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暢
山西省再貼現及票據市場發展情況研究
何暢
再貼現及票據市場業務對于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序發展至關重要。再貼現業務的開展,首先要有發達的票據市場作為保證。強化再貼現管理,對于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強對“三農”以及縣域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有著積極的作用。文章對山西省再貼現和票據市場業務的發展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探討。
再貼現 票據市場 發展 問題
再貼現是指金融機構為了取得資金,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轉貼現的商業匯票以回購方式向中國人民銀行進行資金融通的票據行為,是中央銀行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我國的票據再貼現業務始于1986年。目前,人民銀行只開辦回購式再貼現業務。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的再貼現限額為43.32億元,山西全轄再貼現余額為34.73億元,較年初下降2.32億元。上半年,山西省累計發放再貼現53.85億元,累計收回再貼現56.17億元。
(二)開辦再貼現業務的特點
1.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申請較多。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全轄共辦理再貼現1322筆。其中,大型銀行再貼現余額1.12億元;中小銀行再貼現余額8.1億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21.62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3.89億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再貼現余額占到全省再貼現余額的62.25%。
2.辦理再貼現業務的行業比較集中。從山西轄內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的企業行業性質來看,2014年上半年辦理的再貼現業務中,投向煤焦行業的再貼現占比為50.02%,貿易類占比為19.27%,冶金行業占比為15.41%,其他類占比為15.3%,投放行業相對集中。
(三)開辦再貼現業務取得的效果
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辦理再貼現業務充分發揮了引導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用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起到支持實體經濟的導向作用。
1.改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目前中小企業處于資本快速積累、規模快速擴張的階段,資金需求量巨大。而中小企業自身的瓶頸制約了它的信貸業務。首先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較差,難以達到貸款發放要求。二是多數小企業資產少,抵押物價值低,難以達到借款銀行的要求。三是中小企業經濟實力弱、還款保證性低,要找到銀行認可的擔保單位也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再貼現政策工具通過支持大、中小型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對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緩解農村金融機構資金壓力,提高經營效益。通過積極辦理再貼現業務,極大地緩解了農村金融機構資金緊張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其業務品類單一、收入渠道過窄的現狀,為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一)票據市場運行基本情況
1.商業匯票業務增長迅速。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金融機構承兌匯票余額2373.7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31.42億元,今年累計發生額為2450.4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495.22億元。
2.貼現業務穩步增長。截至2014年上半年,山西省貼現余額為798.2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4.53億元,今年貼現累計發生額為2947.9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40.29億元。
1965年Gorden E. Moore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隔18個月增加一倍,也就是說,集成電路產業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當然,產業的更新離不開知識的更新,特別是前沿技術的學習.企業是產業或產品發展的試金石,企業的發展更離不開前沿技術的研發,所以企業掌握著大量的前沿信息和技術.高校所講授的課程內容,基本上都來自書本,而書本的理論和技術,可能都是前幾年,甚至是前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分析.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就需要學生掌握先進的開發和設計經驗.而人才培養方案或實驗實踐教學中,剛好就缺少這一重要環節.
(二)票據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1.簽發承兌匯票以股份制銀行居多。2014年上半年,山西轄內股份制銀行累計簽發1611.8億元,占比65.78%,余額1570.22億元,占比66.15%;城市商業銀行簽發404.8億元,占比16.52%,余額312.76億元,占比13.18%;國有商業銀行簽發222.85億元,占比9.09%,余額167.56億元,占比7.06%;農村信用社簽發135.08億元,占比5.51%,余額249.63億元,占比10.52%;政策性銀行簽發2.91億元,占比0.12%,余額2.93億元,占比0.12%。
2.票據貼現余額以農村信用社為主。2014年上半年,山西轄內農村信用社累計貼現662.28億元,占比22.47%,余額410.6億元,占比51.44%;國有商業銀行累計貼現471.6億元,占比16.00%,余額153.06億元,占比19.18%;城市商業銀行累計貼現77.79億元,占比2.64%,余額79.19億元,占比9.92%;股份制銀行累計貼現350.74億元,占比11.9%,余額46.87億元,占比5.87%;政策性銀行累計貼現0.59億元,占比0.02%,余額0.3億元,占比0.04%。
(一)票據市場的參與主體
目前參與我省票據市場的主體僅為有限的金融機構及小部分優良企業或繳存全額保證金的企業,特別是在票據一級市場上,除了銀行外,能夠被社會公認和接受的其它主體十分稀少,由此導致一級市場創造的票據量相對有限。涉農企業由于規模及經營效益限制,很難參與到票據市場其中,這使得再貼現的“支農”力度減弱,只能從間接的企業向“三農”服務。
(二)管理體制不健全
(三)票據業務相對集中,容易出現集中風險
目前,山西轄內金融機構票據業務服務的重點對象仍是煤焦鐵行業,以及圍繞煤焦進行商貿交易的流通企業。一旦出現大的經濟波動,銀行資產將面臨巨大的風險。中小企業仍是票據融資需求和使用的主體。在目前融資難嚴重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情況下,票據融資業務對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中小企業商業信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采取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使用商業承兌匯票
在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規范銀行信用的同時,要積極采取一些優惠政策,大力拓展商業信用,推廣和鼓勵企業使用商業承兌匯票,讓企業從使用商業承兌匯票中得到實惠。銀行應在有關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盡量簡化商業承兌匯票的貼現與轉貼現操作手續,減輕企業的畏難情緒。
(二)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和內控制度建設
農信社要設立專門的流動性管理部門來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通過有效采集、處理相關數據,實施對資金流向、流量的變動情況實時監控,對立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預警和應急預案等制度,明確內部流動性風險管理職責,包括“三會一層”,風險管理部門的分工職責,建立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同時,農信社還要進一步加強內控制度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為指導,統籌兼顧,在積極采取措施改善資產質量、消化歷史包袱、增加盈利能力的同時,合理制定經營策略,規范經營行為,確保農村信用社走上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三)完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票據市場行為
要加大對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的跟蹤力度,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加強對真實貿易背景、過度授信等方面檢查,加大對違規操作的處罰力度,進一步規范票據業務行為。同時,金融機構大力整合內部資源,提高票據業務的綜合服務水平。要建立對市場敏感的受理審批機制,簡化操作流程,減少中間環節,使票據業務實現規范、高效的標準化操作,方便快捷地服務客戶。
[1]宋文.農信社如何應對流動性風險.金融時報,2011.10.13
[2]黃明江.對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思考.金融與經濟,2010(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1)
(責編:賈偉)
F830
A
1004-4914(2014)1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