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彥
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
段彥
項目名稱: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
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是《財務會計實務》資金核算崗位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目前企業中的實際應用較為普遍,掌握該部分知識和技能對于學生以后參加實際工作后應對企業相關要求有幫助。
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為主,沒有考慮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學生的主動參與,而財務會計實務作為會計類專業的專業主干課之一,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是學生職業崗位的必備能力之一,而且對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著引領作用,必須是學生認識到職業教育的特點——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普通教育有著本質區別,因此,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基本知識與技能設置為兩個任務:任務一是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包括對原始憑證的分析和確認、記賬憑證的填制、登記賬簿等;任務二是三種不同的銷售業務收入做對比,把這三種方式的特點更加記憶深刻且靈活運用。
完成任務:通用記賬憑證,相關賬簿及相關教學軟件的任務
教學時間:6課時
會計職業的發展與企業管理經營崗位相融合,參與企業的價值管理并要求會計人員協調能力不斷增強。我們明確以能力為本,職業實踐為主線,崗位需求為導向,“教、學、做”理實一體化,職業資格為依據的教學理念。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發揮學生的最大潛能,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對要傳授的知識和學習方法加以輔導,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本專業課程目標分析:本課程的目標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分別有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除了要求學生達到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目標外,還要求學生具備各種會計崗位的專業核算能力,并且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職業精神。
本課例的功能定位:本課例是資金核算崗位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銷售收入的確認和核算的業務流程為學生職業活動的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知識為能力服務,在做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掌握核算技能。通過學習與訓練,使學生認識到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特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普通教育情境轉入到職業教育情境中來,自覺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在學習和訓練中培養職業技能。
學生能力基礎分析:本課例的硬件要求不高,只要組織恰當,所有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的學習任務。并且相應的要求學生操作相關的教學軟件—虛擬企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任務完成的好壞,不僅體現在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弱,而主要由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職業態度和情感來決定的。因此,要注意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適當采用企業的評判標準。
項目實施條件:①模擬企業經營實訓室(51臺電腦);②多媒體投影設備一套;③學生配空白通用記賬憑證、賬簿若干,模擬原始憑證,復寫紙,黑筆和紅筆,彩色卡紙等;④財務會計實務導學手冊。
職業技能目標:①能夠規范的,準確無誤的填寫商品銷售收入的原始憑證并且填制記賬憑證;②能根據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賬簿;③能夠掌握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的業務流程。
職業知識目標:①透徹的理解什么是收入,掌握銷售收入的種類;②掌握銷售收入的確認與核算的相關知識。
職業過程與方法:①通過項目實施,使學生制定計劃、決策實施,培養自我展示的能力;②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逐步具備團結協作能力和組織能力;③通過項目評價,使學生學會嚴謹和高標準的會計評價方法。
職業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財會專業,熱愛會計工作的思想感情和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掌握技能和做一名優秀的會計人員的信心。
(一)真實情境創設:分為3大組,配備好相關原始憑證、空白記賬憑證和賬簿,學生分配好角色按照崗位就坐并且每個學生配有部門工作證。實訓室內設有彩色會計核算程序和業務流程的展示牌,設有銷售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質檢部、財務部、倉儲部等部門牌,學生作品展示區等,使學生一踏進實訓室就進入情境,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與學習。
(二)合作學習情境創設:把學生分為三個組別,正常銷售業務、商業折扣銷售業務和現金折扣銷售業務和放在一起講解與區分。每個組負責一種銷售方式,進行分組討論,將同一筆銷售業務但不同情況的銷售方式通過角色扮演以情景劇的方式表演出來,包括業務流程及核算,教師分別進行點撥和總結。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下不僅自主互動的獲取了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實現“理論+技能+人文”全面的實效性。
(三)軟件學習情境創設:如何使學生把這三種方式的特點更加記憶深刻且靈活運用,采用啟發引導法,學生通過教師機利用“虛擬企業”教學平臺軟件演示三種銷售業務流程與核算,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總結歸納出異同。
(四)質量控制情境創設: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實行每部分自查和教師巡查相結合,保證在進入下一階段時,完成前一階段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見表)。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