收藏比例,優化館藏資源結構。在實體文獻資源采選中要注重實用性,可以中國圖書館學會推薦書目委員會編纂的《中國基層圖書館基本藏書書目》(第1版)為重要參考;數字及虛擬資源配置要以本地區讀者閱讀方式的實際需求、特別是弱勢群體的需求為主。
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地方民族文獻資源作為民族文明的重要載體,其收藏應定為完全收藏級別,盡可能全面地收藏各種載體形式的相關文獻資料。在具體收藏中既要注重文獻質量,又要注重文獻的連續性和完全性,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
(3)加強區域內圖書館合作聯盟,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未來幾年,民族地區數字圖書館建設成為各級圖書館發展的主流,同時,“共享工程”豐富的數字資源和網絡服務平臺,使區域間圖書館數字服務網絡不斷延伸,數字圖書館聯盟成為可能。因此,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應擴大區域間公共圖書館聯盟范圍,加強公共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力度,彌補各級圖書館實體文獻資源的不足,實現區域內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1]中國圖書館學會,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年鑒2013[J].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466,502.
[2]胡蓉.信息時代資源變化與采訪館員的變革[M]//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論文集2014年卷.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93-98.
[3]菊秋芳.全民閱讀視野下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6):80-82.
G253
B
1005-8214(2014)12-0123-02
周雪景(1968-),女,吳忠市圖書館館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2014-05-26[責任編輯]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