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放心
一、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
所謂英語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效果低下,學習困難而達不到規定學習要求的學生。我在小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共總結出以下三個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和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
(1)家庭環境因素
學生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由家庭教育來完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起著引導和示范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長由于自身教育的層次比較低,自身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比較有限,因此很難對子女進行有效指導。更有甚者,有的家長還對孩子灌輸“小學英語無所謂,初中英語重新學”的錯誤思想,長期接受這樣教育熏陶的孩子,英語學習隨心所欲,英語成績自然很不理想。
(2)不當的教育方式
作為教師,我們經常看到兩種教育方式,一種是“望子成龍”,“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種是過分溺愛。家長處理孩子犯錯時,通常采取打罵,而與老師交流的很少。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使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對學習形成“厭惡 ——恐懼——不想學——不學”這樣的變化過程。另一種情況恰恰相反,那就是溺愛。家庭教育的無力、空白使學困生難以擺脫“學困”陰霾,因為家庭對他們沒有學習要求或是得不到家長的認可與重視,他們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和理由。
2.學校教育因素
(1)英語課時不足。任何一門外語的學習都需要具備兩個條件——語言環境和語言學習的連續性。小學英語每周僅開設1~2課時,這對于一門外語的學習來說,時間過短,因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2)師生缺少溝通、教師教育不力、對學困生輔導不及時、教育教學方法不當等均是導致學困生的成因。學生一旦不完成作業或是不背誦課本,老師便以罰抄為手段,造成學生的厭惡情緒。有些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情感交流與溝通,缺少方法的指導,對于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動輒訓斥辱罵,慢慢使學生由不喜歡學科教師發展到對學科的情緒障礙。
3.學困生自身因素
(1)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自控能力差,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馬虎應付作業,這些學生由于長期出于家長和教師逼迫讀書的被動狀態,一但家長與教師疏于管理,就會一落千丈。如今外界誘惑過多,部分學生對網絡和游戲上了癮,很難戒掉。
(2)自信是一個人賴以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心理素質,大部分學困生由于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多的挫折,這些挫折往往會使他們產生挫折感。這時如果家長和教師給予漠視、諷刺、挖苦,他們就會失去信心。還有一些學生由于接受能力較差且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事倍功半,長久看不到進步而最終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平時課堂上學生不舉手發言或是發言聲音過輕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那么,如何使小學英語學科的學困生得到轉化,結合本人教學實際,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二、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
1.找到英語的學習動機
要讓學生學以致用,而不只是為了考試。我覺得可以先投學生所好,利用喜好激發學習動機。許多學生樂衷的電腦游戲都是英語界面,出現頻率最高的有game over、enter、exit、menu等常用詞匯,這些甚至無需老師教授他們自然就學會了,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結合游戲正式引入這些單詞。不僅如此,我還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語單詞,例如幫寶適pampers(溺愛)、可樂cola、夏普空調sharp等等,隔一段時間就比賽誰積累的詞最多。而音樂、電影更是學習英語的最佳途徑。
2.優化教學模式
(1)提升興趣
英語成績差的學生除了學習習慣不好外,往往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因此,興趣的培養,對轉化后進生尤其重要。在上課時,我會非常注意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老師親切的微笑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鼓勵,讓學困生感覺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同時老師的課還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輕松幽默的語言、生動有趣的簡筆畫、引人入勝的英語故事、朗朗上口的說唱、令人難忘的游戲、滑稽可笑的動作等等,都能激發起學生對神奇、美妙的英語王國的向往。這樣的英語課,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實踐證明,只要將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習慣差的學生的興趣激發到最佳狀態,他們就會以積極、主動、愉快的情緒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2)分層教學與增加課時
我為學困生設置特別作業。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相應地減少作業量或降低難度,有時也單獨布置不同作業,讓學困生從最基礎的開始,一點一點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也避免了他們抄襲作業的現象,保證作業質量。為了彌補小學英語課時不足,結合我校特點(每天下午最后一節是興趣活動課),在征得學生同意后(只有發自內心的接受,才會有效果),我把不同年級的學困生結合在一起,對新課進行鞏固,對以往知識補差補缺,這樣學生的在校英語學習時間得到了充分的保證。
3.交給學習方法
英語學困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事倍功半。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部分學生捧著英語書反復誦讀、強記單詞,一副埋頭苦讀的模樣,學習成績卻始終停滯不前。針對我們班上的這部分學生,我在剛開始的英語教學中,將單詞以音節分開寫,讓學生結合拼音的方式讀出,一段時間后在還未教授讀音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找出有幾個音節,并嘗試發音,最后幫助學生確認對錯。這一方法非常有效,現在班上的學困生基本上都學會了“拼讀”的方法,記憶速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容易遺忘。還有在教學中我會交給學生一些方法特殊的記憶方法。例如,我把look的oo解釋成用望遠鏡看=看的過程,watch與watch Tv聯系——注意力集中的看,see的ee解釋成兩只眼睛被看的東西遮住——看的結果,這樣的方法生動有趣且容易記憶。
4.培養相互理解的師生情感。
在教學工作實踐中我發現,有些學生對一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往往源于對任課老師的人格、學識等方面的熱愛和崇敬,這種“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現象,在小學生身上尤為明顯。我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使用訓斥、侮辱人格和傷害自尊心的語言,以防班上學困生的自信心被損傷而打擊對學習的熱情。對成績有進步的學困生我會及時表揚,讓他們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5.樂與家長交流互動
在這里我先介紹我們班的一個事例。我所任教的班中有一名學生,語文、數學都學得很好,但是他的英語成績很差,26個英文字母不能正確的默寫,單詞不會讀,更別提句子和課文了。于是我打電話給他父親,告訴了他兒子英語學習的情況和小學英語的重要性,并建議他多關心一下兒子英語學習。慢慢地這位學生在我和家長的配合下,英語成績漸漸好了起來。從這件事我明白了,學生家長不是不關心學生的英語學習,而是不了解小學英語,不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這使我覺得小學英語的教學也必須和家長共同聯合,通過這件事,使我教好英語的信心大增。于是我為我所任教的班級建立了QQ群,并了解各班學生家的電話號碼,跟那些不認真學英語,學英語有因難的學生的家長聯系,經過半學期的努力,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慢慢端正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有意義的工程,我們老師在轉化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成功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任務必將能夠實現。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豐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