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釗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2200)
結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駐外學生工作談班級精細化管理
王釗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2200)
本文以大學生離開校園到企業培養學習為背景,淺談了駐外型校企結合培養方式的特點以及在管理形式上與傳統班級管理方式的不同。筆者通過在工作站進行學生管理的親身經驗,思考提出了對于駐外學生班級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期望對以后駐外學生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駐外;校企結合;班級;精細化管理
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在肩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社會的考驗和壓力。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更需要過硬的實踐能力。鑒于此,一種駐外型校企結合的大學生培養方式在大學中日益盛行。與校內以書本為主式的教學方式不同,駐外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接受知識,開闊眼界,而且深入企業,遠駐外地,還可以大大提升大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有學必有教,赫爾巴特曾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駐外培養模式的良性發展當然離不開駐外管理工作的全面、到位,尤其是駐外學生班級的精細化管理。接下來筆者將結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駐外學生工作,從意義和建議兩個層面淺談一下駐外班級精細化管理工作。
班級作為集中管理學生的一種組織機構,其內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而且相比于校內,駐外學生的班級管理工作更加任務艱巨。駐外學生有別于校內班集體的固定性、長期性,不是在大學一年級入校開始就成立班集體集中管理,而是通過選拔駐外人才臨時組建、短期存續的學生團隊,組織機構較為松散,缺乏較強的紀律性,所以對駐外學生班級進行精細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何為精細化管理?即以思想教育為核心,樹立整體班級價值觀,完善班級相關制度,輔之以黨團活動、駐外工作等,構建和諧高效的班級管理模式。那么,如何開展駐外學生班級精細化管理工作呢?筆者有以下五方面思考:
校企結合是駐外學生相對于在校學生的一大特點和優勢,所以要想加強和改進駐外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須充分利用這一點。每個實習企業都有自己的黨支部,并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動,如果能將班級的黨支部與企業黨支部相結合,讓黨員與非黨員積極參與企業黨支部的活動,會更加拓展學生們的思路,并最終以此為基礎和借鑒開展自己的活動,同時可以適當減少黨團活動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如筆者曾就職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疆工作站,以黨支部的名義和CPE新疆設計院共同組織了三次黨支部會議、兩次黨支部活動。通過召開專題學習研討會、參加企業黨支部組織活動、支部聯合舉辦主題學習實踐活動等方式,深入學習了企業的基層黨建工作經驗,為加強支部自身建設,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鑒。如果以后我們建立了班集體制度,就不會只拘泥于黨支部聯合活動,將會有更大的班級活動空間,也會對駐外學生更加有益。
黨建、團建和班建本身就不分家。班級建設穩定是黨支部、團支部發展壯大的基礎,而黨支部和團支部活動做得好,也可以提高班級凝聚力,促進班級同學間的感情交流。
鑒于目前大部分工作站都有自己的黨支部,建議在以后的班集體建設中,以已經成形的黨支部為基礎,充分發掘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同學作為班委和黨支部委員。班委和黨支部委員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其他同學嚴格遵守各項班級考核制度。同時,可以定期聯合召開黨支部會議、團支部會議和班委會議,研究解決班級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在校生有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而駐外學生幾乎很少有自發成立的學生社團,這點主要是由于沒有活動經費。如果學校或是企業能給予部分資金支持,在班級內部也可以成立學術型或興趣型的學生社團,定期舉辦一些活動,同時也可以吸引其他班級或企業員工的參與,不僅鍛煉了駐外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豐富了企業員工的業余生活,達到雙贏。另外,也可以設計團旗、團歌、團徽等特色標志,提高學生對社團和班級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對于駐外學生建設班集體,不能使用與在校生同樣的班級考核制度,應該在所有的駐外班級中實施統一的新的班級考核制度,放棄一些過于形式化的繁文縟節,只針對班級結構的建立、班級活動舉辦的影響力、學生學術論文的發表情況、社會實踐、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考核,尤其是大家對專業技術的掌握程度,這才是專業型碩士最需要的東西。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制度,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持之以恒的落實過程中把重視個性、發展個性與形成班級良好的班風協調起來,使班級管理定量化、精細化、科學化。同樣,也對班級考核優秀的班級予以獎勵。
駐外工作站學生人員分布比較散,應當多利用網絡等新型交流途徑。利用QQ群、公共郵箱、班級博客等網絡平臺開展工作,并由班委派出專人負責管理。不斷創新班級管理模式,通過網上班會、網上黨團支部會議,解決學生因為過于分散難以頻繁組織會議的問題。
[1]馮京宣.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模式探究[J].學周刊,2012(3).
[2]劉敏.校企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11(3).
[3]周慶輝,王躍進.校企結合培養方式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師資管理與建設,2008(22).
G64
A
1673-0046(2014)3-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